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穿越山海重壓 望見星辰大海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進入緊急狀態,隨後美國商務部立刻將中國華為列入管制的“實體名單”,意味著華為不僅不能向美國市場出售信息與通訊技術和服務,同時也不能購買美國通訊領域的技術和產品。華為是全球第五大芯片買家,在美國市場的採購量佔總採購量的36%。聯想起去年美國對中興的制裁,不禁讓人為華為捏了一把汗。

華為:穿越山海重壓   望見星辰大海

任正非對此強硬發聲,表示這並不會給華為的發展帶來太大影響。華為旗下的半導體公司華為海思的總裁何庭波也發佈內部公開信,表示美國製裁讓“華為的芯片備胎”們一夜轉正。這封信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的關注,飽含情感和志向的話語振奮人心,讓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崛起的力量和意志,看到了華為居安思危,永遠保持危機感的文化信仰和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更讓我們反思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與中國企業超車逆襲的核心動力。

華為:穿越山海重壓   望見星辰大海

預見

習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指出,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這句話直擊中國很多行業的發展之痛。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到底是什麼?在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發展階段,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有時候可能是快速跑馬圈地的市場攻堅能力,有時候是全產業鏈的資源整合能力,有時候是規模化的成本控制能力,有時候是差異化的商業模式,還有時候是品牌和質量等。但是,頂級的功夫高手練心法而不練招式,以無招勝有招。領先的核心技術就是心法,就是無招中的致命暴擊。核心技術帶來的是市場的話語權、標準的制定權、價格的控制權。帶來的是鏈條上的鏈主地位,帶來的是可以降維打擊競爭對手的絕對優勢。

華為:穿越山海重壓   望見星辰大海

與中興受到美國製裁的屈服和毫無還手之力相比,華為此次強硬發聲,正是基於華為海思15年來在芯片領域的不屈不撓和執著研發,基於華為海思中國第一大芯片設計企業和75億美元營業收入的強大實力。2004年,任正非提出華為要考慮極限生存狀態,如果有一天華為不能使用美國先進的芯片和技術,華為將如何自處。芯片是華為從通訊領域到消費終端所有產品的心臟。在該領域依賴國外供給無異於將自己的脆弱之處拱手讓人。那一年任正非任命何庭波創立海思,開啟芯片自主化的漫漫征程。這是一條道阻且難,艱苦卓絕的突圍之路。如果說國外的芯片產業是個巨人,彼時的華為海思可能連幼兒園都沒有上。在國外高度管制的芯片領域,華為海思需要建立完善的芯片研發設計和生產封裝全產業鏈體系。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何庭波帶領華為海思人念天地之悠悠,既不能愴然也不能涕下,能做只有晝夜兼程、奮力前行。

華為:穿越山海重壓   望見星辰大海

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是波瀾壯闊的四十年,也是我們深刻感受核心技術缺失之痛的四十年。我們曾經用市場換技術,曾經引進消化吸收,曾經依靠人口紅利帶來的價格優勢獲得夾縫中生長的機會,曾經藉助政策與龐大國內市場獲得存活的機會。然而在如今這個深化改革開放和全球競爭激烈化化的年代裡,過去的成長路徑逐漸不再奏效。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招來老大美國的妒忌和刁難,中國企業直接與國際巨頭競爭,如果說他們是真正的老虎,那麼之前中國企業國內的對手也許如同小貓。在民族復興和中華崛起的道路上,做為第一動力源的中國企業只有真正具備核心競爭能力才能贏得活下去的權利和世界的尊重。

定力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企業,華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認真學習的樣本。2004年正值中國製造業的爆發時期,那一年,華為實現462億元銷售收入,而2003年這個數字是317億元。超過50%的銷售收入增長看上去很美,但是華為憂心忡忡,思考十幾年後與美國企業正面對抗的情景,正是在這樣的居安思危之下,華為海思才得以誕生。風物長宜放眼量,然而在那個時代裡放長視野審視風物的中國企業卻並不多。大多數的企業享受著基礎設施建設放量和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市場紅利,以擴大產能,搶佔市場作為第一要務。快速發展是好的,但也是壞的,在高速增長之下,很多深層次的矛盾往往被掩蓋,市場浮雲遮蓋望眼,對於核心競爭能力的界定和判斷可能偏離技術方向。

華為:穿越山海重壓   望見星辰大海

然而發展不會寬恕戰略上的短視。時至今日,在上一個發展時期戰略懶惰的企業紛紛遭遇重創,中國在半導體芯片領域對國外嚴重依賴,在核心零部件製造的高端裝備上對國外存在依賴,在新材料、原研藥等上對國外存在依賴。斗轉星移,當與真正高手過招時,很多中國企業被遏住脖頸,沒有招架之力。但是提早佈局核心技術的企業如今都過的挺滋潤,中國汽車企業經過多年的技術換市場,如今吉利和比亞迪逼得外資車企紛紛降價;中國高鐵、航天航空、軍民融合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名片。

精神

核心技術研發需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枯燥,經得起挫折。我們不能親身體會華為海思一路走來的坎坷和挫折,但是從相關的競爭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核心技術的進步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15年內,當海思推出110納米技術芯片時,國外企業用70納米的技術進行競爭。當海思將40納米的技術應用到產品中時,發現國外企業已經推廣28納米的產品。海思第一代芯片應用在華為手機上,技術落後發熱量巨大,被市場稱為“暖手寶”。海思的第二代芯片甚至被華為手機棄用,因為沒有辦法滿足市場需要。

華為:穿越山海重壓   望見星辰大海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從接過任正非任命的時候,何庭波走上就是一條只能成功的道路。風蕭蕭易水寒,陪伴壯士們的是無數個不眠的夜晚。如今的海思生產使用的7納米技術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在手機終端領域有麒麟系列芯片,在無線通信方面,5G基帶芯片巴龍5000也已經推出;在數據中心領域,有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在AI方面,發佈了昇騰310和910;在視頻應用上,海思還有機頂盒芯片和電視芯片、安防芯片。海思用了15年時間低調潛行,終於在關鍵時刻一鳴而起,開啟中國通信核心技術的高光時刻。追往事浮光掠影,看前路滄海茫茫。目前,海思生產的芯片已經能夠覆蓋華為的全產品序列,或許在量產、品控、質量等方面與國際第一相比還有提升的空間,但是這15年的低調潛行,15年的矢志不渝讓華為掌握了通信領域真正的核心競爭能力,這給了華為可以傲然屹立、不卑不亢的充足底氣。

啟發

戰略上的堅持,戰術上的執著,精神上的奮鬥,時代的催化,共同造就現在的華為。多年來,中國很多企業學華為,但是能真正獲得華為管理精髓的少,能將華為經驗作用於自身更屈指可數。華為掌握核心技術的路徑可以複製嗎?時代是否還會給我們留出時間窗口。對於企業而言,強化核心能力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華為:穿越山海重壓   望見星辰大海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個劇烈變化的時代,每一次新興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都是對利益分配的洗牌,是對產業秩序和社會階層的再造。數字技術發展多年,對於人類的生活改善基本快到天花板,但是對人類生產方式的改變才剛剛開始。即將到來的5G時代、AI時代更是數字化最重量級的衝擊波。他們與傳統行業的結合是未來二十年最大的機會。慶幸的是,很多國際巨頭轉身不快跟不上時代(如GE,如甲骨文),而中國企業在上述的方面基本與美國企業同步起跑。新時代之下,中國企業大有可為,問題的關鍵是,你是否具備敏銳的市場認識和戰略定力,是否具備集中優勢兵力於一點打殲滅戰的勇氣,是否具備背水一戰和不成功便成仁的奮鬥精神。

任正非說華為的經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是有底氣的,有依據的。美國的決定對華為的影響絕不簡單。美國市場對華為關上大門無關緊要,在華為的全球銷售體系中,美國佔比並不大;美國禁止國內企業向華為出口配件和技術,對於美國採購佔總採購量36%的華為來說,影響不小。中興事件之後,相信華為在配件的儲備上已經有所準備,這可以為華為實現任何一個產品的科技自立贏得緩衝期。海思的芯片設計技術已經領先,但是國內的生產體系還不能完全比肩國外,這將會主要影響華為的高端產品;美國的慣用套路是通過美元體系收取“鑄幣稅”,通過高技術專利收取“智力稅”,讓人擔心的是美國通過全球金融體系控制華為的融資和海外業務結算。

中國的軍工、核電、高鐵等領域的企業都曾經經受國外的全面打壓,但是這無法阻擋中國在這些領域快速突圍的步伐。因為中國製造已經具備全球最完善的產業鏈條,因為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因為每一箇中國企業的背後都站著13億中國人民和他們帶來的龐大市場。這是當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具備的。時代洪流滾滾向前,中國復興不可阻擋。惟願中國擁有更多的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