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增加对书中历史背景的认识,小猫整合了相关的视频及音频素材(详见公众号“阅客听”),硬核观点+精辟知识,本着百家争鸣,思想多元的原则,会在下方一一呈现,以期启迪智慧,饕餮思想。★

微言摘记▼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鲁迅先生肖像

中国文化的强大惰性举世罕有其匹,正如鲁迅所说,在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之下,想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因此,如果是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来主导这场改革,他应该会选择“小步走”的方式进行。他应该化整为零,分项进行,先易后难,“徐图而渐更之”,在每项改革措施推出时,使支持他的力量总是大于反对他的力量。

--张宏杰《坐天下》

喵言喵语▼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日本黑船事件艺术构想图

每一次变革无不在统治者面对外部或者内部压力下,打破旧有利益格局,重新分配乃至发生社会变革的。诸如日本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重新开启了明治维新时代,佩里将军被日本奉为新国父,从比较出名的商鞅变法开始,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于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秦国比较薄弱的宗族势力,当时东方六国视秦朝为蛮夷,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走向强大,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走向。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的美国制宪历程,作为美国建国的先贤们为了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彻底摆脱专制思想的余毒,本着自由、民主、文明的制宪精神,美国远离英国本土,英国势力影响有限,参与制宪者对民主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摸着石头过河,历史负担较小,最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民主宪法,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宪政国家,建国领袖华盛顿不被称呼为皇帝而被称为总统先生。这就是历史的悖论,当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除了给了我们文明和智慧之外,也带给了我们许多历史的负担和思想的枷锁,尤其是在晚晴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突然摧枯拉朽的暴风骤雨般的改革,使原本这个孱弱飘摇的王朝短期之内无力承受,最终迎来的也只能是大厦倾覆的命运。1905年当这个王朝最终醒悟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君主立宪改革的时候,派五大臣海外考察时,被吴樾的炸弹炸的粉碎,帝国最后的努力也化为泡影,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暴力推翻大清的第一枪,中国在血与火中迎来了新的时代,我们也在新的时代下开始走向民主和共和。

编外拓展▼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康有为历史存照

“家学渊源”

康有为官宦世家,其高祖官至广西布政使,曾祖父曾任福建按察使,后家道中落,祖父康赞修功名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21岁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后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演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的思想体系。后经考证,其很多思想来自于其他大名士之著作,并非为康有为原创,且多有虚假编造不符史记之处,康有为在进行政治宣传以及回忆的时候(最明显如其《康南海自订年谱》)存在着很多不尊重事实的地方,而且又有很多吹牛造假的现象。

“政治私货”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戊戌六君子

慈禧太后于9月19日(八月初四)返回紫禁城后,于9月20至21日获知此事,惊觉事态严重,才当机立断发动政变,重新训政,结束了戊戌变法。慈禧在9月21日训政当天颁布的捉拿康有为的上谕中并未提到康有为卖国,只说:“谕军机大臣等:工部主事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屡经被人参奏,著革职,并其弟康广仁,均著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按律治罪。期间康有为企图交接袁世凯围园杀后,后事情败露,慈禧震怒,便有了后面著名的“戊戌六君子”被杀事件,其中以谭嗣同最为慷慨(其父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可惜目前流行的遗言虽然激昂凛然,却为康有为篡改之辞,在此不予赘述,真实遗言如下: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名利之路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康有为青岛故居(原总督居所被其购置)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光绪皇帝历史画像

光绪皇帝画像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公元1908年11月14日下午6点,光绪帝暴崩,年37岁。“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癸酉,上崩于瀛台……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见清史稿,戊戌年间王照在《方家园杂咏纪事》记载:自光绪驾崩到大敛,亲王、大臣以至亲弟弟们没有一个人有胆子揭开皇帝脸上的帕子看看,“因后(隆裕皇后,慈禧亲侄女)在旁故也。”其愤然曰:“昔穆宗(同治帝)之以疡崩也,尚杀内监五人。此则元公负扆,休休有容,粉饰太平,足光史册,虽有南董(朝中史官),无所用其直矣”,“此五千年未有之奇冤,遂为五千年国体之结局。”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光绪皇帝陵寝

清光绪皇帝陵寝

杀害光绪皇帝,主流认为是慈禧所为,见《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慈禧太后病危期间,曾犹豫对光绪帝要如何处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给光绪帝知道,惟其近侍回报,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决意自己病终前,帝须先于自己命终,以免皇帝有再度亲政、否定慈禧生前之布局的可能。佐证:清室后裔、书法家启功指出,其曾祖父、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曾亲眼看到太监从病重的慈禧宫中传出一个盖碗,称“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满语:酸奶)”。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另一说:光绪帝为袁世凯所弑,光绪帝在瀛台,“日书‘项城’(袁世凯别号“袁项城”)名以志其愤”。袁既知光绪帝对其深恶痛绝,则不能不惧太后死而帝独生,故加以谋害(见于光绪侄、末帝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及其他)。不管凶手是谁,众说纷纭,真伪难辨,如今业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晦暗难辨,成为千古谜案,对光绪来说何尝又不是一种解脱,生父奕譞期其子生平“湉”谈,奈何命运诡谲晦暗,英年暴毙(后死因查明,死于砒霜中毒,见下文。)


疑案大白

1980年,整理崇光绪帝遗骨时“未发现外伤及中毒迹象”,2003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编导钟里满在采访中得知:清西陵的光绪皇帝墓自从1980年开棺后又重新封闭,有一部分光绪的头发留在外头,保管在清西陵文物管理处。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砒霜

砒霜(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白砒、鹤顶红,高毒,口服0.01~0.05g即可中毒,致死量为60~200mg)

2003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编导钟里满倡议利用古的检测手段和宫廷里保存的医案,取样光绪的头发、所穿的龙袍、贴身内衣和部分骨骸,以及同葬一处的隆裕皇后的头发。经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加入调查光绪死因的课题组,运用中子活化实验方法,在光绪的遗骨、头发、衣物中发现高含量的砷化物,鉴定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经科学测算,光绪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60-200毫克)。光绪死因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经典星级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豆瓣大数据评分

内容简介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们的权利没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权力的过于巨大,给权力拥有者及其家族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伤害和不幸。中国式皇冠既神奇、璀璨、法力无边,又沉重、巨大、令人举步维艰。这种独特的境遇是对人性的一个特殊考验,而不同的人在这样的囚禁、重压、撕裂下、表现出人性中截然不同的断面,本书就是对其中几张断面的描绘和记录。(题外:作为文艺号,既要落花一瞬,又要冷眼看世界,好书太多,甚是纠结,最终就选了张宏杰的《坐天下》一书,文笔妙然,甚是可观。)

推荐理由

摆脱了常规历史学术研究的枯燥,同时又摒弃了戏说的成分,人物历史的塑造和分析建立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以当代的人视觉,深入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诉说历史人物的命运与纠葛,作者文笔细腻,思路清晰,史学观点犀利深邃,大有“吴思”之风范。(题外:读书感悟是很主观化的感受,这篇推荐理由整理的过程也是思绪良久,书好与不好,千人千面,各有所悟,愿诸位能得其万一足矣。)

戊戌妄人与政治囚徒-光绪(三)

张宏杰

张宏杰,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给曾国藩算算账》、《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饥饿的盛世》等。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话外:据说张宏杰也是半路写史,以前是银行的客户经理,弄得我现在每次去银行办事见到客户经理都倍感亲切,觉得可能面前的这位就是潜在的史学大师,关于张宏杰的史论著作后期会陆续的更新出来,好书与君共赏,岂不乐哉,每思及此,甚慰。)

喵语呢喃

时间如此美好,总会沉淀下暖暖的记忆,阳光里总是百花的芬芳,喵,我愿意窝在阳台上,在这绚烂缤纷的季节里陪你一起岁月静好,春风十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