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聞其聲見其人

“我估計我出門跟人說我叫劉蓓(bei),朋友們會回我說我還叫張飛呢。我小時候沒機會看戶口本,一直以為是培養的"培”,就叫開了。我們家重男輕女,沒給我叫劉賠,算對得起我了。我想不就是個符號嗎,叫什麼都行,只要是叫我,我都答應著。”

——劉蓓回應名字讀音

導言:

年紀輕的人看到“劉蓓”這兩個字出現在熱搜上,可能會因為好奇點進去,發現她有“張若昀後媽”,“吳秀波恩人”這樣的標籤,如果過客止步於此,把對她的印象簡單化,就會錯過一個閱歷豐富,清澈通透的女性。她自己的人生已足夠精彩。


1.她敢想敢做,因為敢於承擔後果

劉蓓曾在採訪中說,“覺得人生一直在做決定”。

01

1967日,劉蓓出生於北京,父母忙於工作,小劉蓓就留給姥姥照顧。

因父母對她管束不多,劉備獨立得很早。十歲的時候,北京戲校招生,劉蓓覺得翻跟頭肯定比坐著讀書好玩,就去試了,結果考上了。母親得知消息後哭了,覺得學習太苦。父親嚴肅地告誡她,如果決定要去,就不能後悔。

小劉蓓很堅定地說,“我不怕苦”。

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劉蓓小小年紀就很能扛,在戲校裡壓步、撕胯,痛得躲起來哭,回到家就一句“挺好的”帶過,從不抱怨。她後來才說,“現在覺得不動就是舒服,小時候練功都練怕了。”

第一次獨立做決定,她為自己爭取了不必待在教室裡背書的自由,可以在練功之餘隨便翻看名著,每月戲校還有補貼,不用朝家裡拿錢。當然學戲的苦,她也扛了,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02

1986年,青海電視臺籌拍《格薩爾王》,劇組試了很多演員都沒定下“珠姆“這個角色,正是一籌莫展之際,在電影院門口見到了陪媽媽一起來的劉蓓,覺得這個姑娘合適,就上前打招呼。

劉蓓開始覺得是騙子,但劇組有人跟媽媽認識,家裡這邊很快就定下了。

最大的阻礙來自劉蓓當時工作的北京京劇院,劉蓓找了很多人去說情,戲院就是不放人。劉蓓再次面臨抉擇。

起初聽了老師的勸說,她覺得不能辜負戲校的培養,決定辭演回來專心唱戲。沒成想回來後,戲院還要給她一個處分,劉蓓覺得那個年代背一個處分太嚴重,最後大膽辭職,成了一個沒有單位的個體演員。這在當時著實需要勇氣。

後續:

2011年由張嘉譯、劉蓓主演的電視劇《下海》在央視熱播,劉蓓笑談自己是演藝圈第一批下海的人。

2013年,劉蓓恩師李文敏的50年紀念演出在長安大戲院上演,劉蓓登場表演了程派大戲《鎖麟囊》中的經典段落,向恩師致敬。

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劉蓓時隔多年再次迴歸京劇舞臺

03

拍攝1992年的電影《喋血嘉陵江》時,劉蓓因好心提醒朋友而被誤傷,左眼眼球面臨被摘除的危險。醫生建議直接摘除左眼眼球。

劉蓓在疼痛中不知哪來的理智,她冷靜地表示,要堅持做手術保住左眼,出現任何情況絕不找醫院麻煩。醫生考慮到她是個演員,勉強同意手術,但要求最好不打麻藥,問她忍得了嗎?

劉蓓一心想保住眼睛,連忙答應。就這樣,劉蓓躺在病床上,雙手緊緊摳著自己的肚子,忍著劇痛挺了三個多小時。

養傷階段,她不能流一滴淚,只能坐著睡覺。誰也不知道將來會怎樣,她可能再也拍不了戲了。

劇組要給她一筆賠償,劉蓓堅持不要,她覺得自己不是拍戲受的傷,再者她下面演不了也耽誤事,重點是她不能拿自己的眼睛去換錢。

她笑著對導演說,“一年以後,我保證你找我拍戲。”

結果眼睛是保住了,可還是留了疤,劉蓓覺得演不了戲了,一邊拒絕找上來的戲,另一邊數著存款,盤算著實在不行就去開個粥店。

老天沒讓這個堅強有原則的女孩去賣粥,經過這次考驗,劉蓓迎來了事業轉折點。

後續:

1994年,陳燕民導演的《京都紀事》裡,劉蓓帶著墨鏡飾演女秘書張薇,演出了新時代職場女性的英姿,受到觀眾們的喜愛。

同年趙寶剛的《過把癮》風靡全國,劉蓓飾演的賈玲也深入人心。

劉蓓初嘗走紅滋味,她形容,有一次走在大街上,一個騎自行車的青年停下車跟她打招呼,像老朋友一樣輕鬆自在,

“哎,你這字,是念bei啊還是念pei啊“

“念bei,不過他們都叫慣了。”

“那就成,我說他們還不信,這回沒跑了,他們準是念大白字了。”

望著那人遠去的背影,劉蓓想起當年她和江珊、陳小藝一起在街上瞎逛,那時陳小藝演外來妹已經出名了,她和江珊惡作劇,大喊“那不是陳小藝嗎”,看著小藝給粉絲團團圍住,招架不住的樣子,她倆在一旁傻樂。

那種感覺她也終於體會到了。

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年輕的劉蓓與江珊



2婚姻是種修行

劉蓓的婚姻之路在外人來看不太順利,但對於堅強獨立的她來說,無論經歷什麼,從沒有丟掉自己。

無論遇到蜜罐還是火坑,都是源於她對自我的追求,對自己的堅持。好的滋養了她,壞的更是成就了她。

1996年劉蓓開始了第一段婚姻,三十歲的她是一個習慣獨立的女人,她想象不到自己會去依附別人,覺得那樣也不會幸福。她很要強、以事業為重,不懂得如何談戀愛,卻對婚姻堅持自己的一套理論。

所幸她遇到了愛情觀與自己很合的丈夫張健。

兩人相識於朋友聚會,劉蓓是典型的北京大妞,有點高曉松講的“大颯蜜”的風采,飯桌上逗笑打趣,嘻嘻哈哈,能量輻射全場,而張健則顯得成熟穩重,言語有度,十分有涵養。兩人雖然交談不多,卻彼此都有留心,偶然的四目相對間,傳說中的一見鍾情就這樣發生了。

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劉蓓(左)

劉若英2015年曾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作書名,意為兩個人雖彼此相依,但是卻有各自獨立的世界。這大概算是追求獨立的人遇到婚姻的一種自救吧。

90年代劉蓓用樸實的話解釋道,我們晚上回來是一家人,早晨出去是兩個獨立的人。這樣做,女人才能保持自信自立。而張健深知劉蓓要獨立,對她的工作十分支持,但絕不干涉。

他們的家更像是兩個默契的人用彼此的智慧、關愛和信任搭起來的理想國,自由而舒適,美滿而愜意。

婚姻的天平儘管開始在一條水平線上,但隨時光流逝,圍城中的人不知不覺搖晃了槓桿,理想國美好也易碎,兩人難免一聲嘆息,我們明明那麼合拍啊!

2001年,兩人剛剛開起了夫妻檔,張健投拍《絕對情感》,劉蓓出演女主角。戲上映了,兩個人的感情卻觸礁了。

2002年,劉蓓張健離婚,兩人和平分手,對外宣稱是因為性格不合。劉蓓說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對婚姻的負責。

後續:

2009年,劉蓓在節目裡講述,經過第二次婚姻,自己成長了很多,覺得第一次婚姻時年輕氣盛,缺少換位思考,想跟曾經的他說聲對不起。

有一次張健醉了打電話給她,竟然說,“你要是一男的多好”。劉蓓笑道,“我不就是一男的嗎”。



2

第一段婚姻過後,劉蓓把家庭和愛情重新排了序,家庭開始重於婚姻。

在2004年與導演張黎結婚後,她宣佈減產,一心經營家庭。這時她又有了新的婚姻理論。

在天下女人中,她說“男人生下來就是兒子,就要有媽媽疼”,話裡話外都透露了她已經知道如何去愛,準備好去付出了。可是婚姻從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她這一頭熱,另一個人卻沒有真正領會到。

甜蜜的泡影很快破滅了。2007年,兒子才滿一歲,劉蓓再次離婚。

劉蓓作客非常道時,曾經說自己開始很抱怨,不接受,不明白為什麼你對一個人那麼好,他卻好像不領情。

戲劇的是,兩人結識在馮小剛導演的《一聲嘆息》裡,劉蓓演的李曉丹為了愛情插足他人婚姻,裡面一組鏡頭拍出了劉蓓的俏皮、清純,還有一點性感,讓人理解了男人為什麼會鍾情於她,而

攝影師正是張黎

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一聲嘆息劇照

戲裡的情節到了現實中,角色似乎發生了錯位。感情裡很難判斷孰是孰非,劉蓓也不願多提。面對記者多次提問,她表示,這樣去評價一個和我已經沒有關係的人,並不公平。

遇到刁鑽的提問,她鮮少暴露他人隱私,真誠坦率又留有餘地。她被迫談對第三者的看法時,表示寧願相信他們有愛情。

“我們感情的深化,是我們都已經歷過一段婚姻,心態是不一樣的。在拍攝《軍人機密》時,遇到‘非典’這個相對特殊的封閉時期……一天,大家約好了出去吃飯,結果就我們倆來了。突然間,我就覺得很緊張,手也沒地方放,眼睛也沒地方放。我戴一副墨鏡,一直不敢看他,也一直沒摘過。他買了一堆雜誌,一直低頭看雜誌。稀裡糊塗吃完飯,臨出門時,他彷彿自言自語:下回我也戴一副墨鏡。在回去的車上,我仍覺得不知說什麼好,不敢看他,索性就盯住一個方向,脖子都扭酸了……”——劉蓓在天下女人中甜蜜講述與張黎的相愛故事

不難看出,劉蓓對張黎的愛來得更熾烈,期望也更多,以至於後來這份熱度狠狠地灼傷了她。

突如其來的婚變讓她一度難以相信,悲痛萬分。但性格使然,多年的閱歷讓她不會成為一個怨婦,而面對的方式也顯出幾分她的待世之道。

她起初先是演笑

,遇見人還和以前一樣臭貧,發出自己標誌性的大笑,還會帶本《不抱怨的世界》送給主持人和記者。直到有一天,她再照鏡子,發現自己的笑已經變真了。

看劉蓓演戲,會覺得她不像是在演戲,而是在一定高度上演生活,真實自然又添了些靈性,仔細品還有點深刻。她很可能找到了生活和表演之間的某種共通之處,並拿捏得當。

戲裡高度還原生活,生活裡也演點戲作調料。

生活如戲,全靠演技。這話聽著像嘲諷,仔細想來卻很有道理。無論是演出來的還是真實的反應,都要靠動作、聲音和表情表現出來,本質上沒有區別。

智慧的人不會去判二者的高低,而是懂得怎麼樣用這些外在的表演讓自己和別人都舒服。

劉蓓坦率地承認,剛離婚那會的笑都是演給別人看的

其實不必否認,生活本來的樣子就是平凡無奇,有時還會有些醜陋,但我們都得過生活,而生活就是實實在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選擇怎麼去演繹它,你就得相應的果。

整個人生是一臺春晚,而每一天又像小品,我願意把我的生活演成一喜劇。”——劉蓓在魯豫有約中的感悟


3友情是最舒服的關係

相比愛情,劉蓓做的更好的是友情,她常說,友情是最舒服的關係。旁人道維護好友情也絕非易事,可在劉蓓眼中,似乎生活裡的一切都沒那麼複雜,只要看得簡單它就不復雜。

劉蓓的朋友多是出了名的,據說家裡常常開流水席,客人一波接一波,一回家烏泱泱地全是人。

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劉蓓(左2)和朋友們

陳小藝說,“去劉蓓家特放鬆,跟自己家一樣,她也不管你,你愛幹啥幹啥。”劉蓓懂得與朋友保持一種空間感,既不過分挑剔,也不過分熱情,平時一起嘻嘻哈哈,遇到事兒絕對雪中送炭。

演員劉威曾誇劉蓓仗義,在他沒地住時,把自己姥姥的房子借給了他。演員吳秀波更是把劉蓓視作恩人。

他說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劉蓓給了他兩樣東西,一是讓他有飯吃,二是讓他有尊嚴。劉蓓曾出錢給吳開過音樂工作室,聘他做經紀人,還帶他演戲,鼓勵他往影視上發展。

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劉蓓吳秀波《嫁衣》

有一次吳秀波去上海參加節目,主持人根本沒拿他當回事,他獨自坐在後排。不一會兒,劉蓓來了,那時她已小有名氣,立馬引起一陣騷動。主持人立馬改換嘴臉,問劉蓓能不能在節目裡露個臉。

沒想到劉蓓直接說,“我是來聽我朋友唱歌的”。這樣的一句話給了那時的吳莫大的支持。他在紅了以後,多次公開感謝劉蓓。

吳還曾在《嫁衣》中借戲表達感謝,他把自己比作秋天只顧歌唱懶得屯糧的蛐蛐,而劉蓓是勤勞的螞蟻,在秋天辛勤的耕耘。冬天來了,蛐蛐又冷又餓,只得敲開了螞蟻家的門。

劉蓓卻說,她不需要吳秀波這樣感謝她,因為她都是很自然地去做那些事情,從來沒有刻意地要去幫他。他有今天的成就也是因為他自己也很努力。很多人都說吳以前很不靠譜,吊兒郎當,可劉蓓卻從他的玩世不恭中看出一些俠氣來,

她覺得他們是一類人

劉蓓曾在《今夜有戲》裡和郭德綱、于謙喝起酒來,大氣、爽快的酒風見證她爽快的性格。酒品見人品。劉蓓說自己喝酒不喜歡廢話,碰到廢話的人就想潑他一臉。酒量很好的她卻在酒桌上經常第一個喝大。

早年不紅的時候,有朋友勸她說她跟馮小剛、趙寶剛這些大導演關係那麼好,好好利用一下準紅。劉蓓從來沒有刻意去爭取過,對她來說,朋友就是朋友,摻雜了別的就完了。

有人說,看一個人身邊有沒有超過十年的朋友,就知道他這人怎麼樣了。這樣來看,劉蓓一定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人了,至今她和江珊、陳小藝的《陳辰全明星》還為人們津津樂道,講丁志誠段子的《影視風雲》不斷被人提起,宋丹丹曾說劉蓓給了她不少小品的靈感。還有葛優、陳建斌、那英、陳道明、王志文……

劉蓓:當得起“大颯蜜”稱號的北京大妞,


劉蓓得道的秘訣就是一個字“真“。

她不裝,在分寸之內坦率直接,聽從自己的內心。她從來都是直面問題,遇到事就扛,沒什麼可畏懼的,敞亮地活著。

如今的劉蓓,年華流逝,但她心依舊,戲裡戲外演繹著“蓓式喜劇”。


劉蓓絕不僅僅是掛在熱搜上的幾個標籤,她的人生像戲一樣精彩,她自己是絕對的女主角,而在歷經千帆後,她依然我心依舊。她的智慧不在言語間,不靠書本和空想,而來自於實打實的經歷。

想法 人物

人物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