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媽說,“你閒了這麼多天,我都沒逼你生二胎”,太戳心了


故事:我媽說,“你閒了這麼多天,我都沒逼你生二胎”,太戳心了

原創插圖:喵喵夏,講述:莎莎,女,33歲

PS:前一篇的文章,有很多人沒看吧,可以點標題閱讀:



01


年夜飯上,我爸作為一家之主,例行舉杯,對全家表達了新年的祝福與祈盼。

輪到我媽發言時,她只說了一句:“今年,你們誰也不用出門了,終於可以消停地在家陪陪我和你爸。”

這就是我媽,舉國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時,她的眼裡依然只有我們。

但有一點,她說對了,這個春節,我們終於不用再出門,要和她24小時相守了。

她甚至給我和哥哥算了筆賬——時間的賬,大意是每年春節假期有七天。

去掉來回路上兩天,初一走親戚,初二會同學,今天初中,明天高中,後天又去親戚家吃飯及招待親戚吃飯……

然後,年就過去了。

我媽無比委屈地說:“你們一個個比縣長還忙,我連影都抓不著,好像剛把你們盼回來,就得送你們離開。”


02


那麼,現在這個超級長假,我們終於完全屬於她和爸爸了。

一大家子待在一起,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吃喝。

不關注不知道,為我們短暫停留的幾天,爸媽到底做了怎樣的準備?

滿滿一冰箱。

春天的野菜上市時,他們每天天不亮就去早市,買最新鮮的回來,曬的曬,凍的凍。

冰箱裡新購的魚肉蝦且不說,各種莫名其妙的小塑料袋裡,裝著他們日常對我們的惦念:五穀雜糧粉、凍鮮覆盆子、紫蘇葉……

甚至,他們在某飯店吃到的一盤扣肉,覺得味道太好,沒捨得吃完,給我們帶了回來,凍在冰箱裡。

果然,每個父母心裡,都住著一個虧嘴的孩子。


03


我一邊整理著碩大的冰箱,一邊感慨於父母強大的囤積能力。

那些兒女不在家的日子,依然在深度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一年365天,他們每一天都在為過年做準備。

然而,回家的那幾天,我們的胃口十分有限。

待我們走後,他們用並不旺盛的食慾,慢慢消耗著為我們備下的儲備。

一年又一年,樂此不疲。


04


為此,我不知道多少次跟媽媽翻臉。

每年十一長假,我都至少要拿出一天時間,幫她清理冰箱。

扔掉許許多多過期食物,勸告她不要再瘋狂囤積。

但,這是個死結。

不管我幫她扔得多徹底,她都有本事把空出的冰箱迅速填滿。

裡面每一樣東西,都有必買的理由:“這是你的”“這是你哥的”“聰聰(哥哥的兒子)愛吃”“珊珊(我女兒)喜歡”“你嫂子好這一口”“勝利(我老公)也有份……”


05


往年,我們還沒來得及吃,年就嗞溜過完了。

但今年,爸媽準備了一年的食材,終於派上了用場。

因為我們終於可以團聚在一起,認認真真地吃每一頓飯。

全家8口人,每頓8個菜,量不大,但關照到每一個人的口味。

每一次飯前,看著媽媽拿出各種吃食,變戲法一樣張羅出各個時令菜式,我漸漸眼熱。

我們日常去超市,買三種以上的東西都覺麻煩,而爸媽,卻記掛著每一個子女兒孫的口味。

我突然明白:不是阻止不了他們囤積,而是阻止不了他們的愛。

那種無時無刻的愛。


06


大年初三,媽媽認真地教我和嫂子做每一道菜。

她說:“我不可能給你們做一輩子,你們得學會好好做飯,不然,有一天吃不著了,就該想家想媽了。”

在媽媽眼裡,我和嫂子的廚藝,不過就是把東西做熟。

因此,每次我們離開,她都至少給我們帶上十幾個熟菜,讓我們回去之後,依然能吃到她的手藝。


07


以前,我和嫂子總是無心向她學習,覺得吃現成的多好。

更何況,天下哪個兒女不自欺欺人地認為,自己的父母是不會老的。

可是今年,有大把光陰在手,我和嫂子這兩個為人母的女人終於虛下心來,向媽媽學習,想把她的味道延續下去。

這個春節,幸福的定義被再次強調:一家人,在一起,好好吃飯。

這個春節,我們走進廚房,才知道,為了讓我們吃得好,媽媽到底付出了多少。


08


吃飽喝足,孩子們在一旁看書學習,我和哥嫂刷手機,關注疫情。

媽媽一邊往孩子們手裡塞草莓,一邊走到我身邊說:“別看手機了,讓眼睛歇歇吧。”

過不一會,她又湊到我哥身邊,沒話找話地問疫情怎麼樣了。

我突然覺得,這跟我們沒回家又有何分別。

說好的陪伴呢?

於是,我放下手機,發動全家,趁大家都覺無聊之際,幫二老清理一下他們積攢多年的雜物。

像天下父母一樣,在他們90餘平的房子裡,所有櫃子裡都塞滿了各式物件。

然而,當哥哥要扔掉那個掉漆的小凳子,爸爸說那是你爺爺當年親手做的。

我要扔掉媽媽那些樣式老掉牙的衣服,她說這件是結婚時做的,那件是你二姨當年送給我的……

就連我們要扔掉那些暖氣片後的報紙,他們都會默默地撿出來,摺好,拿繩子捆上,表示以後可以賣廢品。

東西沒扔一件,惹了一肚子氣。


09


做晚飯時,我隨手將裝蘑菇的塑料袋丟掉,媽媽馬上撿回來,拿水衝了,然後,跟其它塑料袋一樣,夾在曬衣杆上瀝水。

整理了一天,東西沒丟掉幾件的我,終於怒了。

將那些塑料袋一把從曬衣杆上扯下來,就要出門去丟。

關門時,回頭瞅了一眼我媽,看她那眼神,彷彿我丟掉的是金山銀山。

她說出來的話更令我哭笑不得:“我都沒逼你生二胎,你也不應該阻止我攢東西。”

我心一軟,拎著袋子的手鬆開了。

一時間,媽媽眉開眼笑,彷彿千萬家產失而復得。


10


晚飯時聊天,爸媽因為白天扔東西引發的話題,開始回憶他們那個缺衣少食的時代。

從前不止一次聽他們講過,但,今天因為有時間,首次允許他們從餐桌講到客廳。

當再次提到姥姥見最小的舅舅要餓死了,不得不帶著媽媽在內的五個孩子上街乞討時,媽媽又一次落淚了。

她說:“我浪費一個米粒兒,都覺得對不起你姥姥……”


11


我掏出手機,試圖用最新的斷舍離理念來說服教育爸媽。

可是,我卻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心理學家說,瘋狂的囤積背後,是基因般的飢餓貧困記憶在製造危機意識,是他們對安全感的終生追逐。

我們沒有經歷上一代所經歷的貧窮、饑饉、匱乏,沒有像他們那樣,為了吃一頓飽飯而窮盡所有智慧和體力。

我們順理成章地趕上了物質極其豐富的時代,和父母之間彷彿隔著天塹。

時代的快速變幻令他們錯亂、茫然,無所適從,就好像在巨浪顛簸的大海上漂浮,按照原有的習慣生活,才能找到他們確認自我的座標,是他們最後能抓住的僅存的安全感。

而我們唯一能做的,也許是尊重這個記憶,而不是無情地掃蕩他們的生命經驗,執著地要求他們按我們的意願生活。

如果囤積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感,那麼,在沒有影響別人的前提下,這何嘗不是他們的權利與自由呢?


12


恰如媽媽所說,她都沒有逼我生二胎,那麼,我又有什麼權力,在她的家裡,要求她扔掉屬於自己的東西。

我們都在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是嗎?

想到這裡,我突然笑了。

我把這條理論傳達給哥嫂。

如果我們希望父母理解我們,那麼,我們也要做理解父母的一代。


13


那天晚上開始,我和哥嫂一起,在沒扔爸媽一個線頭的前提下,將他們積攢的東西做了歸類。

然後,我在爸爸的衣櫃裡發現了一個醫用護腰。

幾經追問,他才吞吞吐吐承認,夏天的時候,他一腳踩著凳子,一腳踩著窗臺去夠東西,結果從上面摔了下來。

我媽當時嚇壞了,根本想不起打120,最後,還是鄰居家的兒子幫忙將爸爸送到了醫院。

爸爸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個月,而我們卻毫不知情。

據我媽說,我爸在疼得嗷嗷直叫的情況下,還不忘囑咐她,一定不要告訴我和哥哥。


14


我哥聞聽此事,頓時衝我爸發了脾氣。

“這麼大的事,為什麼不通知我們?你有兩個孩子,這個時候不麻煩,什麼時候麻煩。”

我的心酸無以言表。

腦海裡還原著當天的場景,兩個老人在最無助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不給自己的兒女添麻煩。

關鍵時刻,身為兒女,甚至不如鄰居有用。


15


我們一直認為父母永遠年輕,這是多麼輕狂的無知與自私。

我們不知道,這些年,父母還有多少的報喜不報憂。

一年又一年,我們在為數不多的相聚時光裡,只享受著他們密集的關愛,從不曾細細留意。


那些空巢的日子,一日日老去這件事,帶給他們多少真實的困擾與困難。


16


馬不停蹄地,哥哥踩著凳子,將家裡所有高處櫃子裡,需要用的東西都搬了下來。

把那些不需要的老物件,都送往了高處。

家裡的米麵油,我們都細細地分裝成小袋,免得爸媽日常提拿傷到筋骨。

就連家裡的花草,我們都幫著換了土。

自從考上大學之後,我們從來沒有如此深入地參與爸媽的家務。

我們明明是家人,但每次歸來,都像是客人。


17


我們幹得熱火朝天,把這個足不出戶的春節過成了勞動節。

爸媽就圍著我們轉,一半是開心,一半是心疼。


我爸端著茶水,追著我們讓喝茶。

我媽不時扒個大白兔,送到我們嘴裡。


一邊幹活,一家人也就有了無數的話題。

家裡花兒的朝向,科屬,教爸媽百度它們對水分、陽光的要求;臥室與客廳窗簾是否需要調換;家裡的水電煤氣一一檢查……

累了,我們就停下來吃吃喝喝,到了晚上九點半,全家準時熄燈睡覺。

彷彿回到兒時的日子。


18


嫂子要回單位值班,我哥一家準備回去。

後備箱裡,裝滿了爸媽給他準備的各種食物。

車開出一會兒,我媽打電話,說哥哥有東西落在了家裡。

哥哥只好調頭回來。

結果,我媽將三個口罩交到他手裡。


19


雖然我們鞍山目前還沒有一例確診,但縣城的口罩早已經脫銷。


我媽語重心長地說:“剛聽到風聲的時候,我就買了一包,現在知道什麼叫有備無患了吧?”


“這幾個給你們,另外幾個給你妹妹家。”

儘管我哥一再表示他回去能買得到,倒是我媽所在的縣城,一時半會不好買,讓爸媽留著出門用。

但我媽固執地把著車門,我哥不拿著,她就不肯鬆手。

我哥接過口罩,當著媽媽的面,一家三口都戴上了。


20


到家後,我哥給我發來微信:莎莎,離家這麼多年,我第一次這麼想家,想爸媽。

我回復他:從前,我們忽略了太多光陰,明年,我們還要一家人在一起。

哥哥說:必須的,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


我淚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