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讀過的 326 本書中,精選出這 6 本推薦給你!

前段時間寫了幾篇關於讀書方法的文章,很多讀者留言想要一份書單,今天它來了~

2016年我開始用豆瓣,從那之後讀的書,大部分都有標記,至今共326本。這裡面有很多讓人膜拜的好書,當然也不乏一些拼湊起來的垃圾。

我從中精選了 6 本好書推薦給你。它們都曾為我的生命照進一束光,希望你也可以從這些書裡汲取營養,獲得力量。

1

我從讀過的 326 本書中,精選出這 6 本推薦給你!

《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專家」這個詞開始變得廉價。甚至在一些人眼裡,專家變為了「磚家」。

這些人靠著網上看來的那一點點所謂的「知識」,就開始膨脹,總覺得自己和專家也不過一線之隔。

無論是國際局勢,還是尖端科學,都有他們「獨到」的見解,甚至還會把專家的觀點批的一無是處。

平時讓他們過過嘴癮倒是沒什麼,專家都很忙,哪兒有時間和他們打嘴仗。就像郭德綱曾經說的:

我和火箭專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燒煤,煤還得精選煤,水洗煤不行”。

如果那個科學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但關鍵時期,他們還亂說,就會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因為謠言,導致民眾對專家出現「信任危機」。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比起好消息,人們更願意相信壞消息,這其中陰謀論殺傷力最大。

這次疫情期間我們就見識過很多,關於病毒來源問題,無論專家如何解釋,人們也不願相信這是一起「偶然事件」。

反而各種陰謀論流傳甚廣,我見過的就有:

武漢p4實驗室洩露,還有老美的「生化武器」,不一而足。

現在看來這些都很可笑,但為什麼還是會有人多人信呢?

書中給出了一個解釋:

因為我們總是覺得,一場災難發生,一定要有人為此負責。否則我們就只能怪老天爺,怪造化弄人,怪我們自己。

陰謀論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有一個很強大的防闢謠機制:

只要你反駁,就會被扣上一頂「同夥」的帽子,也就是說你也參與了這個陰謀。

這帽子一旦扣上,無論你說什麼,都失去了意義。

而這些捕風捉影的謠言,導致大眾對於專家的信任度越來越低。

但我們回想一下,這次疫情期間,是誰提出了「確定人傳人」?是誰告訴了我們該如何防護?又是誰制定了應急方案?

是專家。

希望日後我們對專家可以多一點信任和尊重,少一些猜疑和輕視。

因為即使再差勁的專家,在他的專業領域,也比我們要強太多太多……

這本書裡還有很多有趣的內容,希望你可以自己慢慢探索。

2

我從讀過的 326 本書中,精選出這 6 本推薦給你!

《美麗新世界》

「比起幸福,你更要誓死捍衛“不幸”的權利」,這是我在第二次讀完這本書之後寫的文章。

書中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未來的世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新世界」簡直就是天堂:

所有人的工作,國家都包分配,不用擔心無聊,或費勁。因為這份工作和你的能力恰好匹配。

此外,你一生都不會遭受疾病的折磨。雖然不能「長生」,但容顏可以「不老」,實現人們的夢想——永遠18。

而消費也成了這個世界最高尚的事情,你的收入足夠揮霍,節儉在這裡就是「犯罪」。

看起來很「幸福」是吧?

但福音同樣伴隨著詛咒。

工作之所以那麼合適,可不是為你量身定製的。恰恰相反,你是為了適應這份工作而量身打造的。

你的身體構造,智商,甚至喜好都是為了把這份工作乾的更好。

在新世界,每個人從胚胎階段,就被分成三六九等,這個等級貫穿他們的一生。有人天生就是高富帥,而且智商超高。也有人天生就是矮窮挫,還有點兒智障。

人人生而不平等,因為從胚胎階段,你就輸了!

維持新世界穩定的還有另一個法寶:

用極致的感官體驗,滿足你無盡的慾望。

《娛樂至死》中有一句話:

我們終將毀於自己所熱愛的東西。

幾乎每個人都害怕槍炮,厭惡戰爭,這些東西代表著死亡。但你怕糖嗎?怕大魚大肉嗎?怕美女帥哥嗎?

應該都不怕,不僅不怕,還趨之若鶩。

事實上,每年因為糖尿病,心腦血管病,以及艾滋病導致的死亡人數,是戰爭的數百倍。

縱觀歷史,人類的每一次反抗幾乎都是因為「現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如果你想要的一切都能滿足呢?

新世界通過科技和藥物,為每個人提供極致的感官享受,讓你覺得這裡就是最「快活」的,還反抗什麼呀?

很像《黑客帝國》中的腦後插管,可以通過刺激大腦,讓你獲得想要的一切。

最荒誕的是,你還覺得很「真實」

在這裡,你得到了「幸福」,但代價是出賣自己的「靈魂」。

這個交易,你願意做嗎?

希望能通過閱讀,你得出自己的答案。

3

我從讀過的 326 本書中,精選出這 6 本推薦給你!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很多關注我的讀者,都是因為看了我之前的一篇關於新手寫作的文章。而那篇文章,就是出自這本書。

讀這本書很偶然,去年我去廈門工作了一段事件,最大的收穫不是什麼工作經歷,而是交了個朋友。回家之前,朋友送了我這本書,再次感謝!

村上在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關於寫作的技巧和心法,對於任何一個想要寫作的人,都值得一看。

這裡先說兩條。

對於剛剛起步的作者來說,很容易出現一種情況:

寫作全憑靈感,來了感覺幾千字一氣呵成。沒感覺的時候,想破腦袋也憋不出一個字。悲催的是,靈感很少來……

村上的應對方法很簡單,就兩字:規律。

每天定時坐在書桌前,不多不少,就寫兩小時。

即使思如泉湧,兩小時一到,立馬擱筆。同樣,哪怕一個字都寫出來,也要坐夠兩小時。

這樣的好處就在於,形成規律之後,一坐到桌前,思維就會自動進入寫作狀態,靈感往往也會隨之而來。

另一個可以借鑑的方法是「隔期修改」

之前我一寫完文章,就開始急急忙忙修改。但往往看不出什麼問題,這很像熱戀中情侶,怎麼看,都好看。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冷處理」,把初稿放上一段時間再改。對於一篇文章來說,不用很長,隔夜就好。

第二天再看,你就會發現很多漏洞,簡直就像個破篩子,這時候去修改才有意義。

書中還有很多方法,篇幅有限,無法一一列舉,找來書慢慢看吧。

4

我從讀過的 326 本書中,精選出這 6 本推薦給你!

《文學回憶錄》

講述者:木心

你有沒有留意,這本書的作者變成了「講述者」

其實這本書是著名畫家陳丹青的聽課筆記,講課的就是木心先生。

第一課木心就談到:

總能使諸君聽完後,在世界文學門內,不在門外。

讀過之後,即使無法身在門內,最起碼也能讓你把頭探進文學大門,哪怕只是瞧上一眼,也是極好的。

讀這本書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木心先生的作品。除了那首大家熟悉的詩《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讀這本書之前,本以為會很枯燥,畢竟「文學史」這東西很難用有趣的方式講出來,但木心先生做到了。

書中有很多讓人拍案叫絕的地方,就拿我們熟知的《紅樓夢》來說吧,《紅樓夢》中的詩到底好不好,人們眾說紛紜。但木心有一個絕妙的比喻:

《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寥寥數語,就把這個問題說透了。

再有一個,我們常說世界觀,人生觀,但卻很少有人說「宇宙觀」,而木心給出了他的觀點:

宇宙觀決定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人生觀。

不從宇宙觀而來的世界觀,你的世界在哪裡?不從世界觀而來的人生觀,你不活在世界上嗎?

所以,你認為你有人生觀?沒有,什麼都沒有。不過人云亦云而已。

書中的精彩之處實在太多,還望你慢慢賞閱~


5

我從讀過的 326 本書中,精選出這 6 本推薦給你!

《三體》三部曲

這套書即使你沒讀過,想必也聽說過。還有很多廣為流傳的詞句,什麼「降維打擊」,「毀滅你,與你何干?」

無論怎麼吹這套書都不為過,剛剛談到「宇宙觀」,而我的「宇宙觀」就是通過《三體》建立的。

關於這套書的討論,經常可以衝上知乎的熱榜,前幾天還看到熱榜中有個問題:

這次疫情和《三體》有哪些驚人的相似之處?

還真有,列舉幾例:

  •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 即使在面臨共同的敵人時,人類也永遠不可能團結起來。
  • 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過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現在這個冷酷的宇宙中也到處如此,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類有了一種幻覺,認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你品,你細品……

是不是像極了這次疫情期間,世界各國人們的表現?

大劉用一種冷靜到讓人害怕的筆觸,從上世紀,一直寫到了人類的消亡,宇宙的盡頭。

這三部曲,要麼不讀,要讀就都讀。第一部算是鋪墊,《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才是重頭戲,好多地方實在太精彩,恕我詞窮,無法表達出萬分之一。

讀完這套書之後,或許你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觀」。

6

我從讀過的 326 本書中,精選出這 6 本推薦給你!

《如何閱讀一本書》

很多朋友在讀書時都有一個困惑:

為什麼同樣是一本書,別人讀完收穫頗多,有的能寫文章輸出,有的能用到實踐中。自己讀完卻連個印象都沒有,感覺像是讀了一本假書……

造成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讀書方法有問題。

而這本書算是各種讀書方法的「祖師爺」。個人覺得,關於讀書方法類的書籍,讀這一本就夠了。

現在市面上的很多閱讀方法類書籍,都是從這本書中摘一章出來,拼命往裡注水,擴充成了一本書。可見這本書的乾貨有多足。

但太乾了,就會讓人難以下嚥。你無需一次讀完,可以分塊閱讀。一次只學習其中一個方法。等把這個運用的很熟練了,再去學習下一個。

雖然這本書最後推薦,但我希望你第一本讀的就是它。

有了正確的方法,可以幫你少走很多彎路。

總有人問讀書有什麼用,可能這就是讀書的用處吧:

我從讀過的 326 本書中,精選出這 6 本推薦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