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民政局: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西北信息報訊(記者 符備戰) 近年來,禮泉縣民政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大局,充分發揮兜底保障職能作用,堅持對標對錶、對接群眾需求,疏通政策溝渠、匯聚民生“活水”,著力保基本、兜底線,走出了一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新路子。

精準救助 讓貧困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

“兜底保障、不落一人”。該縣民政局不斷完善兜底救助“大體系”,夯實民政兜底根基,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政策性保障兜底,城鄉低保平均標準逐年提升。將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對象拓展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全額資助農村特困人員和低保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建立健全“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確保了貧困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充分發揮了社會救助制度的兜底保障和“救急難”功能。

同時,該縣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組織開展了農村低保“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活動,通過入村入戶宣講政策、當面確認算收入、公開透明評結論,實現了政策宣講到位、評定程序規範到位、“錯保”等現象清除到位,明顯提升了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精準度。通過動態調整,有效解決了“人情保”、“關係保”等問題。

關愛保護 讓“一老一小”幸福滿滿

近年來,該縣始終堅持把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決戰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細、抓實。完成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系統基礎信息採集,健全了發現報告制度、評估認定製度、救助幫扶制度、監護干預制度、應急處置制度以及督導問責制度。組織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新建村級“兒童之家”8所,讓留守兒童和其他困境兒童有所教、有所依、有所樂,打通了服務未成年人“最後一公里”。確認鎮級兒童督導員、村兒童主任、兒童之家管委會主任445人,有效保證了留守兒童獲得長期和高質量的服務。

該縣聚焦短板,大力推進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各鎮辦設立了老齡便民服務窗口,建成禮泉縣中心敬老院。利用村小學、村委會舊址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146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6個,較好地滿足了老年人就近就便、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同時,大力推行“互聯網+養老”試點,高標準建成禮泉縣老年公寓、烽火鎮區域敬老院。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建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目前,全縣設立為老服務社會組織32個,為老服務志願者55個,成立村級老年協會181個,確立省市級老年協會示範點5個,發放高齡生活補貼累計2800萬元,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創新治理 讓鄉村振興穩步提升

該縣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出臺實施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協商試點、鄉鎮服務能力建設、農村社區建設等一系列文件措施。先後指導督促全縣213個村、18個社區居委會完成了換屆選舉任務,指導213個村成立了村務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村(居)委會班子成員年齡、學歷、性別結構等進一步優化。圍繞服務美好鄉村建設,積極推進婚喪禮俗改革,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深入開展民主管理示範村、民主自治模範村創建活動,打造了一批村規民約示範村和示範社區。先後為18個城市社區服務站配備了辦公設施,落實城市社區“兩委”人員崗位補貼及辦公經費310萬元。組建社會組織黨組織和群團組織22個,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10個。建立縣、鎮、村“愛心超市”88個,貧困村“愛心超市”全覆蓋,調動了貧困群眾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初步實現扶志與扶智並行,物質脫貧與思想脫貧同步。

創新舉措 讓政策含金量轉化為群眾獲得感

精準發力、精準施策,是該縣民政系統脫貧攻堅的基礎。近年來,縣民政局按照“守住底線、瞄準對象、精準施策、同步小康”的思路,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制定出臺了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方案,織密織牢六張“保障網”,出臺了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關愛保護、困境兒童保障等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了農村低保兜底制度,切實兜住兜牢了農村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啟動了福彩圓夢助學活動,認真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通過建立各種保障機制,讓貧困群眾吃下“定心丸”,在脫貧路上“不掉隊”。同時,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破解群眾辦事堵點問題,讓群眾在辦理業務時進對門、找準人,不跑冤枉路,確保脫貧攻堅工作“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一戶不少、一人不落”。

禮泉民政局: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