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理諮詢理念進行情緒管理前提:求異思維


利用心理諮詢理念進行情緒管理前提:求異思維


情緒管理前提:求異思維

作為工作族,處於各自不同工作崗位,盡力盡責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職業倦怠感是常有事情,這涉及到情緒管理問題,帶著情緒幹工作,就會讓工作不順,人際不合,情緒不適,行為不當。

情緒屬於心理範疇,作為心理現象的情緒,強調的不是心理學知識而是心理現象,說心理不是心理學,就如同管理不是管理學,教育不是教育學。管理學博士管不好企業,農民企業家人家能管理企業風生水起,教育學博士把人家孩子教育得上了北大清華,自己孩子可能本科都考不上。

因此,心理不是心理學,心理不是道理,講情緒管理不是講知識,不是講道理,本質上是心理思維的訓練,利用心理諮詢理念,打破思維定式,區別常規思維。為此需要澄清幾個理念:


利用心理諮詢理念進行情緒管理前提:求異思維


一是,有效與正確

工作追求正確,必須講道理,講規則,講程序,講效率,言簡意賅,簡潔明瞭,但生活不是講道理,恰恰是要講心理,比如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作為家長,我們對孩子說了那麼多的話,當然是為了孩子好,這些話無疑都是正確的,可是想一想,到底有幾句是有效的呢,為此生活追求有效,講藝術,講心理,講實用。

有次帶著老父親回農村老家,路上遇見一輛拖拉機滿載建築用輕體砌塊,父親在農村生活一輩子,知道建築紅磚,就說這麼多這麼重,難怪拖拉機跑不動啊。我說人家拉的是砌塊,看著大,非常輕,老人家不聽我的,說在農村一輩子,啥不知道呢,別胡說八道。這時候,我才明白自己在講道理,我當然是對的,可是繼續交流下去一定是無效的。怎麼辦呢,我改口說,對對對,您老人家說的對,磚頭這麼大,拉的這麼多,都把拖拉機憋得跑不動了。

有次週末去父母那裡,正碰上下大雨,沒放過教育小外甥女機會,說別看雲彩下面下大雨,其實雲彩上面是晴空萬里。聽我這樣一說,父親不高興了,說瞎胡說誤導孩子,明明下雨這麼大,還說天上沒有雨。我這麼說真有體會,有次出發回來,原本直接降落機場,可是飛機廣播說當地下大雨,最後先飛到省城去,等雨小了又飛回來,但是我知道下降前雲彩上面真是霞光萬丈,晴空萬里。這時候我知道自己是對的,憑藉經濟能力也可以讓父親坐飛機看看,可是坐飛機遇到下雨呢,為此改口說雲彩下下大雨,雲彩上雨下的更大。

上面這些情況下,如果堅持己見,可能就是情緒激動,尖銳對立,原本正常交流也受到影響,工作中類似例子不少見。

為此,在正確前提下,要做到有效。單位有領導說過這樣一件事情,參加上級會議,領導不太瞭解部門特殊政策規定,批評本單位部門意識強,不支持別的部門工作,但這是政策問題不能鬆口,就這樣回答:您作為領導,高屋建瓴,從另一個角度給我們工作提出要求和意見,我們回去彙報好,研究好政策再專門彙報。這樣既堅持了原則,確保正確,又維護了領導要求,有效應對。


利用心理諮詢理念進行情緒管理前提:求異思維


二是,優秀與卓越

正常環境下的超常發揮,這是優秀,特殊環境壓力下能發揮一般與正常,這就叫做卓越。

有次單位組織晉升考試,作為服務人員參加,聽到有人這樣評論某參與面試人員,說看著平時能說會道,咋到了考場關鍵時候卡殼了,這就是異常環境下不能發揮正常,也就不是卓越。

很多孩子平時考試成績優秀,一到大考尤其高考就失利,其實就是壓力太大,不能在這個非正常環境下發揮出一般水平,因此只是優秀還不夠卓越,就在於此。

急中生智,定能生慧。八十老太沒被狼追著,狗急了還會跳牆,這就是智謀,原始人遇到老虎“或戰或逃”,這就是本能反應,都可以做到。但是,智慧需要冷靜,也就是情緒穩定,危險時候人慌了一切就完蛋了,這時候的鎮定才是智慧表現,這不能依靠本能實現,是逆人性的,除非天賦超人,都需要特意訓練。《中庸》文章有段話,說的特別好。

某工程施工隊拖欠工資事情,涉及企業違規被清場,且屬於無合同協議,這確實與政府無關,但是也要耐心處理,群眾利益無小事。接訪過程就是情緒處理過程,一定先處理情緒後處理事情,第一時間穩定情緒,想法處理解決,因為這是政府責任所在,這就是正確為前提的。


利用心理諮詢理念進行情緒管理前提:求異思維


三是,心理與道理

先來個結論,心理與道理是正好是反著的。

遇到狗汪汪叫,追你你會如何,道理上快跑,可越跑追得越緊,這是因為狗看著你不是好人,用狗語汪汪叫,你逃跑恰恰證明狗判斷的對,於是追你不停。這種情況下,農村人知道要停止跑,面對著狗不要跑,這是心理應對。但是遇到一個石頭滾下來,你跑不跑,當然不跑就是傻子,因為狗有心理而石頭沒有心理。

假如有人問你,一個內向的孩子如何帶他變得外向呢,不瞭解心理的人會認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自然找個外向的孩子帶著,但是這樣會越來越內向,因為心理是比較出來的。我們都住在普通小區裡,感覺良好,如果搬進高檔小區,一定會非常彆扭,因為比較之下不舒服了。類似,內向孩子要找個更加內向孩子,比較之下,會變得外向起來。

一個孩子學習不好,調座位調個學習好的還是學習不好的,無數家長老師都是找個好的一起,比較之後學習差的越來越差。一個班級50個孩子,最後一名孩子為班級做出貢獻最大,一樣上下學,為了別人學習顯得優秀默默做著貢獻,這才是家長老師要看到的現實。

班級第一名和第五十名,誰聽到道理最多呢,無疑是最後一名孩子。他爹給他講道理,他娘給他講道理,老師給講道理,七大姑八大姨都會講道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其實這樣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講心理,因為道理已經無效了,可是家長還是不知疲倦的講道理,這就難免引發情緒問題。

如何察言觀色會意,根據孩子心理狀態與孩子互動溝通,就是今天話題,當然不僅僅適用於孩子。


利用心理諮詢理念進行情緒管理前提:求異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