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一个步兵班血战印度军队,打到只剩一个人也决不退缩

1962年10月20日拂晓,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在边境东段,解放军西藏军区“藏字419部队”所属步兵155团奉命向克节朗地区突击,第一梯队同时展开2个加强营,在师团炮兵群火力掩护下,强渡克节朗河,直插印军纵深。

155团1营是主攻营,任务是歼灭卡龙、扯冬、绒不丢地区的印军,打碎敌左翼防御,配合全团肃清克节朗地区之敌。这三个地方都是高原牧场,夏季水草丰美,牧牛成群。印军侵占上述地区后,分别在卡龙、扯冬、绒不丢驻扎连级军队,总兵力共400余人,构筑了很多地堡火力点,配置大量轻重机枪,使各地堡联结为群,互成犄角之势,严密组织火力配系,构成点线成片、相互策应的环形防御体系。

解放军一个步兵班血战印度军队,打到只剩一个人也决不退缩

1营第一梯队展开步兵2连、3连,首先向卡龙之敌发起突击,先打掉这个据点。1连随营主力之后跟进,准备适时加入战斗。其中3连在向前运动时,因途中草深林密不易观察,尖刀1排经过扯冬附近时同印军遭遇,战斗提前打响。

此时3连目标暴露,如果继续向卡龙迂回,将遭到卡龙、扯冬、绒不丢之敌三方火力夹击,形势被动,易遭伤亡。3连连长、指导员当机立断,改变原作战计划,指挥全连首先攻击扯冬据点之敌。

扯冬距离绒不丢比较近,战斗打响后,绒不丢据点的印军以猛烈侧击3连,支援扯冬据点。3连两面作战,官兵英勇冲杀。此时营长接到报告,3连改变作战目标,且遭到扯冬、绒不丢两敌夹击。他马上命令随后跟进的1连出击,攻打绒不丢据点之敌,掩护3连的侧翼。

解放军一个步兵班血战印度军队,打到只剩一个人也决不退缩

由于战场情况复杂,战机转瞬即逝,原定2连和3连两面夹击卡龙之敌,现在3连与扯冬之敌交上火,1连攻打绒不丢之敌,只剩下2连按原定计划向卡龙之敌发起突击。这样形势发生很大变化,1营的3个连与印军的3处连支撑点发生激战,原定集中兵力先歼灭敌一个据点的方案已经无法实现。现在1营兵力上不占优势,强攻有坚固阵地依托之敌,这一仗打得相当艰难。

2连向卡龙据点发起冲击,印军凭借坚固碉堡群顽强抵抗,双方杀得难解难分。2连的尖刀班6班由班长阳廷安率领,充分发挥自身携带的火器威力,用手榴弹、炸药包连续爆破了印军10余个地堡,在敌人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当继续向敌纵深冲击时,6班遭到印军火力夹击,发生伤亡。阳廷安中弹负伤,他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率领全班勇猛向敌阵地冲锋。激战中,阳廷安中弹牺牲,副班长曾祥智立即接替指挥。过了一会儿,曾祥智也牺牲了,战士杨秀洲、李世国继续带领全班猛打猛冲。

解放军一个步兵班血战印度军队,打到只剩一个人也决不退缩

英雄的6班前仆后继,血战强敌,先后牺牲7人,只剩下战士刘汉斌一个人,仍然坚持战斗,炸毁了敌人2个地堡。这时本排5班冲了上来,刘汉斌当即加入5班,继续向前突击。6班和5班紧密配合,连续摧毁印军27个地堡,歼敌55人,缴获武器弹药一批,为歼灭卡龙之敌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后,2连6班被西藏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并被授予“阳廷安班”荣誉称号;班长阳廷安烈士被追记一等功,全班战士人人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