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中国南极考察队在西风带完成重要任务!

挑战极限,我国在南极西风带海域再次成功布放西风带海洋环境观测浮标和“蓝海星”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

北京时间4月2日13时,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魔鬼西风带抓住仅有的2小时时间窗口,成功布放了1套西风带海洋环境观测浮标和2套“蓝海星”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这标志着本次西风带海洋浮标观测任务顺利完成!

挑战极限,中国南极考察队在西风带完成重要任务!

挑战极限,中国南极考察队在西风带完成重要任务!

西风带海洋环境观测浮标和“蓝海星”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是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海气界面观测装备。

挑战极限,中国南极考察队在西风带完成重要任务!

西风带海洋环境观测浮标

针对我国在南极西风带海域实时观测数据严重缺乏的现状,重点突破浮标的环境适应性和可回收技术,大幅提升了浮标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了海表面4米高度的风速、风向、气温、湿度、长短波辐射以及水温、盐度、海流等海洋气象水文参数的连续观测能力。本套浮标与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布放的1套浮标实现了初步组网,形成南大洋“大圆环”观测能力。该套浮标计划通过不断补充新的观测点位,最终推动整体计划的完成。

挑战极限,中国南极考察队在西风带完成重要任务!

蓝海星”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

是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基于“低成本、网格化、全球化”的海气界面观测新理念,创新研制的小型化、轻质化、免维护的漂流观测系统。该浮标突破了小型类单柱体漂流平台结构可靠性、姿态稳定性技术和多模块高度集成与多能互补供电技术,革新了海气界面关键要素的低成本测量方式。该浮标主要对海表面3米高度的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气象参数和海表面温度、盐度、波浪以及拉格朗日流进行漂流观测。截至目前,“蓝海星”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在多个调查航次和观测计划中成功应用数十套,先后开展了与国际标准锚系浮标的现场比测、国际首次中尺度涡组网、超级台风环境应用和南极西风带断面组网应用,观测数据准确可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仪器装备运行稳定,基本具备了全球海域业务化观测能力。

未来,西风带海洋环境观测浮标和“蓝海星”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将以固定与移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南大洋“大圆环”观测计划,为海洋环境保障、海洋环境预报系统、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研究及应对,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支撑。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