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没落宦官掌权,君主有着怎样的悲哀?

沈阿翘 苏鹗

上于内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合者如咽。”吟罢,方省元舆词,不党叹息良久,泣下沾臆。时有宫人沈阿翘为上舞《何满子》,调声风态,率皆宛畅。曲罢,上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阿翘曰:“妾本吴元济之妓女,济败,因以声得为宫人。”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吴元济所与也,光明皎洁,可照十数步。言其犀槌即响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架则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状,芬馥着人,则弥月不散。制度精妙,固非中国所有。上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韵清越,听者无不凄然。上谓之天上乐,乃选内人与阿翘为弟子焉。

《杜阳杂编》

皇朝没落宦官掌权,君主有着怎样的悲哀?

能歌善舞的沈阿翘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何满子》是一支悲伤的曲子。传说中,它本为开元年间一歌者姓名。歌者犯罪当诛,临刑前进此曲以求赎死。白乐天诗云:“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其音调婉转凄越,其产生即已有着不祥的征兆,围绕着它所发生的故事,也都充满着哀伤。中晚唐时期,宦官势力极大,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天下。唐敬宗被宦官杀害后,唐文宗继位,不甘继续受欺辱,遂与李训、郑注等大臣密谋,诛灭宦官势力。大和九年(835)十一月廿一,发生了唐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计划失败后,文宗被宦官劫持,诸多大臣被捕杀,死者数以千计,写下著名的《牡丹赋》、深受唐文宗器重的舒元舆即是其中之一,遭腰斩,族诛。

皇朝没落宦官掌权,君主有着怎样的悲哀?

甘露之变

《牡丹赋》辞藻华美,意态生动,在舒元舆的笔下,牡丹花被拟人化,具备充沛的情感力量与罐慨激烈的丈夫意气。文一问世,即被时人传颂。然而,死者已矣。又一个牡丹怒放的暮春,在后宫中郁郁寒欢的唐文宗,偶然念出了《牡丹赋》中的句子,由花思人,由人及事,潜然泪下。偏偏宫女沈阿翘,在此时为皇帝歌舞了一曲《何满子》,更投中了伤心人怀抱。关于此事细节,野史中另有记载,说沈阿翘所唱的歌词中有一句道:“浮云蔽白日。”这句诗原出汉代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费,犹浮云之障日月也。”唐文宗听后,吃惊地问道:“汝知书耶?”念过诗书、有文化的人,才会恰如其分地体会到皇帝的心情,这曲《何满子》,便默默传达着安慰的意思。

皇朝没落宦官掌权,君主有着怎样的悲哀?

唐代的女子

文宗皇帝感觉到这个官女不简单,赐其金臂环,并间她的来历。果然,沈阿翘也是个伤心人,本是吴元济家的歌使。吴元济为藩镇割据首领,起兵反唐失败被诛,沈阿翘因歌唱得好,被收入唐宫。此女在吴家时,看来曾颇为受宠,收有吴元济亲予的外国异宝:白玉方响。这件乐器由白玉、响犀、檀香木制成,华贵非凡。文宗皇帝又命沈阿翘演唱《凉州曲》,又是一首不太吉利的曲子。史书记载:“天宝乐曲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曲遍声繁,名入破。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明年安禄山反,凉、伊、甘皆陷土蕃。”更有唐玄宗的哥哥宁王听到此曲后,向皇上进言:“斯曲也,宫离而不属,商乱而加暴,君卑遇下,臣带犯上,臣恐一日有播迁之祸。”

皇朝没落宦官掌权,君主有着怎样的悲哀?

喜好舞乐的唐文宗

总而言之,就是说,这是祸国之音,冥冥中,象征着臣子篡权夺位。此曲声调凄越,正如白居易诗云:“一曲《凉州》入泳寥。”唱完之后,在场“听者无不凄然”。却获得了文宗皇帝的盛赞,除了歌者技艺高超之外,个中更有复杂难言的情绪万千。《毛诗序》中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那个幕春之日,牡丹花前,贵为皇帝,也有着无法说出、只能以歌舞稍作排遣的悲痛与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