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

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就是我想和这个人搞好关系,那我怎么和他交往呢?求他办点事吧,怕人家烦我,主动去帮助别人吧,害怕人家怀疑我另有所图。就是在这个求人帮人的分寸上很多人拿捏不准,那么增广贤文有两句话把这点说得很透,第一句话呢就是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它酒价高。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呀对别人没有任何要求,你啥时候万事不求人,那你的人缘就能好点。为什么,那是你不求人,不麻烦人。别人在你这没有任何负担,就像喝酒似的,我不喝,你那酒再贵跟我没关系,这就是“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它酒价高”。


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

那么这话说的对不对呢?它有道理的,因为你不求人也不给人带来麻烦,人家确实觉得你没负担,可是你什么事都不求人,这只能做到别人不讨厌你,但是你想和别人建立固定的关系,这就比较难啦,所以增广贤文下边还有第二句话,是这个层次一个丰富和递进,这话怎么说,就是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这水你不打它不浑,这人呢,你不走动不亲,你不求我,我也不靠你,老死不相往来,要想亲近还得走动,走动总得有主动的一方吧,或者我主动的求你,或者我主动的帮你,所以这第二句话是提升人际关系的一个要害,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那么在这个方面呢,我想很多朋友在生活里都有体会,你最好的那些哥们朋友,往往是你经常求他们办事的人,相反你从来不求的那个人,你可能跟他很平淡,在这一点上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出了名的好朋友诠释了这一点,什么呢?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两个人是春秋时代的人,他俩都在齐国,这个鲍叔牙家里有钱,管仲很穷,那么管仲提出来咱俩既然是朋友,我求你点事,咱俩做点买卖吧,但问题是我本钱少,你多出点我少出点鲍叔牙说行啊,过了一段时间赚了一点钱呢,照理说应该是谁出的钱多分的多吧,没有,管仲不仅自己拿走啦甚至不给鲍叔牙留,说我家还欠着别人的钱呢,我先拿走还欠债,好不容易到年底啦,挣点钱啦,一分红鲍叔牙应该拿大头的,管仲拿了大头,给鲍叔牙留了一点,连鲍叔牙家里的仆人都看不下去啦,说主子你交的什么朋友什么烂人呀,你那样的帮他最后他这样的对你,鲍叔牙说别这样,他家困难,他确实需要这些钱,我跟他做买卖就是为了帮他,咱们少挣点,不赔就行。


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投军打仗,一到冲锋陷阵,鲍叔牙在前面管仲在他身后躲着,可别有啥把我伤者,等到一有败退的时候,你看那管仲撒开的跑,比谁都跑的快,有人就跟鲍叔牙说你交的这是什么朋友啊,贪生怕死的鼠辈,绝对够不上大丈夫,鲍叔牙就替管仲开脱,这你们不知道管仲家里有老娘在,你说他死在战场,谁养活老娘呢,过了一段时间管仲她母亲去世啦,管仲这时候上战场很勇敢,很快就得到提拔,后来在齐国呢,他们当上了两个王子的老师,管仲就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但是这两位公子的父亲齐襄公昏庸不到,这两个王子有可能被害,所以俩人纷纷就跑到外头去啦,后来呢等到齐襄公出了事之后,齐国需要一个国君,管仲鲍叔牙各自辅佐公子纠,公子小白来争这个君主之位,最后鲍叔牙和公子小白获得胜利,公子小白为了报仇,因为当年管仲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到齐国,偷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差点把公子小白弄死,这时候公子小白把公子纠逼死,把管仲抓住要杀,鲍叔牙说不能杀,大王我告诉你管仲的才能是我十倍,我劝说他辅佐你,肯定比我强,结果又是鲍叔牙高风亮节把自己的位置都让出去啦,这样管仲为相国,保着公子小白,就是后来春秋五霸的齐桓公,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管鲍之交,我们就发现管仲呢大事小事都折腾鲍叔牙,反而鲍叔牙跟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成了中国历史上一对有名知己朋友。


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


这两个人的交往就是刚才上文提到的“人不走不亲,水不搅不浑”它体现了朋友交往当中非常重要的原则,这就叫链接原则,什么叫连接原则呢?你求人办事,这人比你强,你不求他呢,他觉得咱俩啥关系没有,你求他之后呢,他就觉得在利益上俩人产生了一个链接关系,咱俩链接上了,那么这种链接上之后,他就会觉得在你这,第一个你和我有关系了,我就本能的关注你了,今后有事我可能还持续的帮你,第二个我在帮你,你求我。我载你这找到一种优越感,我就愿意跟你在一块待着,你想想谁愿意整天跟一个比自己高多少倍一见面咱就得点头哈腰的,你跟这样人接触肯定难受,但是呢对方见你一面点头哈腰你就愿意跟这有人交往,所以他在你这找到优越感啦,这种链接效应就发挥作用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