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晚清嚴復翻譯的舶來詞,其實早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

圖騰,這個詞語一經讀出,總帶著一股古老神秘的韻味。然而誰能想到,儘管圖騰的歷史在中國已經傳承幾千年,這個詞彙卻是近代才被髮掘的呢?

圖騰,這個詞彙是徹底的舶來詞。

“圖騰”一詞源於英文的“totem”,一個古老的印第安詞彙。

“圖騰”:晚清嚴復翻譯的舶來詞,其實早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

印第安人的圖騰柱

眾所周知,印第安部落文化中,圖騰的地位非常高。

保留著古老習俗的原住民會將特殊意義的花紋——圖騰,繪製或雕刻在任何地方,以展示自己的信仰。

由於圖騰往往是通過圖畫表現出來的,不管是陶罐上或簡陋或精美的圖像,還是雕刻好佩戴在身上的圖騰物,亦或是祭臺邊色彩斑斕、用木石壘成的圖騰柱,都證明了這一點。

於是,當它傳入中國時,近代著名的學者嚴復就將其翻譯為“圖騰”[1]。

“圖騰”:晚清嚴復翻譯的舶來詞,其實早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

嚴復照片

沒錯,就是這位翻譯了《天演論》的著名教育家、翻譯家,經常出現在歷史書裡的嚴復同志。他也是第一個提出翻譯要“信、達、雅”的大家,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圖騰”一詞的翻譯就非常有趣,既保留了音譯的基礎,又重點突出它作為“圖”的特點,是不是顯得格外精妙呢?

不過,千萬不要因為“圖騰”這個詞語是個舶來品,就認為我們不曾有自己的圖騰文化。

中國的圖騰文化,早就凝在我們炎黃子孫的血脈裡,傳承了幾千年。

或者可以說,全世界都有自己的圖騰文化。

“圖騰”:晚清嚴復翻譯的舶來詞,其實早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

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信仰象徵之一。

儘管過去人們認為,圖騰是印第安部落特有的、代表其信仰的東西,後來也產生了新的看法。這些研究者發現,在原始社會時期,世界各地的人類都不約而同的產生了自己的圖騰,並發展出了完整的圖騰文化。

這種奇特的默契不得不讓人感慨,歷史總是相似的。

那麼,圖騰到底是什麼呢?

是一幅神秘的圖畫還是一種特殊的動物?它是隨便就可以指定的嗎?它又代表了什麼呢?

關於這些問題,答案眾說紛紜,畢竟我們要以現代人的思維去揣測原始人類還是有點太難了——事實證明,我們的祖先總有天馬行空的想法。

“圖騰”:晚清嚴復翻譯的舶來詞,其實早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

印第安人特色的圖騰象徵。

一般認為,圖騰就是一種信仰的化身,又代表某個群體約定而成的習俗。

這樣的圖騰往往存在於某一氏族或部落中,整個群體的人將某種特殊的動物或者植物當做自己的圖騰,他們對其有特殊的感情,並且用特別的方式祭祀它,只有這種關係下,才可以稱之為“圖騰”。也就是說,圖騰並不能隨意指定,必須是有特殊意義的實物才可以。

比如在我國南方地區,有些部落曾將青蛙當做圖騰。

這在眾多猛獸圖騰之中顯得格外獨特,難道是這些部落特別弱小嗎?並非如此,青蛙圖騰寄託著美好的願望,人們期待青蛙可以保佑豐收,就禁止傷害青蛙,並且祭祀它們。

正是由於人們對圖騰的特殊性,導致其在不斷演化的過程中,漸漸有了宗教的雛形,也代表部落裡最簡單的法律和社會制度,而這也是圖騰的隱含意義。

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圖騰的本質是宗教,這一觀點的領軍人物是前蘇聯學者佐洛塔廖夫。

人們崇拜圖騰,為它賦予了強大的力量,認為圖騰可以保護自己、守護部落,這就是將圖騰當做信仰。在這種情況下,圖騰早就不再是單純的動植物了,人們將其視作保護神,當做自己的祖先、兄弟或者親人,希望從它們身上獲得精神支持,決不允許他人傷害到它們。

這與宗教信仰何其相似,只是現在的宗教崇信的是人格化的“神靈”,而我們的祖先則選擇了自然中的動植物,但是同樣的的虔誠是不容置疑的。

“圖騰”:晚清嚴復翻譯的舶來詞,其實早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

中國飛簷上的龍圖騰。

英國學者威廉·裡弗斯為代表的學者則認為,圖騰的本質是社會制度。

在原始社會中,人們沒有具體的道德觀念、社會制度,極其自由的生活在一起。但是,由於有了圖騰,人們的生活開始有了禁忌、禮儀,個人行為自然被約束了,這就形成了簡單的制度。

比如在婚姻方面,原始人可沒有“近親不婚”的想法,不論是兄妹、姐弟還是母子、父女,都可以理所當然的結成伴侶,最有名的莫過於伏羲和女媧這對兄妹兼夫妻。然而,當不同的氏族有了圖騰之後,情況得以改變。

人們規定,同一氏族的成員擁有一樣的圖騰,如同現在的姓氏,而有一樣圖騰的異性不可以結成婚姻,這就形成了新的婚姻制度。如此一來,圖騰就造就了原始的社會制度。

還有的學者雜糅了這兩種說法,認為圖騰既起到制度的作用,又是宗教。

比如英國學者弗雷澤提出“圖騰崇拜就是一種半社會半迷信的制度,這在古代和現代的野蠻人,特別是遠古人類中非常常見”

[2]

這些學說都擁有一定的支持者,然而情況到底是什麼,經歷數千年的時光淘洗,我們已經很難證實。更有可能的是,在不同的地方,這些說法都能夠得到證實,畢竟圖騰崇拜曾經風靡世界,不是嗎?

歷史記載中,關於圖騰的小故事

相比於中原漢族發達繁榮的生活而言,草原上的少數民族保持較為原始的生活狀態,擁有更典型的圖騰傳說。

草原上的突厥部落,其圖騰是狼。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突厥人以狼性為榮,也將狼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在他們的文化中,認為自己是狼的後代,甚至還有這樣的故事流傳。

“圖騰”:晚清嚴復翻譯的舶來詞,其實早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

草原上的灰狼。

根據《魏書》記載,突厥人中的高車部落認為族人是匈奴公主與狼的後代,似乎是稱讚自己兼具高貴的血統與悍勇的秉性。傳說中,公主是匈奴單于的小女兒,長得像神女一樣漂亮。

單于認為自己的女兒太美好了,沒有人可以配的上她,只有將她奉獻給上天。於是,他就專門建造了高高的祭臺,將公主放在上面,說:“上天,你快來娶我的女兒吧!”

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美麗的公主還是沒被娶走。直到某天,終於有一頭狼來到了高臺邊,日夜嗥叫不停。公主覺得,自己是要嫁給上天的人,既然來了一匹狼,那它一定就是天派來的使者。

於是,她欣然嫁給了這匹狼,生下的後代便繁衍成了高車部落。正是如此,高車人總愛放聲高歌,聽起來就像狼的叫聲似的。[3]

而突厥的另一部落——阿史那部也有類似的傳說,他們認為自己是母狼的後代。傳說曾被滅族的阿史那只有一個男孩倖存,被母狼收留的他後來娶了一個“狼媳婦”,生下十個孩子。其中一個就姓“阿史那”,是後來阿史那部的祖先,也是母狼之子。大約是這樣的緣故,在突厥人的心中,狼成為他們獨特的圖騰。

[4]

引用:

[1]1903年,嚴復譯《社會通詮》(英,甄克斯著)一書,將“totem”首次譯為“圖騰”,後發展為中國學術界的通用譯名。

[2]出自《金枝》,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宗教歷史家J.G.弗雷澤著。

[3]選自《魏書》卷一三《高車傳》。

[4] 選自《周書》卷五十《列傳第四十二·突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