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收割了誰?

4月2號晚上,瑞幸咖啡公告,在內部自查中發現公司COO(首席運營官)涉嫌財務造假虛增營收約22億人民幣。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中外投資者和網友的海量關注。


這次財務造假金額巨大,約佔去年總營收的一半。接下來瑞幸咖啡的投資者們很有可能發起集體訴訟,要知道,在美國,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是非常大的。除了對投資者進行賠償之外,還會面臨天價罰單,深處事件漩渦中心的公司COO劉劍有可能還會遭受牢獄之災。瑞幸咖啡這次就算不死也要脫一層皮。


這次瑞幸捅了個大簍子。


因為擔心瑞幸咖啡有可能就此從市場上消失,第二天,瑞幸咖啡各地門店近乎爆單。有的人怕賬戶裡的餘額和咖啡券無法繼續使用,有的人想趁現在瑞幸還在營業,趕緊多喝幾杯廉價咖啡......


瑞幸咖啡收割了誰?

瑞幸咖啡收割了誰?


有人說,瑞幸咖啡從海外融資,在美國上市,用老外的錢來補貼給中國人喝咖啡,真是良心企業......現在傳出財務造假22個億,我們也割了洋韭菜一把,真爽!甚至有個別門店還貼出這樣的標語:


瑞幸咖啡收割了誰?


對這樣的言論,我真的很無語。


新品牌面世初期靠燒錢跑馬圈地,是當下非常流行的互聯網運作思維,只不過是一種商業模式罷了。


如果說瑞幸是拿外國人的錢回來補貼中國人喝廉價咖啡,那麼同樣的邏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是一家日本公司,你怎麼不說阿里用中國百姓剁手買買買的錢給小日本輸送利益呢?簡直可笑!


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涉嫌鉅額財務造假(對於瑞幸這種體量的公司,22億可以稱得上鉅額了),丟盡了中國企業的顏面。


老外是非常注重誠信的。瑞幸一家公司造假,會讓一些外國人對中國企業的誠信產生懷疑,在投資中國企業或者和中國人做生意時,會增加顧忌甚至是偏見。本身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名聲就不是很好,這次事件讓老外對中國企業的印象又差了一點,再和中國企業合作時會多留個心眼,再投資中概股時會謹慎再謹慎......


中國企業在老外眼裡那為數不多的信任,又被瑞幸給抹去了一點。


這次,瑞幸收割的不是洋韭菜,而是全體中國企業的信用。


這個層面的損失,是多少杯廉價咖啡都換不回來的。


在這種嚴重的錯誤面前,別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就站錯隊。


還有一件令我無語的事是,事後第二天,瑞幸的某高管和官方社交賬號跟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瑞幸咖啡收割了誰?

昨天剛闖了個大禍,今天就元氣滿滿了?不需要解釋一下麼?


對於此事,證監會的態度非常明確,給瑞幸定了調:


瑞幸咖啡收割了誰?


翻譯成普通話:“瑞幸你做的不對,我譴責你!但你不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的,我不能把你怎麼樣,但我就是認為你做得不對!”


犯了錯就要勇敢的承擔責任,躲是肯定躲不過去的。


希望這次瑞幸事件能給更多人提個醒,做企業也好,做人也好,誠信永遠比金錢和物質重要。在信用體系越來越完善的社會里,失信的人和企業終將無法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