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喜歡睡又高又硬的枕頭,難道真的是因為“高枕無憂”?

在眾多古裝劇裡,或者是各大歷史博物館裡,我們都能看到古代人老是枕著一個又高又硬的枕頭睡覺,也顯然與我們現代人喜歡睡“低枕”的習慣大相徑庭。

這麼硬又這麼高的枕頭古人真的能睡著嗎?萬一落枕豈不是很難受?古人喜歡睡高枕該不會真的因為“高枕無憂”?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枕頭的發展史,順便深入瞭解一下古人睡硬高枕的原因。

為什麼古人喜歡睡又高又硬的枕頭,難道真的是因為“高枕無憂”?

枕頭一詞,其實最早源於三國時期。相傳曹操在某天夜晚挑燈夜讀時,睏乏不已,順勢枕著床上還未收拾走的裝滿兵法的木匣子入睡,還睡得十分香甜。於是曹操的書童就仿造木匣子的樣子做了一個軟物墊頭,曹操將此物稱作“枕頭”,因此,“枕頭”一詞逐漸傳開了來。

為什麼古人喜歡睡又高又硬的枕頭,難道真的是因為“高枕無憂”?

但其實,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經出現了硬枕,最初做硬枕的材料多為木頭,到了戰國時期,人們對硬枕已經十分講究,在1957年出土的一座戰國墓裡,古人就已經睡上了竹枕、玉枕、石枕等硬枕。

為什麼古人喜歡睡又高又硬的枕頭,難道真的是因為“高枕無憂”?

而隋唐之後,陶瓷枕開始出現並取得高速發展,製作工藝也較為講究,到了金、元時期達到鼎盛,直到明清時期才開始漸漸衰退,我們在眾多清宮劇中也可以看到,清朝人更多的是睡高且軟的枕頭。

那麼古人,為啥上千年來都喜歡睡又硬又高的枕頭呢?其原因有四!

原因一:硬高枕——夏日消暑神器

為什麼古人喜歡睡又高又硬的枕頭,難道真的是因為“高枕無憂”?

在古代,人們是沒有現代人夏日常備的空調來續命的,而且他們還十分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一般也是不剪頭髮的,無論男女都是一頭長髮,到了晚上睡覺,當然是受不住三千煩惱絲帶來的悶熱的!而且,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頭部溫度會比較高,就算是開著空調的現代人,晚上也還要睡個涼蓆枕降溫。所以,睡硬高枕能讓古人在沒有電扇和空調的夜晚,享受著硬高枕帶來的絲絲清涼舒適入睡。宋代詞人李清照也曾在古詩裡寫到“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這句古詩也很好地佐證了古人為何愛睡硬高枕。

原因二:硬高枕——求學勵志神器

為什麼古人喜歡睡又高又硬的枕頭,難道真的是因為“高枕無憂”?

不少人應該都聽說過,不少古人為了刻苦學習、求取功名,熱衷於用“頭懸樑,錐刺股”的極端手段來折騰自己,抓住時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睡硬高枕,就是另一個比較折磨人的方式,尤其是在隋唐之後,科舉盛行,不少寒門學子都喜歡睡硬硬的高枕,枕在上面一不小心動一下,就會立刻從高枕上掉下來,驚醒之後繼續刻苦學習,為了讀書他們可真的算是“勞盡了其筋骨”!

原因三:硬高枕——保護完美髮型

為什麼古人喜歡睡又高又硬的枕頭,難道真的是因為“高枕無憂”?

雖然“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能亂”這個說法略微神經質加非主流,但是這句俗話卻是從古至今愛美之人都恪守的一個“準則”。即使是古人也同樣愛美,所以他們喜歡睡硬高枕,睡硬高枕的正確姿勢其實是將枕頭墊在脖子下,這樣就可以保護他們完美的髮型啦,真是睡覺愛美兩不誤,也是讓人佩服!

原因四:硬高枕——高枕才無憂

為什麼古人喜歡睡又高又硬的枕頭,難道真的是因為“高枕無憂”?

沒錯,就是高枕無憂。不是很懂古人為啥有著這樣的執念,高枕無憂這個成語是出自劉向的《戰國策》,其中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的一席話間出現了 “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古人對“高枕無憂”這個說法趨之若鶩,他們把枕頭做得又高又大又硬,當時還流傳著“三寸長壽,四寸無憂”的說法,三寸到四寸換算成釐米大概在10到13釐米。光是想象在這麼高且硬的枕頭下睡覺,都讓人覺得頸椎疼!但是科學證明,9到10釐米竟然是人們最適合的枕頭高度,還可以保護人體脊椎。

如果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古人睡硬高枕的小知識,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出來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