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成分表?小心吃進醫院!

很多爸爸媽媽們會選米粉作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因為它容易消化,可以補充母乳中不能滿足寶寶成長需求的營養成分,不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衝調還方便。

但是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米粉那麼多,什麼大米米粉、混合穀物米粉、原味米粉、果味米粉、國產米粉、進口米粉……讓爸爸媽媽們看的頭暈眼花,產生了選擇困難症。今天,小方就來教你如何通過看成分表給寶寶挑選合適的米粉

一、選擇高鐵含量的米粉

根據《中國食物營養成分表2016》,每100克人乳中含鐵只有0.1毫克,也就是說母乳中的鐵含量並不高。一般來說,母乳的鐵可以滿足6個月大寶寶的需求,但是6個月之後,寶寶對鐵的需要量每天高達8-10毫克,靠母乳的含鐵量是不能滿足寶寶成長所需。因此,寶寶所需要的鐵,99%必須從輔食裡獲取。爸爸媽媽們在選擇米粉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包裝盒外面的營養成分表裡面的含鐵量。


二、避免以下成分

爸爸媽媽們看營養成分表的時候,除了關注鐵的含量外,還要看一看有沒有添加以下幾種成分:

1. 鹽:鹽是經過腎臟處理,隨著尿液排出的物質,而1歲以內的寶寶腎發育還沒完善,滲透過多的鹽的話,會加重腎臟負擔,同時增加心臟負擔,從而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甚至會引起尿蛋白增多。國標對於嬰幼兒穀類輔食的鈉含量的要求是每100KJ中的鈉不得高於24mg,因此爸爸媽媽們在看成分表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無鹽,或者鹽含量低於24mg的米粉。


2. 糖:比如說白砂糖、葡萄糖漿、麥芽糖等增甜劑。吃含糖的食物,不但容易導致寶寶齲齒,還容易養成寶寶對甜味食物的喜愛,從而拒絕其他清淡無味的食物。小方要說明一下的是,並不是所有名字裡帶“糖”字眼的詞,都是糖類,比如說低聚果糖,雖然名字裡有糖,但它是一種益生元,不容易被吸收,卻能夠促進寶寶的消化。


3. 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的成分:一般來說純大米制作的米粉是不容易引起寶寶過敏反應的,但是如果寶寶吃了米粉身體上起了很多小紅點,甚至出現腹瀉、嘔吐的情況的話,爸爸媽媽們最好帶寶寶去醫院看看,檢查寶寶過敏是什麼原因。小方在此列一些通常意義上會被認為是高致敏的食物名單給爸爸媽媽們做參考:牛奶、雞蛋、大豆、花生、堅果、小麥、魚類、貝類等,爸爸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身體情況,看好成分,避免引起寶寶的過敏反應。


4. 其他成分:有些米粉廠家在製作米粉的時候,為了抓住寶寶的胃口,添加了香精、色素、麥芽糊精等等,雖然使米粉的香氣和口感提升了一個度,但是過多不必要的成分對寶寶的身體來說,卻是一種負擔,因此爸爸媽媽們在選擇米粉的時候,一定要定睛看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