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父亲


我的老父亲


原名周贺又名周瑞庭

1930年一2009年

1930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官场乡南河村一个贪苦的家庭里。

1944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我父亲家共有六口人,吃了这顿,没有下顿,吃不饱穿不暖,在那饥寒交迫的曰子里,那个最困难的时代,我父亲被迫离弃父母离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武装部队,他找到了当地遵化县石门镇冀东平原李运昌司令员属下游击队队长贾振国,当时我父亲还不到14周岁,好说歹说的贾振国总算收留了我父亲,只能干点力所能及的小活,帮助游击队队友们压压子弹擦擦枪洗洗衣服摘摘菜都是一些小活计。

1944年有一次完成任务回来贾振国队长和队友们带回来一个日本俘虏,贾振国队长叫我父亲押送日本俘虏去清东陵俘虏管理站这个任务,日本俘虏在头边走我父亲背着大枪在后面跟着,(以后我问我父亲,你一个小孩押送日本俘虏你不还怕?当时我父亲也害怕,贾振国队长和父亲说了没事的,果不起然那日本俘虏特别老实)

我父亲把日本俘虏安全的送到了清东陵俘虏管理站。

1944年有一天贾振国队长找我父亲谈话,说你们家有事了批给假回家看看去,我父亲说不回去,他又说你回去看看去吧,我父亲还是说不回去,他说你们家真的出大事了,批准假你快回家看看去吧,我父亲问“啥大事呀”,他说“也不瞒着你了,你父亲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父亲含着眼泪说“那我也不回去”,他说“你父亲去世了你为什么不回家办丧事儿去?”我父亲说“怕找不着游击队了,没有吃饭的地方了”,结果我爷爷去世父亲也没有回家办丧事(实际上游击队和我们老家也就是三四十里地,其实也不算太远,最后我父亲还是没有回家看看)。

1944年秋贾振国队长和我父亲说咱们这个游击队东跑西颠的也没有正式地方,你还小你也跟不上游击队,这样吧我帮你介绍一个正式的部队,贾振囯队长把父亲介绍到了第四野战军46军137师409团卫生队,队长刘桐华,队员有:史博文,齐顺,韩兆亮,崔永德,李衍成,高维山,刘一夫等,就这样我父亲就在部队卫生队当了一名卫生员,开始了“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军医生涯,我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1946年参加过辽沈战役,1948年参加过平津战役,直到1949年南下到湖北省孝感市接到紧急命令后,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赶紧撤回,在这个紧急关头我父亲和三名战友,李衍成,崔永德,高维山,完成任务回来就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不得以离弃部队,反乡回老家了,一去就是五年,回到家里边帮我奶奶干些农务活。

1951年我父亲经他人介绍到唐山市陶瓷公司第二瓷厂卫生室工作,先后到过第五瓷厂保健站和陶瓷公司小医院和高压电瓷厂为保健站,开始了医务工作,他看到工人和家属有困难了就帮助,表现很是出色。

1966年文革期间我父亲也受到了冲击,戴着用纸糊的大尖帽子,上边用毛笔写着字,早晚上上大街游行、白天劳动改造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挨打、受骂,劳动改造47天。

1976年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我父亲想到的是国家财产和工人的生命安全首先来到了高压电瓷厂急救伤员和护送伤员,有位小学老师叫高维凡地震时把前列腺砸坏,小便排不出来,这紧急关头我父亲正赶上,赶紧跑着回到厂里,拿来一根导尿管,立即导尿把尿排出来了,救了高老师一命,我父亲地震时护送无数的伤员,我父亲和唐山市骨科医院院长赵宗杰去过遵化县县医院,滦县县医院,唐山市各大县医院出诊治疗,我父亲的学生有高殿林、陈旭明等等,我父亲为医疗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985年我父亲找到了当时交给我父亲执行任务的卫生队队长刘桐华,时任沈阳军区军事代表办事处主任,我父亲与部队失去联系36年,终于又找到部队,落实政策恢复了部队,享受了退伍军人的转业待遇。

1985年改革开放,时行在职人员开办第三产业,我父亲就在自家里开起了便民诊所,直到1989年离休后到2009年,我父亲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救死伕伤,治病救人”。我父亲共有五个孩子三女二男,次子:周常存草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