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資案例一

1.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 1956

公司背景

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總部位於奧馬哈,1919年,一些沒良心的保險員把這家公司毫無價值的股票推銷給了許多農民,每股價格100美元,隨後這些憑證躺在抽屜裡慢慢被人們遺忘。後來保險商威廉·哈曼森被騙入這家公司做負責人,哈曼森家族逐漸將這家公司變成一個正規的公司,逐步把最高等級的保險業務輸入這家公司,股票價值逐步上升。但是,信息閉塞的農民們並沒有覺察到他們手中的股票已經值錢了。

之後的幾年,哈曼森家族暗地裡從那些農民手中回購股票,到1956年為止,哈曼森家族已經擁有這家公司70%的股份。1956年,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的每股盈利為29美元,而哈曼森家族的收購價約為每股30美元,市盈率約1倍,每股利潤就能完全支付購買一股股票的所有成本,簡直不可思議。

巴菲特很欽佩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威廉·哈曼森。威廉·哈曼森通過美國家庭儲蓄公司把高等級的保險業務輸送給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並通過其弟弟海登·哈曼森掌管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威廉·哈曼森故意把抵押貸款業務放到遠離居民的地方,使得居民只能通過郵寄的方式償付抵押貸款,不用親自跑到公司支付,從而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

巴菲特策略

巴菲特翻閱《穆迪手冊》時發現了這家公司,於是開始買入這種股票,但是一股也買不到,因為只有哈曼森家族才有股東名單。1956年,巴菲特派他的合夥人兼代理人丹·莫奈開著車,帶著現鈔去鄉下,四處打聽,悄悄地用現鈔換股票。開始的出價為35美元,高於哈曼森家族的出價,農民們開始警覺,交易價格也開始上漲,最後價格上漲至100美元。丹·莫奈最終收集了2000股,佔公司總股份的10%。

巴菲特擔心哈曼森家族和他競爭,開始並沒有把股票持有人改成自己的名字,只是附加了律師說明。等收集了足夠的股票後,他提著袋子,走進海登·哈曼森的辦公室,把他們全放在桌上,說我要把他們全改成我的名字,可以想象海登·哈曼森當時驚訝的表情。

一年後,他以每股約125美元賣出了這些股票,收益率大約100%。

2.共富誠信銀行 1958

公司背景

共富誠信銀行是位於新澤西的一家銀行,1958年,其每股收益為10美元,管理良好且盈利能力強,總資產約5000萬美元,但利潤增長緩慢,公司沒有進行現金分紅,因此股價徘徊在50美元左右。

巴菲特策略

共富誠信銀行的大股東是一家大銀行,有意向將其合併。巴菲特對該公司的保守價值估計約為每股125美元,並有潛力達到每股250美元,但當時的市場價格只有50美元,有較大的價值折扣。巴菲特合夥公司在1958年大量買入共富誠信銀行的股票,佔其12%的股權,買入平均價格為51美元,對應市盈率為5.1倍。

在1959年底,為了給另外一個投資機會籌集資金,巴菲特以80美元每股賣出了共富誠信銀行的股票,該筆投資收益率約60%。新的投資機會來源於桑伯恩地圖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低估程度並不比共富誠信銀行要大,但是巴菲特能夠控股這家公司,以便於更快地實現價值。這筆投資將在下一個案例中介紹。

巴菲特認為,作出這種投資標的的置換是基於更好地使用資金,50美元的價格相對125美元的內在價值折扣要大於80美元的價格相對於135美元的價值折扣。另外,投資一個可以控股的公司可以更快速地讓低估狀態修復,所以他賣出了仍在低估狀態的共富誠信銀行,而買入了另一家可以控股的低估程度相近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