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进阳火之候

自外丹言之,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被用来表明炼丹起火之初,故说“复卦建始萌”。当此之时,金在下,居一阳之位;汞在上,处五阴之位,阴为阳变。复之震是乾之长子,震一阳初动于坤阴之下,故震因坤母而建立其根基。铅是乾父,母为流汞,金为长子,金由铅来,因母而化,金、汞相配欲恰到好处,用火之际须测十二钟律,如火急则药焦而失,火缓又恐不伏;亦要如斗、枢之升降,旋转鼎器,其升指鼎口向上,降指鼎口向下;又炉上安斗柄,逐月而顺转,亦同此理。火动三日,其气方达于器中,当此之时,汞居鼎之庚位,谨候月之生,即知汞之动静。月生八日,金亦随火气而动,金为君,其动迟,故八日而后行;汞为臣,其动速,故三日而己行,此时,金、汞相入、成汁,如上弦月平如绳。月至十五日,此时金合汞于鼎之甲位,而受气有金之形体。《周易参同契》以“蟾蜍月精”喻铅,以“兔魄日精”喻汞,日、月二精之气,于十五日双双明亮。每过十五天,变化一个节、气,每变一个节、气,则鼎中金、汞之形态亦有所变化。 自内丹言之,人身中一阳初动之时,即以十一月消息卦复喻之。人身之中亦有一阳生的情况,自子至巳为阳息,自午至亥为阴息,人身阴阳消息、升降之火候,与卦爻、钟律、斗枢变化之理同。农历每月初三日,黄昏时月生明在西方庚位,以《周易》震卦象之,喻人身之火候发动、河车开始运转之时;每月初八日,月为上弦,黄昏出现在南方丁位,以《周易》兑卦象之,喻人身阳火上升至一半之时;每月十五日,月望,黄昏时出现在东方甲位,以《周易》乾卦象之,喻人身阳火盛满之候。阳火自震而升,至于十五纯乾,则已满上半月之候,阳气势极,则屈曲折旋而低降。

复卦用来表明炼丹起火之初,本由乾父下交于坤母之初爻而成,其内体为震,震所代表的一阳之气孕于坤母之腹,而承继乾父纯阳之体。自一阳而后,六阴、六阳一消一息,应黄钟、大吕等十二钟律之变化;其屈伸升降,应北斗、北极枢星之旋转。例如,农历每月初三日,月亮开始生明,于黄昏之时,呈现在天空西方之庚位,其象如娥眉,以《周易》震卦象之,喻丹道进阳火之时;每月初八日,月相变而为上弦,于黄昏之时,呈现在天空南方之丁位,其象如弓之挂于墙壁,其弦平如绳索,以《周易》兑卦象之,喻丹道阳火上升至一半之时;每月十五日,月亮与太阳相望,月相变而为圆满,于黄昏之时,呈现在天空东方之甲位,以《周易》乾卦象之,喻丹道阳火盛满之时。此时,兔魄之日、蟾蜍之月二精之气双双焕明。蟾蜍喻月之精气,月相的消长与《周易》卦爻之变其理相合。如丹道上半月火候为阳长阴消,月相依次为娥眉月、上弦月、圆月,分别以《周易》八经卦的震、兑、乾卦象之;下半月火候为阴长阳消,月相变化分别以《周易》八经卦的巽、艮、坤象之,故说“蟾蜍视卦节”;兔魄喻日,月亮本无光、受太阳之光而明,太阳主吐而月亮主纳,故说“兔者吐生光”。七、八相加为十五,指上半月从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丹道进阳火,自震而升,至于十五日纯乾,则已满上半月之候,阳气的势力达到极盛;极盛之后,阳气开始走低,屈折往下而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