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你們相信這兩句古話嗎?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朱利葉斯尼古拉斯威廉小強


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兩句話從古至今都是至理名言,十分正確。

飽暖思淫慾,這個淫有幾種理解:一是邪惡的,過分的,不好的。二是貪圖享樂。三是指男女關係。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人吃飽了喝足了,然後就會有過分的其他想法。自古以來,概莫能外。窮時想富,富後想貴,貴後想勢,有權勢後也有做利國利民事的,但大多是做欺行霸市行為的,現在開展的掃黑除惡鬥爭破獲的案例一再驗證這句話對一般人的正確性,適用性。

飢寒起盜心,這個盜不僅是指偷盜財富寶物,也應指國家政權,歷代農民起義不都是在民不聊生之際而起嗎?

這兩句話,對一般的普通人適用,但是對志士仁人不適用。仁人志士他們有理想有追求,不會被眼前的榮華誘惑,不會被一時困難逆境打倒。“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志士不飲盜泉之水,飢者不食嗟來之食”,這是他們的骨氣。顏回、陶淵明、文天祥、聞一多、劉胡蘭、雷鋒以及眾多的革命前輩都是我們值得學習效仿的榜樣!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讀書人普遍心思,“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有思想者的追求!





馬火蟻


“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前半句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可能是正值太平盛世,溫飽已經解決好多年了,後半句已經忘記了。但是後半句的意思其實也不難理解,至於這兩句話意思,自己是相信的。

飽暖思淫慾

也有一說是“酒足飯飽思淫慾”,但大意是想通的。為什麼酒足飯飽就生出了花花腸子了呢?其實要這麼理解,淫慾作為一種普遍的娛樂項目,在吃喝玩樂中是佔一大部分的,還有古語“食、色、性也”,其實概括的更加簡單。酒足飯飽了,沒事幹了,總得找點娛樂項目,打發時間吧。在古代,娛樂項目是極其有限的,不像現在小到可以玩手機,看電視,大到可以去看電影,去賭場,甚至遊樂場,出國遊,未來的太空遊。

古人只能夠在極少的娛樂項目中選擇了,淫慾作為最容易實現,成本也偏低的一種娛樂項目自然是被掛在嘴邊了。不卻要大的場地,一個被窩足矣。甚至連任何的道具都不需要,賭博還得先置辦賭具。所以思淫慾就成了古人酒足飯飽之後最先想起的項目了。

飢寒起盜心

飢寒交迫起盜心,不僅字面意思好理解,而且其作案動機也是能夠想到的。如果人已經被逼迫到這種境地,肚子空到飢餓,衣服少到寒冷的地步,做出什麼事都可以想象的。俗話說“鳥為食亡”,更何況人,都是有生存本能的,這個時候生存權只能靠自己去爭取了。如果已經完全沒有了其它路可選,在盜和死之間抉擇的話,應該不用權衡,所有人都會選擇盜吧。

人是高級動物,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獨立思考的自由。不論思淫慾還是起盜心,都還是侷限在個人內心的想法之中的。但是付諸於行動的時候,就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了,所以想想就好。酒足飯飽想想自己媳婦,飢寒交迫求助於救濟組織,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藝文雜記


在古代,有一戶人家的女兒是主人家五十幾歲才生下來的,所以對於這個女兒非常的疼愛有加,並且當成兒子來培養,不僅能文還能武,在當時那個封建社會是非常少見的了。而在她要談婚論嫁的時候,她就說了飽暖思淫慾這個上聯,希望有人能對出下聯。

在當時,不少才子都被這句話感到不知如何應對,其實對出來也不難,只是無法達到上聯想表達的意思罷了。上聯講的是一個人若是吃飽了,喝好了,就會想要滿足更多的慾望,這裡的慾望指的是壞的,而不是好的。

下聯其實就是飢寒起盜心。當一個人太餓的時候,飢寒交迫的時候,心中就會有一種想當盜賊的心,也就是說有想做壞事的心裡,畢竟貧窮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有著不好的念頭,這兩句搭配在一起根本沒有違和感,不知大家是怎麼看待這句話的呢?

過於溫飽,過於飢寒,其實對於人來說,都是不怎麼好的,要是我們總能恰到好處的剛剛好,是不是就會很贊呢?


超級科學奶爸


這兩句話,如果身處封建社會,我是相信的;如果身處新中國,當代社會,我持懷疑態度。

一、在以前的社會,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除了少數人通過科考,舉薦,登科出仕,絕大部分人都是生活艱難,或種地,或打工,或出家,或經商(這算是不錯的),一句話,都是為了餬口養家。同時,舊社會,沒有電燈,電話,手機,沒有任何傳媒,也造成了人們思想狹隘。那你說說,這樣的環境下生長起來的人,能有正確的“三觀”嗎?能有明確的法律意識嗎?當然沒有;這樣有點小錢,有點閒的人,他閒來無事能幹啥呢?當然是“飽暖思淫慾”;反過來,吃不飽,穿不暖,那咱就去偷點搶點唄,總得過活不是嗎?所以說,這種現象是當時的社會現實造成的,在舊社會,盜匪不斷,命案不斷,監獄滿員,都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不能全怪勞動人民。

二、可在新社會,尤其當代社會,我們的國家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高度文明,法制健全的社會,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大學生都隨便一抓一大把;人民認識事物的水平,法制意識等等各個方面都明顯提高,連村上的叔叔大爺,都知道科學種田,年輕人更能分得清美醜,對錯:咱家才飽暖,人家已經小康了,趕緊努力加油;咱生活的不好,需要好好努力,可不能想歪門邪道,那是要受法律制裁的!這就是現代人的思想,雞鳴狗盜之輩已經越來越少,人們都在努力奔跑,使自己富足,國家富強。所以,這兩句古話,不適用於現代社會。

總之,有些老黃曆,放到現在,已經翻不得了。


登攀


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這是傳統的說法,不能說對或者錯,但有其道理。

淫慾是人之本能,不管貪窮或者富有,都想成家結婚生子,五六十年代農村窮得叮噹,稀飯都吃不上,有的人家生養七八個孩子,而城市一般二三個。但現實社會確實一些富人,婚外情、養小三、離婚再婚就是飽暖亂淫慾。

飢寒起盜心是逼不得意。盜心是人的本質與修養,現在盜者大都很富有。


文言44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相信“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這兩句話。這是對人性的揭示和解讀。

我的理解是:

一、飽暖和淫慾都是人性中所固有的需求,保暖相對淫慾更基本一些,先是活著,活好了想想淫慾,這是很正常的人性規則。

二、而飢寒起盜心就更不難理解了。飯都吃不上,看到有錢的,有吃的,誰都會想去分點,分不到有能力的那就只有偷搶了,這似乎在道德和法律意義上就是盜,然而回到人性,這是一種本能式的選擇而已。


俗人老李


相信“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古人古語,是經驗總結和智慧傳承的結果,當然有道理,這裡面有一個形成條件,那就是在“過度”或“充分”的基礎上才會發生的這樣的事。

人生一世,要麼溫飽,要麼飢寒。一般情況下,人們滿足了溫飽,心就安定多了,不會再去惹事生非;相對於飢寒的人們,也不都是去偷搶,而是在格外節儉的生活中,尋一些活計謀生,以求溫飽。

所以說,往往在極度溫飽或飢寒時,人心思變,滋生岀一些惡念在所難免。這就是“物極必反”規律的客觀反映!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先談古代人:

不管那朝那代或者社會交替,發生戰爭的目的,最終結果都是獵奪資源財富,其根本原因是解決溫飽,減少饑荒。

相對於每個人,能生存,首先要滿足了衣食住行,其次,才有去追求精神上享受的可能。反之,當生存難以為繼時,困於飢餓挨凍之時,為了生,淪為搶或偷的想法就延生。

你要知道,大自然的世界裡,除了山水土木石,所有類動物都存在“弱肉強食”的競爭中。於是,富者越富,窮者更窮,岀現了兩極分化。

加之古時候,資源遺乏,創造性謀生的手段很少,因而富人佔有資源,窮人為其打工還遭受非人的折磨。長期以往,就產生一種錯亂,即富者不同情弱者,反而耀武揚威,搶劫民女,霸佔人妻,行淫惡不恥之事;窮人呢,因沒有資源支配權,生活越過越寒酸,導致妻離子散,揭不開鍋,走上了偷或搶的道路。

這就是富有“飽暖思淫慾”,窮剩“飢寒起盜心”。

再說今時人:

社會發展,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改變。戰爭雖時有發生,但不及古往思維,現在的戰爭多半是折服對方,便於使喚而已。

相對於每個人,個人的自由性有了保障,社會資源雖然是存在分配不公,但對於每個人來說,又具有獲取機會的平等性。不像古代那樣人吃人,出現勞而無獲的慘狀。只要你願意付出勞動,不再懶惰,發揮好自己的聰明智慧,也能如願地生活下去。

當然,有些富有者也存在“飽暖思淫慾”現象,但與古時候大為不同,一是散錢買玉,一是拜金失良。至於“飢寒起盜心”,普通的貧民怕很少有為之,因為整個社會道德仁義理念提升,政府照顧弱者,作為富甲一方的智者也自然給予幫助。確切地說,現在的“飢寒起盜心”,也被當下的不恥而拋棄。

確切地說,如今時下的“飽暖思淫慾”,是一種揮霍無度的表現,理應受到法律制約和懲處。相對於科技發達,監控力度的加大,可想而知,“飢寒起盜心”不復存在了。

總之,“飽暖思淫慾,飢餓起盜心”,真正寓意應是人生如何對待順境和逆境。當我們處在順境時,要不忘本心和做人原則,堅持道德底線。反之,遇到逆境時,也要不失初心,繼續努力奮鬥,不去做邪惡之事。

附註:關於“飽暖思淫慾,飢餓起盜心”,還有個歷史上的典故呢,大家不妨去查查看!


杜象應


古人的智慧是偉大的,是當今社會正真缺失的。現在的社會是推崇拜金的,導致幾乎人人都是浮躁的,所以對古人的金言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求甚解。

溫飽思淫慾,重點需要放在淫和欲兩個字上。“淫”一般現在可以理解為男女之事,現在社會很多媒體和個人在這方面是比較下功夫的,每天談來說去的都不會離這個話題太遠;“欲”也有男女之事的意思,但也有貪婪,享受等意思,這個也不難理解,現在想要的人太多,付出丟丟就要求多多的回報,想著好好安逸而惡勞的人也大有人在;而以上這些與溫飽之後無憂是有很大關係的。

而飢寒起盜心就更不難理解了。飯都吃不上,看到有錢的,有吃的,誰都會想去分點,分不到有能力的那就只有搶了,這在道德和法律意義上就是盜。

現在社會生活好,吃不上東西的時候少,或者說條件好的,天天想著吃啥,喝啥,玩啥;而條件不好的,想的是有啥能吃的,有啥沒穿的,沒有了怎麼辦?這就印證了古人的這兩句話了!所以,現在的我們要多多思考古人的智慧,畢竟是幾千年傳承下來,是經過多少人驗證過的,並不是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才富有,才碰到。



善法皆為正法


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這兩句話很有哲理,從古至今都這樣,大自然的動物都如此。自然災害少時,生活條件好,動物就大量繁淵,若年景不好,生存受到威脅時,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時,就偷就搶,甚至自相殘殺。

人因為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大多數人都不敢胡作非為,但一些不法之徒,就做違反底線之事。這兩句話有勸世之意,告戒百姓,任何時候都要管好自已和子女,不做有害社會之事,要做好人。另一層意思是,上層領導,要加強法治道德教育,解決貧困問題,即可長治久安。


客家鄉音


或許,有這樣的人,有這樣的事存在。如果因此就作這樣的推論,就有失偏頗了。

“飽暖思淫慾”,其實,思“淫慾”與否,與“飽暖”與否沒有必然聯繫。生活中,“飽暖”之後,依然保持初心潔身自好的,大有人在,“飢寒”之時,還毫無顧忌為非作歹的淫棍,卻也不乏其人。

至於“飢寒起盜心”同樣不合邏輯。古往今來,有多少貧苦之人,刻苦自勵,成就了一番事業。反過來說,溫飽之人就不起“盜心”了嗎?事實上,“盜心”不因錢多而去,也不會因錢少而來。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借王勃的話,作為我的論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