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七步詩”:九宮奪嫡,堪稱大清朝最血腥的儲位之爭

二月河的長篇歷史小說《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曾風靡一時,也確立了他在文壇的一席之地。小說曾獲五個一工程獎,也不枉他數年蝸居南陽清苦的日子。這兩部小說後來都被拍成了同名電視劇,也是盛極一時。

這兩部小說的主線都是表現帝王的雄韜偉略,但除此之外也將“九宮奪嫡”這一儲位之爭的歷史事件展示在讀者的面前,其兄弟相煎的程度堪稱大清朝最血腥的儲位之爭,也不亞於曹操兒子們的“七步詩”。

雍正皇帝的“七步詩”:九宮奪嫡,堪稱大清朝最血腥的儲位之爭

康熙皇帝雖立太子,但卻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也像明朝的各地藩王蠢如豬。於是他採取完全不同於明朝皇子們圈養的方式,而是放馬南山,讓諸皇子參政議政,為國家出力。如此一來,雖然兒子們都歷練精明瞭,但卻也留下了禍端——紛紛對皇位的覬覦之心。

康熙總共24子,但他晚年時成年的皇子差不多九個,因而參與奪嫡的皇子是為九宮,分別為: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雍正皇帝的“七步詩”:九宮奪嫡,堪稱大清朝最血腥的儲位之爭

最初的爭立是在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之間展開的,但當時二人年幼,顯然均是背後的權臣所為。大阿哥胤禔的背後是權臣明珠,太子胤的背後是朝廷重臣索額圖,明珠和索額圖二人不僅在康熙的上書房勾心鬥角,也在康熙的皇儲上一攻一守,爭鬥不休。二位大臣的心思甚至算計到康熙皇帝的頭上,最終落得一個被黜降,一個被圈禁的下場。但他們至死都不明白,康熙是故意讓他們相鬥,上書房才不會一潭死水,然而也不能太歲頭上動土。

兩位權臣之後,雍正皇帝的兄弟們都要親自下場了,但爭鬥主要是在太子黨和非太子黨之間展開的。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是擁護太子胤礽的,所以屬於太子黨。而在非太子黨之中,又以“八爺黨”的實力最大,擁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四個阿哥。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算得上是各自自成一派。

雍正皇帝的“七步詩”:九宮奪嫡,堪稱大清朝最血腥的儲位之爭

當康熙皇帝對太子越來越不滿時,三阿哥胤祉是第一個跳出來爭取他的歡心的。他藉助編寫《古今圖書集成》的機會,向父皇表現自己的優點。這一招非常像李世民的兒子魏王李泰,他就是通過編寫《括地誌》爭取到李世民的歡心。

但康熙不是李世民,他不喜歡這一套。於是三阿哥胤祉一擊不中,回去安心編書去了。因而在小說中,他成為奪嫡失敗者中唯一有好下場的阿哥。但實際上,他在雍正年間被奪爵幽禁於景山,死於雍正十年。

雍正皇帝的“七步詩”:九宮奪嫡,堪稱大清朝最血腥的儲位之爭

再來說說大阿哥胤禔。在太子被廢圈禁之後,他曾提出除掉太子,並願為康熙皇帝代為出手。虎毒不食子,尚且兄弟之間?因而他遭到康熙皇帝的極端厭惡,被圈禁。

太子被廢之後,最激烈的爭鬥出現在四阿哥胤禛和八爺黨之間。八爺黨甚至一度穩佔上風,但議儲上書事件中觸碰到康熙皇帝的逆鱗——皇帝在朝,豈容大權旁落!因而八爺黨也遭到了貶斥。

雍正皇帝的“七步詩”:九宮奪嫡,堪稱大清朝最血腥的儲位之爭

最終在康熙皇帝駕崩之後,雍親王胤禛登上大寶,成為嗣立之主。此時的胤禛,並未開始對八爺党進行報復,而是蓄意加以籠絡。但對他的幫手卻沒那麼善心。雍正元年十四阿哥被派去守陵幽禁,雍正二年十阿哥胤䄉被圈禁。

在雍正四年朝局穩定之後,雍正皇帝對八阿哥胤禩再也無需隱忍了——他的“七步詩”好戲也要上演了。

雍正皇帝的“七步詩”:九宮奪嫡,堪稱大清朝最血腥的儲位之爭

八阿哥胤禩雖然曾被封廉親王,但雍正皇帝卻直接無視,而是藉故將他從宗人府除名,也就是開除皇家血統。接下來就是圈禁,改名——不知道八阿哥的名字改成了“豬”,作為兄弟的雍正又是什麼呢?

最終胤禩也是難逃一死,於雍正四年九月病死監獄。同年,十四阿哥從守陵幽禁改為圈禁,九阿哥胤禟自殺。直到乾隆年間,被圈禁的十阿哥、十四阿哥方才恢復自由。而他們兩個之所以只是圈禁而沒有被殺,僅僅因為十阿哥的外祖父為熙朝重臣,十四阿哥是雍正皇帝的一奶同胞。

雍正皇帝的“七步詩”:九宮奪嫡,堪稱大清朝最血腥的儲位之爭

算起來,就數十三阿哥胤祥的命運相對比較好了。胤祥雖是太子黨,但一直緊跟著四阿哥胤禛。在康熙朝雖然一度被圈禁,但在擁立雍正繼位中出力甚多。雍正登基後,十三阿哥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這個封號可不得了,屬於鐵帽子王級別,是清朝的第九位鐵帽子王。他的五世孫便是赫赫有名的咸豐帝八大顧命臣之首載垣,但因不識機變,在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時被殺。

仔細想來,參與奪嫡的九宮之中,沒有被幽禁或圈禁的只有當上皇帝的雍正和九阿哥胤禟。然而,九阿哥胤禟自殺。雍正皇帝自己也死因不明,留下一段疑案在歷史的風聲中被演繹出不同的版本!

參考資料:《清史稿》、二月河《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