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昨天中午,在一陣鞭炮聲中,百餘名村民圍在一起,只見勿吳村村長王寅醜站在新建人民舞臺的一塊石碑前以激動的心情念著文稿向大家致謝!他說:“尊敬的各位父老鄉親,今天(11月23日)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因為今天我們勿吳村人民舞臺在大家的幫助下得以重建,為此,我謹代表勿吳村全體村民,並通過你們向省幫扶企業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致以崇高的敬禮和衷心感謝!感謝你們積極伸出援手,幫助我們村修建了新的人民舞臺,改善了群眾的文化環境,增強了廣大村民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心和信心。”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11月23日,勿吳村村長王寅醜向大家致謝。(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11月23日,部分村民在新建的村人民舞臺大門前合影留念。(迎明攝)

說起勿吳村,那裡群山環抱,人勤物豐,民風淳樸,宛若桃源。勿吳村人民舞臺是在原戲臺的舊址上修建的。那座戲樓始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就因為村民傳唱秦腔百年有餘,享有“文化名村”之譽。準確地說那座戲樓凝聚了先輩們的智慧結晶,是村文化文明的象徵,歷經百年的風雨洗禮,因年久失修,戲樓已成危房且無法使用,導致逢年過節,開展文化活動只能搭建簡易活動場所,村民渴望一座屬於自己的文化舞臺,終因資金受限,未能圓夢。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宛若桃源的勿吳村全貌(手機圖)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勿吳村村民每逢春節和端午佳節均要傳唱秦腔戲曲,引導村民樹立愛黨愛國的思想 ,爭做文明新農村的新典範。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年久失修的原戲樓和南北廂房面臨倒塌。(資料圖)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村民搭建的臨時舞臺,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村民在搭建的舞臺後室正在進行演出前的化裝準備。(迎明攝)

時光進入不平凡的2019年,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村民們沒有條件積極創造條件,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而是積極想方設法,群策群力,最後經村上幾位德高望重者議定,採取拆除舊戲樓,新建村人民舞臺一座。眾人拾柴火焰高。資金先從全村420名村民每人200元集資,再通過倡議向社會募捐和幫扶企業申請。倡議發出後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和省幫扶企業的大力支持,共籌資約27萬餘元。經過四個多月的精心施工,一座設計美觀大方,構造合理的人民舞臺和南北廂房展現在全體村民面前。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幾位村民到友鄰村考察人民舞臺的外觀和建設情況。(手機圖)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村人民舞臺竣工後,村民到現場參觀舞臺外觀。(迎明攝手機圖)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竣工後的村人民舞臺(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這是原戲樓南廂房牆上書寫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十二個大字 ,畫面上看到的是“增強人民體質”

在完成這座人民舞臺建設的背後,凝聚著大家的心血和汗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收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款(截圖)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收到的社會捐款(截圖)

一是在資金籌措上村民呼應,鄉親倡議,遊子傾情,共同唱響了團結就是力量的讚歌。從集資的行動上看群眾是積極的,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完成了本村村民集資款的收集。特別是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群眾,寧願少抽一包煙也要交齊修人民舞臺的錢。同時,部分左鄰友舍的鄉親,瞭解到勿吳村正在新建人民舞臺缺乏資金時,大家都慷慨解囊,積極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在探親訪友途中得知這一消息主動捐款,敬一份微博之力。從川至眼、楊家河到史家山、白崖、廟山、上下坪、新莊、小河、高河、包山以及在禮縣周邊工作的鄉親,如川至眼的楊全錄、白崖村的龍五十、史家山移民到河西地區的史亞雲、廟山的趙世雄、上下坪的張金貴、陳長全、趙平、王均、杜文明和高河村的張品紅,他們在自己捐款的同時,還積極動員身邊的朋友幫助捐款。當然,更要感謝那些外省市愛心人士的善舉,如西安的漢雙祿、劉星辰、安徽的談宜之、四川的王勇、陳虎春、河北的秦建、北京的王世軍、吳小果、西藏的文永明等都捐助了善款。甚至還有遠嫁他鄉的本村籍女士都獻上了一顆自己的愛心,表達了一份善舉。更值得一提的是遊子傾情表真情。如在北京生活的該村籍高壽老人孔靖(95歲)聞訊村裡建修人民舞臺,讓其子孔寒冰以他的名義捐款兩萬元;在四川創業多年的孔土生寧願自己少喝一場酒,也要支助家鄉把人民舞臺修起來;還有移民到新疆的本村籍村民孔順義、李北朝以及楊平安等等;除了他們,一些村裡的老人把兒女留下的零花錢也捐獻了出來,如張文明、孔羽林、楊國璽及身體欠佳的王蓋娃、張建清老人等,他們的行動都受到村民的學習和尊敬;為籌措到更多資金,該村外出務工人員喊出多加一天班,多捐一百元的口號。如村民張根生和丁金軍在自己多捐資的基礎上,還動員老闆和工友伸出援手;這次捐款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夫妻檔捐款的,如孔小波夫婦、李朱恆夫婦、張根懷夫婦、楊玉夫婦、丁寶平夫婦等等。當然,還有一位積極動員鄉親捐款的楊迎明同志,他先後動員鄉親捐款近萬元,受到群眾的積極稱讚。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開始拆除舊戲樓(迎明攝 手機圖)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工程施工人員正在抓緊施工建設(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這位只有小學文化的村民叫楊柏子,整座舞臺都由他設計並監理施工。(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正在建設中的工程(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正在建設中的工程(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施工人員在施工中(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工程在緊張的施工中(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施工現場(迎明攝)

二是工程建設規範,施工監管到位。新莊村王學強作為勿吳村人民舞臺工程承建方,用一流的建設標準,一流的管理模式圓滿完成了人民舞臺的建設任務。從工程施工到工程用料都做到按甲方要求一氣呵成。特別在資金緊張不到位的情況下,王學強拿出自己的積蓄墊資修建,並叫響寧肯虧本幹也要建出一流工程和樣板工程。工程確定後,他們從工程設計到全面施工和後期收尾階段,較好地完成了甲方要求的各項工程建設任務。與此同時,負責舞臺建設監管施工的甲方人員楊百子、張幫子、李仁朝、包模安等同志,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堅持一邊忙碌自家田地裡的活動,一邊輪換每天到建設一線做好監督檢查工作。對一些工程外的施工任務,村民不講價錢,不計個人得失,加班加點,也不讓工程質量走樣和偷工減料現象出現,受到群眾一致好評,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參加義務勞動的村民不管男女老少同勞動(迎明攝)

三是組織有力,管理有序。 儘管全村村民修建人民舞臺的心情非常迫切,但多年來由於一些條件不夠成熟,導致建設工程一直處於撂置狀態。為確保人民舞臺如期修建,進入2019年後,村裡先後多次召開群眾大會進行討論研究,明確任務後,村裡成立了以王寅醜、孔懷仁為村負責人,楊百子、張幫子、李仁朝、楊迎明、丁貴平、包模安、孔懷紅為工程技術和相關負責人的領導小組。工程啟動後,大家各負其責,從工程設計到技術施工,不留死角和安全隱患,做到工程材料不符合標準不得列入項目,監管技術人員必須每天定點到位,閒雜人員不得隨便進入施工場地等系列要求和規範標準,為促進工程順利進行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村民楊迎明正在參加義務勞動。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村民楊百子正在施工現場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村民李庚申參加義務勞動(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村民挑燈夜戰參加義務勞動(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85歲高齡的村民楊國華老人堅持每天都要到現場看一看。(迎明攝)

舊貌換新顏,佳話傳民間。歷經四個多月的艱辛努力,村民們終於看到了盼望已久的新舞臺。一些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在山村口口相傳。特別在工程項目以外的建設上,村裡男女老少齊上陣,同勞動,有時挑燈夜戰,有的家庭出現多人奮戰在建設現場,也有帶著家用設備轉運材料,立樁打孔,大家毫無怨言。85歲高齡的楊國華老人手柱柺杖堅持每天到現場,他說:“雖然我幹不動了,但能看到你們年輕人能把年久失修的老戲臺重新建設好,我從內心感到非常高興”。鄉村小舞臺,凝聚大智慧。這座小舞臺的建設是全體村民齊心協力,幹部群眾精誠團結,社會各界人士鼎力資助,幫扶企業全力支持的結果,也是當地政府不斷關心支持建設美麗鄉村的結果。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拆除前的舊戲樓(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正在建箇中的村人民舞臺(迎明攝)

甘肅禮縣勿吳村:小山村村民自籌資金修建文化活動的大舞臺

一場大雪之後,新建的村人民舞臺讓這個村貌換新顏(迎明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