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山底村千畝杏花美麗綻放

山底村的變遷


禮泉山底村千畝杏花美麗綻放


又是一年芳草綠,春風十里杏花香。近日,在禮泉煙霞鎮山底村,上千畝杏花美麗綻放,但見滿山遍野的杏花如一條雪白的錦緞鋪陳在山腰,遊人三五成群,遊園賞花,拍照留念,到處一片祥和景象。2012年“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市縣兩級包抓包扶該村建設發展,這個曾經貧窮落後的典型的渭北旱腰帶地區的小山村,華麗轉身嬗變為村容整潔、鄉風文明、村民富裕的美麗新農村。

美麗傳說成為山底村產業發展的文化內核。山底村的梅杏非常有名,被譽為“御杏”。相傳禮泉縣九嵕山一帶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園囿”。春夏遊獵中,人困馬飢之時,唐太宗就要到山底村品杏飲馬,村中最老的那顆杏樹相傳為李世民親自栽植,村中的杏林被稱為御杏林。每年春季,山底村就成了踏青賞花的好去處,漫山遍野杏花盛開,芳香四溢。禮泉縣連續12屆其中9次在這裡舉行了美麗禮泉賞花季旅遊推介活動,吸引了省內外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極大的提升了該縣對外宣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山底村的名氣也如同杏花的芳香,越傳越遠。今年雖說受疫情影響,禮泉暫緩舉行旅遊賞花季啟動活動,但隨著防控形勢的好轉,仍然有不少遊客聞名前往山底村賞花踏青,盡享春光。

禮泉山底村千畝杏花美麗綻放


“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給山底村帶來了鉅變。談起村上的發展,村黨支部書記何永正心中有一本經,2012年“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開始,村上的發展實現了飛躍。在市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為村上先後投入約220萬元,建成了村委會活動廣場,硬化全村道路,實施人居安全飲水工程,並打造了御杏觀光園,因地制宜發展旅遊經濟。山底村杏之所以出名,得益於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村子東邊打了一口每小時出水量約40立方米的深水機井,成功解決了村上御杏栽植的灌溉問題,保證了豐產豐收。據78歲的張俊義老人講,以前年經怎麼樣,全看老天爺的臉色。2010年五六月份梅杏快成熟時,氣候乾燥,樹上的杏子不見變大,反而越長越小“熘幹”了。隨著山底村的變遷,去年御杏成熟季節,他家門前的2畝多杏林,靜等西鹹老顧客前來訂購,短短一個星期,就收穫訂單1萬餘元,全部賣杏收入達3萬元。

禮泉山底村千畝杏花美麗綻放

(資料照片)

山底御杏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金蛋蛋。每年到了梅杏成熟季節,山底村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採摘,很多遊客每年都來,稱讚這裡的杏個大、色豔、香甜。李建創是山底村的一名貧困戶,通過種植御杏逐年提高收入。他高興的說:“御杏名氣越來越大了,我基本都在地頭賣完了。”他家栽植的1畝7分地,年淨收入早2萬元左右。有了特色產業優勢,當地政府近年來以山底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做強產業鏈,形成了旅遊觀光、鮮果採摘、農家樂接待為一體的產業集群。縣上大力扶持做強“御杏”產業,農業部門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併成立栽植技術協會,培養60多名作務技術骨幹,促進標準化、規範化生產。工商部門幫助註冊了“山底御杏”特色地理品牌,號召群眾做好地頭鮮果銷售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商帶動,每到成熟季節,郵政、中通、順豐等快遞公司派員駐守地頭髮貨促銷。目前,沿著山底村向九嵕山南麓東西輻射,共發展杏園6000餘畝,年產值近億元,御杏被群眾形象的稱為致富增收的金蛋蛋。(張亮 記者 王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