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教师的家庭教育心得

在笔者长期的教学生涯中,自己养成了经常反思的习惯,反思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反思小孩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并将一些心得整理,并记录下来。在此,愿与诸位读者一起分享,能给大家一些思考。

一、树立榜样、树立够得着的目标

中国式家庭教育说教太多,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去吸引他。

但是,不要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经常说“王阿姨家的谁谁谁,他每次都是年级前三呢,你要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这种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你想,这种放话放在我们当父母的身上,我们也会觉得特别不舒服、抵触、甚至反感,最后,不仅没有起到榜样的效果,反而让自己的小孩有逆反心理。可以经常带自己的小孩到榜样的家里去窜门,小孩之间成为好朋友当然最好啦,榜样会自然形成。

为自己的小孩设立一些能达到的目标,目标和期望不宜过高,如果不切实际,怎么努力都难以达成,只会增加小孩的挫败感。也可以设立一些可实现的学习目标,让小孩体验学习的快乐,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避免让学习成为一种负担)

也可以和小孩看一些励志影片,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精选、播放、观察孩子的反映。

二、成才先育德

品德比人的才能更重要,要成才,先成人。

教育小孩的礼仪廉耻,懂得尊重其他人。尊老爱幼,尊重师长,尊重自己的同龄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培养她善良的品行,培养她的同情心。当然,不要滥施同情心,不要对坏人同情。

培养她的爱心,对弟弟妹妹、对小动物、对一花一草;疏导她的恨心。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半丝半缕,来之不易。诚实是重要的品德。(对坏人可以说慌)

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父母的眼中,自己小孩犯再大的错都是可以原谅的,试问,谁会去和自己的孩子计较呢?甚至有的父母总为自己的孩子所犯的错找借口,孩子正准备认错,突然发现不需要认错了,这就是纵容自己的小孩,溺爱自己的小孩。溺爱是毒药,溺爱只会毁了自己的孩子。这也解释了现在的一些熊孩子的形成原因。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两个溺爱的父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与自由相互依存,不矛盾。一个人必须先学会守规矩,之后才能谈自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如一的纪律要求,也就是父母要有原则性,有些规则边界不能触碰,没有原则的父母是教育不好子女的。

用健康成人的标准去审视小孩现在的不良习惯,注意,不是让小孩做的和成人一样。如果该习惯放在成人身上,家长是否能容忍。小毛病会质变成大问题,防微杜渐。父母要善于发现问题,纠正小孩身上的毛病,越早发现越好,成年以后很难改掉。不要总把子女当婴儿、宠物看待。可爱是因为她小,但她毕竟要长大,长大则有更高的要求。

不能主动欺负小朋友、同学,但要学会反抗、反击。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专家并不认同,学校也不是这么教的。笔者曾长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想到,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候,我们也不反抗?等着第三国来主持公道?我们抵抗日寇侵略难道有错?放在小孩身上道理不是一样的吗?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咬牙坚持,形成毅力,开了头就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要咬牙坚持,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不为自己借口,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事情没做好,想办法找一些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软弱,会让你偷懒,会让你逃避,结果你丧失了勇气。

四、塑造性格

性格无所谓好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小孩就是一张白纸,你希望纸上呈现出什么样的图形,要靠父母去引导,去塑造。

笔者希望自己的小孩:开朗、宽容、大方、坚强、有毅力、有责任心

让自己的小孩不要犹豫不决,做决定要果断,给自己的小孩自信,即便决定错了也不怪他。创设一些情景,让她自己作主自己要做的事情,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不仅要表扬他们的成功,而且也要他们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对挫折要拿的起、放得下。

家庭事务的决定,让她参与,并认真听取她的意见,让她感觉自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周末,参与家庭劳动。不准护食,护食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有舍才有得,凡事不可斤斤计较。对孩子做的每件事,要督促她有始有终。

五、构建积极向上的三观

世界不全是美好的,但是也不全是黑暗的。教自己的小孩认识世界的光明与美好,客观看待世界的阴暗面。社会上会有一些丑恶现象,但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向着美好前进。总的来说,正义、善良是主流,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我们在生活中不能经常将社会负面东西挂在嘴边,多和小孩交流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事件。

课外时间和假期里,选择比较温馨的场合,和孩子讨论一些适合她年龄的、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她思考。如:早恋;金钱问题。对金钱的使用要控制,零花钱不能多,切不可将之与学习相连。

个人价值的大小,是看她对社会回馈了什么,而不是看她向社会索取了什么。个人能力的大小,是看她能创造多少价值,而不是看她能消耗多少价值。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不轻生,爱自己、爱家人。

六、感恩之心

我们应从小去培养,不要让孩子认为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而是让孩子理解父母或理解他人,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对待父母、对待他人。

培养小孩的感恩之心,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之心对小孩的性格、行为习惯都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是要注意度,不能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愧疚感。我们的目的是让小孩的感恩之心转变成对社会的正反馈。

怀着一份感恩之心去学习,怀着一份感恩之心去生活,教孩子懂得感恩特别重要。

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七、情商的培养

鼓励小孩多交朋友,学会分辨益友。孩子多参加周围小朋友的集体活动。学会分享自己的零食、玩具。逢年过节、带孩子走亲访友,让她多一些和别人接触的机会,锻炼她的社交胆量。在游玩当中,让孩子们体验自己的力量,发现自身的强度和限度,增强自信心,并且发展友谊。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会变得没有感情,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

八、体验式教育

成长教育是体验式教育,在规则的范围内,父母要给小孩足够的空间。不仅要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还要体验失败的挫折;不仅要体验学习,还要体验劳动;不仅要体验室内,还要体验户外。当然,重中之重,违法乱纪、危及生命的事情排除在外。

九、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个词经常用来要求老师,要求老师做到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据笔者多年教育的心得,因材施教,就是个性化的教育,对老师来说,因材施教要求每生一备课,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份针对性的教案,但是,班级最少都有50人左右呢,多的六十、七十不等,这种情况下,老师精力有限,即便老师想因材施教也很难。笔者认为,真正能实施因材施教的人就是父母,老师是一对多,父母是二对一。这里说的“因材施教”不是指对学生的文化课进行辅导,所谓术业有专攻,有些学段父母根本就没那个能力辅导,如高中。因材施教指父母要全方位了解小孩,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成长方案。

十、陪伴小孩成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应该用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父母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孩子有了安全感,他会更自信、更勇敢,性格更开朗、更阳光。

十一、构建父母小孩的沟通渠道,应对小孩的青春叛逆期

青春叛逆期是每个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小孩总是顶撞自己,反对自己,明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小孩偏偏要反着来,明明指出了小孩的问题,他偏偏不接受。这里家长要思考小孩为什么不接受家长正确的意见?是因为他们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听家长的意见,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沟通?是因为家长和小孩之间缺乏沟通的渠道。

平时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做到让孩子愿意和自己分享成长趣事,讨论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建立了沟通的渠道。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教会小孩思考能力,学会分清对错,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父母和子女的长期沟通才能建立。

十二、父母应注意

有选择、有重点地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不能对小孩的要求无限满足。

随着孩子长大,应减少表面的表扬,多重视让其在精神上获得快慰与满足。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去学习。要使孩子感觉到他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在家里开辟一块墙壁,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如:每日的学习收获、在学校获得的各种奖励、完成既定目标情况。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当好舵手,把握航向。

十三、顺势而为

父母教育小孩要顺势而为。五个指头各有长短,个体是存在差异的。你不能以某个邻居家的优秀小孩为样板来塑造自己的孩子,或者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那是不现实的。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结果。家庭教育不刻意存在,却又无处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家庭教育的课堂。

写在最后

小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作为父母的我们长期投入,反思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多方寻求对策。积极学习,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孩的教育中去。父母亲自参与小孩的成长,小孩的教育,最后小孩成人、成才,那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一个高中教师的家庭教育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