《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任何有價值的作品,它都是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的。

小說出版至今35年的時間裡,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更有同名美劇風靡全球,橫掃五項艾美獎,就連它的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也因它於2017年榮獲卡夫卡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

該小說採用預想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在二十世紀末期,因環境惡化而導致人類生育能力下降的基列共和國,為了保證有子嗣,他們把全國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集中起來,將她們分配給不同的大教主,令其為他生育。她們因此沒有了行動的自由,被剝奪了財產、工作和閱讀的權利,除了特殊的日子外,她們才被允許外出購物一次,並且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眼目”的監視,整天過著雖生猶死的生活。


《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看完《使女的故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它雖然描繪的是美國社會,但看書的時候卻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裡面所描繪的社會就是我們幾千年來所經歷的封建社會。禮教為了禁錮女性的思想提出了“三從四德”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將女性權利與自由都收歸男性手中,更有慘無人道的四德評判標準,被剝奪自由的女性從此走向了悲劇的人生,而這些以《聖經》為藍本對使女所作出的要求不謀而合,因此,在看《使女的故事》的時候,總是不免產生氣憤和同情的心理。

但氣憤過後也總免不了去思考,《聖經》控制下的女性真的沒辦法走出人生悲劇嗎?本文我將結合《聖經》控制下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女性在反抗過程中所存在的自身弱點,去談談女性如何才能走出悲劇人生,獲得靈魂的自由!

一、從奧芙弗雷德、珍妮、賽麗娜.喬伊三個不同女人同樣悲慘的悲慘命運,看《聖經》控制下,女性的生存困境

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一句話:“信仰即可得救”。但有時候太過於信仰會讓我們分不清方向,從而迷失自我。

基列共和國曾經是美國領土的一部分,後來由宗教信徒掌控 ,在那片國度裡每個人都對上帝有著無比的崇敬,就連打招呼都對上帝抱有虔誠“願主明察、祈神保佑生養”等等。他們沒有政府,《聖經》是他們生活的準則,一切行動都以《聖經》為藍本。但在信仰如此高漲的國家裡,她們並沒有安寧的日子可過,整日都處於混亂之中,特別是對於女人來說。


《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① 完全遵循《聖經》的奧芙弗雷德:為了能好好活著,她對周遭的事情,完全隱忍,最後被毒型拷打。

奧芙弗雷德原名為瓊,淪為使女前是一名新時代女性,有著疼愛她的丈夫和可愛的女兒,可謂生活幸福美滿。後淪為使女後被分配到弗雷德大主教家,改名為奧芙弗雷德,而“奧芙”則表示“從屬”的意思,“弗雷德”為大主教的名字,她的名稱就被翻譯為了“從屬弗雷德”,而這也就是她悲慘命運的開始。

她的從屬地位決定了她的一切都必須聽從大主教以及夫人的命令,她因沒有懷孕被賽麗娜.喬伊禁止外出,她就乖乖聽話,在暗無天日的房間裡待了十幾天,直至暈倒在房中。為了不被送往殖民地,她甘願聽從賽麗娜.喬伊的話與司機發生關係,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捱打,她明明知道珍妮沒有做錯事情,卻與其他人一起同流合汙指著她的錯誤。她處處隱忍著,就想好好活下去,沒有想到最後還是被莉迪亞嬤嬤亂棍拷打,孩子沒有出生又被送往更加黑暗的境地。


《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所以奧芙弗雷德的命運也向我們證明了,在以《聖經》為藍本的男權控制下,就算女性真的能做到完全聽從,也一樣很難去擺脫悲劇人生。因為女性本身就處於低下的地位,如果還不知去反抗還一味地去順從,那最終只能淪為附庸,永遠活在陰溝裡。


② 沒辦法做到完全遵從《聖經》規定的珍妮:在孩子被搶走之後,精神失常跳河自殺

珍妮她在紅色感化中心的時候,就表現出對《聖經》裡面所規定的條約不滿,莉迪亞嬤嬤讓她坐好,她敢於對她大聲叫嚷,被打得遍體鱗傷瞎了一隻眼睛後,她才有意識到不能與之硬碰硬,但她收斂的外表下並不代表她已經完全聽從《聖經》的教誨。生完孩子之後,她被送往另一個大主教家繼續使女的工作,出於對前大主教的承諾的信任,她在受精儀式上掙脫了眾人,前往大主教家把孩子偷了出來。面對大主教的失信,她當著眾人的面指著,最後心灰意冷的她選擇跳入冰冷的湖中。


《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珍妮是所有使女當中第一個完成生育任務的女人,她本應該受到尊重與保護,卻在一夜之間精神失常了。我個人認為是因為在珍妮內心深處,她是渴望得到愛情與婚姻的。她曾因為大主教向她承諾最愛的人是她,會和她一起私奔組建新的家庭時,開心地像個孩子到處炫耀,當一切事情指明只是她一廂情願的時候,為了維護最後的尊嚴,她只能選擇自殺,了卻一切煩惱。

③ 敢於挑戰《聖經》的賽麗娜.喬伊:最後被丈夫背叛,也失去了為人母的機會

在《聖經.舊約.創世紀》,第30章第1—3節有記載: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嫉妒她的姐姐,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

雅各向拉結生氣,說:“叫你不生育的是神,我豈能代替他作主呢?”

拉結說:“有我的使女闢拉在這裡,你可以與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因她也得孩子。”

賽麗娜.喬伊是弗雷德的妻子,她一直都是一位集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子,《聖經》中關於生子的記載對她的毒害最深,沒有使女到來之前,她是作家、演講家,是呼籲女性獨立的倡導者。使女的到來,她表面上退讓,實則用自己的權利默默反抗著一切。受精儀式上她從不正眼看使女與丈夫,知道弗雷德不育後,她拋棄《聖經》裡規定,毅然決然讓使女與司機發生關係,但她千算萬算沒有想到歷史再一次重演,弗雷德還是與使女出軌了,她破門而入逼問弗雷德,得到的只是指責,最後以奧芙弗雷德的離去,迫使她的夢破碎。


《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全文中出現過很多的大主教夫人,唯獨賽麗娜.喬伊敢於去挑戰《聖經》的權威,作為一位新時代的女性,知識分子,她骨子裡不願與其他女性共享自己的丈夫,即使自己不能生育也不能。但是在當時以上帝男性為主導的社會背景下,敢於反抗權威的女性是不被允許存在的,所以賽麗娜.喬伊最後走向人生悲劇也是必然的。

因此,我們可以從奧芙弗雷德、珍妮、賽麗娜.喬伊的人生悲劇中得知,信仰不一定得救,在以《聖經》為藍本控制下的女人,不管是完全遵從還是半完全遵從,亦或者是挑戰,都無一倖免走向悲劇人生。

二、奮起反抗的女性,為何總是以失敗告終

在《使女的故事》中,所有的女性都曾試圖奮起反抗,但都沒有一個人能擺脫悲劇的困境。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將結合女性自身存在的弱點去探討。

  • 嫉妒讓人矇蔽了雙眼,也害了自身。它是一種心理疾病,嚴重的話會產生一種仇恨的狀態,從而使人失去理智。在《使女的故事》中,嫉妒心理尤為突出。它的代表以賽麗娜.喬伊最為嚴重,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在受精儀式上,看著自己的丈夫和使女在自己的面前發生關係,明知道事情結束後躺一會兒,有利於懷孕,賽麗娜.喬伊想都沒想便讓使女滾出她的房間,知道弗雷德偷偷帶著使女前往俱樂部後,她的態度立刻轉變,直打使女耳光。雖然這放在任何一個女人身上都無法接受自己的丈夫與別的女人有染,但是放在當時的社會,賽麗娜.喬伊確實是在嫉妒使女比她年輕,還擁有她這輩子都無法擁有的生育能力。而人們總是對比自己優秀的人心存嫉妒。


《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第二個能充分說明嫉妒心理的地方是珍妮生產的時候,需要所有的使女聚集起來為她祈禱。看到珍妮痛苦的表情,那些使女事不關己的姿態,嘴上喊著“用力”,其實內心卻一直在祈禱她生下的孩子不健全。因為珍妮是所有使女中第一個生育的人,得不到所有心存嫉妒。

對於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人,通常我們都採取敬而遠之,或者是加以貶低的態度去應對。嫉妒的存在讓身處於逆境的女人們,不願意向對方吐露心聲,做任何事情都只願意獨自行動。於是,嫉妒心理讓她們矇蔽了雙眼,把自己推向了絕境之中。

莫伊拉藉口廁所堵了,將伊麗莎白嬤嬤綁架逃走,結果被抓回,淪為妓女;奧芙格倫因同性戀身份被帶走,看到愛人在自己的面前自殺後,她在一次採購中趁著別人沒有關好車門,開車撞死了一個眼目。她們都曾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不同地反抗,結果皆因孤軍奮戰敗下陣來。如果她們能放下自己的嫉妒心,呼籲起所有受難的女性同胞一起反抗,結局可能就會另當別論了。

  • 對《聖經》裡面所存在的不合理規定,女性缺少質疑的態度,有時還認同,在反抗與認同之間猶豫不決,內亂不斷。在《使女的故事》中,不管是大主教的夫人,掌管權利的嬤嬤們,還是淪為生育工具的使女們,她們無一不是在這樣子的矛盾之中生存著。

夫人們厭惡《聖經》裡把她們的丈夫分配給別的女人,她們痛恨那些使女和她們搶奪丈夫,但又很認同它,讓她們因此成為了母親。嬤嬤們在對使女們進行嚴刑拷打之後,看著鮮血淋淋的使女時,也會心生憐憫之情。使女們不滿 雖淪為生育工具,但在捱打與順從之間,總是選擇默默地忍受著。


《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從這裡可以看出,女性們在反抗的潛意識裡是存在認同《聖經》裡面的規定的。於是,明明知道迫害她們的是《聖經》裡面不合理的規定,她們也願意去接受這樣的痛苦,而一旦意志力不堅定的時候,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很難獲得成功。所以這樣子也更加加劇了她們悲慘的人生。

三、結合女性自身存在的問題,淺談在《聖經》控制下的女性,如何去做才能走出人生的悲劇。

1. 擺脫思想枷鎖,實現靈魂自由。《使女的故事》裡面的使女們被剝奪了閱讀的權利,她們唯一能接觸的只是《聖經》裡面最為黑暗的規定,於是,在她們的思想意識裡面,上帝便是一切,她們無權去反抗上帝所規定的事情。而一個女人一旦失去了自我意識,甘願受別人擺佈的時候,她就很難獲得快樂,甚至是沒有快樂可言,而要擺脫這種現狀,首先你得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自己有權利選擇過什麼樣子的生活,在思想上拒絕去從屬,你才能擺脫淪為玩偶。


《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封建禮教也是對女性有著絕對順從男人的要求,男人可以隨便打罵女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對此只能接受。但卓文君作為一名獨立女性,她卻不吃那一套,面對司馬相如想納妾寫給她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的“無意”詩,她立刻毫不妥協地回覆了一首《怨郎詩》,利用昔日夫妻美好的瞬間,打動了司馬相如,從此再不提納妾之事。如果卓文君一開始就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認同了司馬相如納妾的要求,她的婚姻可能就此不復存在了。

於是,學會認識自我,拒絕接受思想束縛,才能擺脫悲劇的人生。

2. 拒絕從屬,實現自我價值。在《使女的故事》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女人都是依附於男人而活,她們沒有工作、沒有積蓄,而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就得滿足衣食住行的需要,為了能得到這些東西,她們只能依靠男人給予。長期以此,她們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一個沒有價值的人是可以隨便令人宰割的,要想擺脫這樣子的困境,女人就得依靠外出工作,實現自身價值,才能硬氣的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使女的故事》:未來男權控制下的女人們,該如何走出人生悲劇


以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為代表的娜拉,她就是一位很典型的依附於男人生存的女性,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來源的她,想要拿錢買東西都要在丈夫面前扮小丑,待他們開心過後,才會拿錢給你去買東西。一開始被人供養確實很開心,但長此以往後,她開始變得焦慮了起來,於是,毅然決然地和丈夫說“不”,從容地走出了家門。

當你拒絕從屬,並且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還因為它幫助到了別人,那個時候的你,肯定會很開心。因為你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成為了自己的主人,也只有這樣做了才能走出人生的悲劇。

【結語】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給我們描繪的未來社會,雖沒有變為現實,很多女性擺脫了男權的控制、宗教的束縛,走向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崗位,實現了自我的獨立。但也仍然存在著很多依附於丈夫供養的女性,她們因為主動或被動的原因被禁錮在家裡,整日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孩子、丈夫操勞,失去了自我的價值。一種光鮮亮麗,獨立自主;一種卑微無比,又不快樂,好不容易來人世走一遭的我們,何不為自己而活著呢?

最後,祝願所有的女性都能活出自我,成就一個美妙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