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得不说天下第三行书的故事

寒食节

清明节,不得不说天下第三行书的故事

大家知道,这个假期是清明节小长假,但我们还要知道,除了清明节,还有一个寒食节。

寒食节的由来

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落难,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晋文公即位后,请介子推为官,介子推却隐居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误将介子推烧死。晋文公十分痛悔,下令从今往后这一天禁火。因为禁火,人们这一天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传统节日。

清明节,不得不说天下第三行书的故事

寒食节的历史传承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成就“天下第三行书”

当寒食节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记忆中,而著名的书法家苏轼却给我们留下了著名的《黄州寒食诗帖》。

清明节,不得不说天下第三行书的故事

《黄州寒食诗帖》为苏轼书自作诗。纸木。纵三十四点八厘米,横七十八厘米。行草书。十七行;行字不一,一百二十九字。字前小后大,前谨严后奔放,可见作者越写越放松,亦可见感情变化。

清明节,不得不说天下第三行书的故事

此帖书法精妙,世谓“苏书第一”、“天下第三行书”。后有宋黄庭坚、明董其昌题跋,皆亦精妙绝伦。山谷云:“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董其昌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原迹曾入清内府,鸦片战争时流出内府为颜韵伯所得。后流入日本归菊池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