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佈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因為他沒有統計到其他人吃了同樣的偏方是否也能治好同樣的病?也許其他患有同樣病症的人吃了同一種偏差都死了,他們無法開口。而只有一個人活了下來,那就是病患A,於是就只有一個聲音在宣揚:“某偏方可以治好某種病”。


【 讓死人說話 】


想要解決“倖存者偏差”其實很簡單,方法就是讓死人說話。具體如何統計呢?當然就是把所有吃了同一種偏方的同一種病的病患都統計進去,以此得到的數據才有價值。說了半篇廢話,目的就是想說清楚“倖存者偏差”這個概念。理解了這個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開車的時候,你是不是那個“倖存者”。


【 都有哪些倖存者? 】


開車時,都有哪些倖存者呢?你闖過紅燈麼?你超速過麼?你違停過麼?在你超速的時候,是否想過這次超速沒有帶來事故,也沒有被拍下來?違停的時候,是否想過沒有被貼條?下次你是否還會繼續這樣超速或者違停呢?甚至跟身邊的朋友宣傳:“XX路段超速不會被拍”,“XX路段違停不會被貼條”呢?


不管是開車還是坐車,你會在上車的第一時間繫上安全帶呢?哪怕是後排!你身邊的人是否會告訴你,不繫安全帶沒問題?是的,那些出了問題的人,恐怕已經沒機會開口了。同樣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闖限行、實線變道。


【 哪兒來那麼多幸存者? 】


《人類簡史》中提高過一個說法:人類的進步源自於“講故事”。而講故事則更趨向於描述美好而非失敗。所以我們更多的會聽到身邊人跟你說自己的“成功”經歷而非失敗經歷。這就意味著,違停沒有被拍的人更願意分享,而被拍下來的人則不會主動分享。這就造成了我們更容易聽到“成功”案例。發生事故後,沒系安全帶的人會給你說沒什麼事兒,而受了重傷的人不會跟你說他沒有系安全帶。想想你身邊的人,有多少人跟你說過自己不那麼光彩的事蹟?又有多少人跟你分享過自己的“英雄事蹟”?


【 你會是倖存者麼? 】


偶爾加一次便宜汽油沒事的。


偶爾違停一次沒事的。


偶爾超速一下沒事的。


偶爾超載一下沒事的。


甚至


買了車不看說明書也沒事,反正常用的我也都會用,不常用的我也碰不上。


胎壓差不多就行,看著不虧氣,用腳踹一腳也沒事兒。


看一眼手機沒事兒的,打個電話沒事兒的,抽支菸也沒事兒。


那麼什麼才算有事兒呢?也許有一天,不知是誰又會成為那麼開不了口的曾經的“倖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