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曾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因何在晚清时期被废除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选官制度,也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手段,但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帝国主义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不得已开始变革探索出路,经历过很多次试验后,晚清政府开始了“新政”,而科举制也在这场运动中被废除。


科举制曾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因何在晚清时期被废除


科举制废除的背景

晚清时期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背景从中国开始觉醒论述,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也依旧是守着祖宗之法不改变,到1895年的时候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宣告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国人也从这次事件中开始反思,想要改革,1898年在光绪帝和一些仁人志士的推动下开启了百日维新,虽然结局不理想被扼杀在摇篮里,但是改革中关于教育的内容却影响深远,为近代教育开辟了路径。1901年在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开展新政,在教育方面规定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几类,考试内容以政治为主,考试形式取消八股文程式,至此科举制在改革中终于被废除。


科举制曾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因何在晚清时期被废除


科举制废除的原因

一种制度被废除不是突然就有的结果,而是经过漫长的累积最终才爆发,所以科举制在晚清废除是有很多原因存在的:第一个原因是科举制废除是人们共同选择推动的结果,千百年来已经失去了民心支持,最早期的科举制通过分科取士的办法给读书人扩大了门路,也维护了统治秩序,人们秉承着“学而优则仕”的原则积极支持,但是到了晚清时期则演变成了“士而富则仕”,这个时期的科举制已经开始逐渐丧失之前的功能,变成了政府敛财的工具,亦或者是富人做官的通道,这种根源上的改变让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推动了科举制被废止。第二个原因是科举制被废除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整体社会需要改革的趋势下,科举制却成为和改革格格不入的一种制度,它的滞后性让改革的过程走的比较艰难,所以要想彻底实现变革,改革或者废除科举制才是首要的条件,至此才有了晚清废除科举制的举动,从戊戌变法开始到新政经历了多次尝试,最终在晚清时期彻底废除。


科举制曾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因何在晚清时期被废除


科举制废除的思考

科举制废除到现在已将近百年了,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这一制度的废除对教育的影响非常明显,比如第一点科举制的废除让古代社会贯穿始终的儒家思想对知识分子的影响越来越小,甚至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儒学不再是考试的内容,所以总从科举制被废除后儒学丧失了原本的主导地位,随着科举制的废止退缩到学术的一端,中国也从经学时代过渡到现代社会。第二点就是科举制废除对近代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科举制废除后,很多人被派往日本留学,这些人后来成为社会变革力量中坚,教育因科举制废除出现了变化,课程改革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也从人文教育慢慢转移到了科学教育,而这一切标志着我国教育体系逐步走向了现代化。

整体来看,科举制的废除是时代的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但是也不能否认科举制曾经在不同时期所带来的有利影响,至少曾维护统治,促进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辩证看待它,明确科举制带给我们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