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导读】一个家庭的幸福味道,也许就是厨房的烟火气。

文︱杨小羊 来源 | 爸妈研究所 (ID:mama_cn)

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1

孩子不上学,家里哪顿饭都不敢糊弄,家长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做饭,就是在琢磨做什么饭,厨房快成牢房了。

会做饭还好,对于不会做饭的父母来说,这次要把牢底坐穿了。

我就属于后者,为了满足孩子味蕾上的欢愉,对着某视频网站上的样子用电饭煲蒸蛋糕、和好面粉摊煎饼、剖了鱼肚下油锅……

每次做饭前,把手机往厨房一架,跟着美食主播一顿操练。

眼睛告诉我:会了!

脑子告诉我:会了!

两只手跃跃欲试,可是一出手全乱了。

适量盐是多少盐?100克淀粉到底是多少?

手脚终于协调了,锅里的油大了,食材往里一倒,火着了。

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孩儿爸在一旁看着着急,忍不住要亲自操刀。上下比划两下,发现自己也不是那块料。

土豆丝切成了土豆块,青菜不知道从何处下刀,整颗整颗地往锅里扔。刀工不好也就算了,关键是菜往油锅里一倒,他跑得比猴都快。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厨师生活,我的手艺始终徘徊在熟与不熟之间,虽然很无奈,又能拿饭菜怎么样?不熟就再回锅煮煮。

真正让人无奈的是孩子,一点面子不给。

每次吃饭,他在碗里扒拉来扒拉去,总想找出点这饭有毒的证据。原本圆鼓鼓的小肚子,现在平坦得可以放牧。

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都说厨房热闹的家庭,孩子更幸福,也更懂得感恩。

食物是父母表达爱意的最好方式,家中的烟火气,传递给孩子的是父母的生活态度。


2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话题:有一对不会做饭的爸妈是种怎样的体验?

成年后的孩子花式吐槽起不会做饭的父母:

  • 断奶后我就没胖过。
  • 从来没有嫌弃过食堂。
  • 吃遍百家饭,却从未吃过自家饭,好在有个能干的外婆住一起。
  • 别人回家都胖了,而我回家只会瘦。我太难了。
  • 别人家的孩子假期期盼回家吃爸妈烧的饭,只有我想留在学校……
  • 你们做了这么多年的饭,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看到这个问题的父母,默默练起了厨艺。

这世上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又哪有父母不想给孩子做顿可口的饭菜?

可是今天的年轻父母太忙碌了。

搬起砖头,就没时间给娃好好做饭。

看过一部日本电影《月代头布丁》,剧情里女主是位单亲妈妈,独自拉扯着6岁的儿子,挤不出时间给孩子做像样的饭菜,各种快速食品、便当,是她和儿子的家常饭。

某天,180年前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武士穿越到了现代社会,借住在女主家中,古现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激烈碰撞。

后来,武士每天在家给孩子做各种美食。

孩子幸福极了。

原来吃到美味的食物,是这么快乐的感觉。武士通过做饭传递的那份关爱,也让孩子倍感温暖。

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然而,擅长做美食的武士渐渐发挥出西点师方面的天才能力,准备去参加蛋糕大赛,无暇再给孩子做饭。孩子在美食中找到的快乐和温暖,又被淹没在各种快速食品中。

不是哪个父母都能平衡好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相比给孩子把饭菜做好,有的父母更想在工作上多用点力气,攒够家底,给孩子一个高一点的起跑线,让他跑出更好的人生。

3

下厨做饭,生活成本太高。

《幸福三重奏》第一季节目里,陈建斌就用这句话来化解自己不会做饭的尴尬。很多人都表示认同,所谓做饭一小时,吃饭十分钟,对于工作忙碌的父母来说,这件事好像很不划算。

之前,我也这么认为。

有一小时做饭的时间,能码出多少字!换来的银子,够点多少顿外卖!

做饭还是个体力活儿,厨房一小时,腰酸背痛腿抽筋。

工作这么多年,落了一身的职业病,就别让做饭再给自己添乱了。

有这一小时,在按摩椅上舒舒服服地躺会儿不是更好?

前些天,我和孩儿爸不断加大工作量,身心俱疲,慢慢消退了做饭的热情,从每顿三菜一汤,减到一顿一个菜,或者只是一锅方便面。

孩子却变得愈发不可理喻。每次吃饭都游离于餐桌之外,一手举着面包,一手举着酸奶,根本不往餐盘里看。

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当我和孩儿爸把重心不断往工作这边倾放时,生活的天平严重失衡。

孩子用他的捣乱、不配合发出强烈抗议:你们就知道挣钱,连饭都不能给我好好做吗?

我在孩子的怒吼声中重新思考。

下厨做饭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

黄磊说,幸福是爸爸手中的大勺,也是孩子碗里的饭菜。

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孩子的快乐,就藏在吃饭这件小事上。

父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给孩子带来的是无限的正面影响。

4

前些天,10岁女孩给开公交的父母送饭的新闻引来大量关注。我在惊讶之余,又很佩服女孩的父母。

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女孩名叫王心怡,是河南郑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疫情期间,当地的公交没有停运,饭馆却尚未营业,吃饭成了司机们的难题。

小心怡的父母都是公交司机,为了让爸妈开车时吃上口热乎饭,她自己在家做起了饭,每天中午给他们送。

小心怡的妈妈说,平时工作很忙,但也坚持在家做饭,每次下厨,小心怡就跟着学。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道出了生活的真相:

孩子对生活的态度,源于父母。

孩子会做饭大多数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怎么传递做菜的道理,孩子就怎么生活。

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我和孩儿爸再也不敢放弃,重整旗鼓,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努力在厨房里闹出些动静。

当发现饭菜再怎么煮都没办法变得更好吃一些时,我把主意放在了调料上。孩儿爸上超市采购前,我嘱咐他一定要挑山西的老陈醋、生抽和老抽各样来一壶。

孩儿爸也有进步,面对油锅,他比之前镇静多了。

在厨房里呆得久了,竟生出很多乐趣。

当我们两个人热热闹闹地研究一顿饭该怎么做时,儿子也跟着好奇,叽叽喳喳,跑进跑出,时不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个家,因为一餐饭欢腾起来。

马上我和孩儿爸就要回公司上班了,那些忙得四脚朝天的日子一回来,儿子的吃饭问题,又会被一个接一个的KPI取代。

多羡慕黄磊那样的好爸爸,各方面都平衡得那么完美:戏演得好,饭做得好,三个孩子还教养得那么好。

我不是完美妈妈,但我会尽力完美。

今后再忙,都要抽出时间给娃好好做饭。

黄磊: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食物连接起的是一家人的记忆和生活碎片,吃到了一起,孩子幸福感的保质期才能无限延长。

就像我小时候,吃到美味的食物感觉幸福极了,我们和家人通过食物传递爱,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有“家的味道”可以追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