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能量是癌細胞的興奮劑,別讓抑鬱給癌症治療雪上加霜

  生病時心情都不好,這是共識。特別是罹患腫瘤等重大疾病,更會時時鬱鬱寡歡,心情愁雲慘霧,得不到排解。

  人類的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引發和病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是近年腫瘤學界和精神病學界關注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調查,在接受生活史調查的近八千名癌症病人中,大多數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都發生在患者抑鬱、失望、孤獨和其他沉重打擊與精神壓力頻繁發生的時期。情緒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情緒控制不好,鑽牛角尖、易怒、焦慮的人更容易成為癌細胞攻擊的目標。

負能量是癌細胞的興奮劑,別讓抑鬱給癌症治療雪上加霜

  負能量是癌細胞的興奮劑

  65歲的陸女士在2016年12月體檢時,發現左乳腫塊,被確診為乳腺癌。之後陸女士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並進行了4程化療,病情有所好轉。為了能持續控制病情,醫生本打算給陸女士進行內分泌治療,但由於病人既往有焦慮症和強迫症的病史,醫生不排除藥物可能造成情緒變化而誘發精神疾病,就停止了用藥。

  在患病前陸女士的情緒就一直不好,常因小事提心吊膽,焦慮不已。總是對生活瑣事不滿意,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動怒,和家人爭吵。

  研究顯示,具有不良情緒的人群,癌症發生率是無不良情緒者的2、3倍。在健康人的體內,雖然正常細胞也存在著發生突變而成為癌細胞的可能,但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在這些細胞增殖之前,及時地將它們破壞和消滅。

  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的人,機體長期處於嚴重應激狀態,神經、體液系統免疫功能會降低,無法有效殺滅癌細胞,從而為癌症的發生創造了條件。此外還有學者認為,壓抑、焦慮通過遞質、激素可使細胞內調控正常增殖、分化的原癌基因轉化為癌基因。

  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很多癌症患者的共同特點是,從童年時開始便留下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他們或早年喪母,或青年失戀,或中年喪偶,或老年失子。所有這些精神刺激,使他們變得沉默寡言,顧影自憐,對生活失去信心,對工作缺乏熱忱,進而抑鬱悲傷、情緒緊張、精神壓力沉重。

  癌症患者的抑鬱症容易被忽視

  罹患癌症並不可怕,但如果負面情緒高漲,會助長癌細胞的勢頭,加重病情。並且消極的情緒也不利於治療的進行,對康復很不利。

  美國有調查顯示,多達25%的癌症患者在治療的某個時間段內曾出現抑鬱症狀,但卻常常未被識別。這一狀況的出現或許是因為患者對身陷抑鬱狀態感到難堪,或者醫生在治療中忽視了病人的精神問題。另外,抑鬱症狀與癌症治療過程中的若干副作用存在重疊,包括乏力、入睡困難、食慾下降及認知受損等,這也對抑鬱症狀的識別構成了挑戰。

  英國牛津大學醫學系的精神病學研究小組, 在分析了21151例癌症患者後發現,在癌症人群中,重度抑鬱的患病率比正常人群要高。該研究發現,肺癌患者中,重度抑鬱的患病率是最高的 (13.1%),其次是婦科惡性腫瘤(10.9%)、乳腺癌(9.3%)、直腸癌(7.0%) 和生殖系統腫瘤(5.6%)。這些患者中有73%的人沒有接受到抑鬱症相關的任何治療。

  英國維多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精神病學領軍人物David Kissane認為:“用抑鬱症管理的篩查和整合協作模型,發現了驚人的結果。如果伴抑鬱的癌症患者沒有意識到,也沒有接受治療會縮短壽命、降低生活質量、增加自殺的風險。”

  患者親友可以做點什麼

  作為腫瘤患者最親近的人,應當主動多跟患者溝通,並且幫助協調更和諧的家庭關係和社會關係,讓家屬和親朋成為能被患者感知到的身後力量。

  此外,造成很多腫瘤患者抑鬱的原因是失去自身的價值感,這時家屬可以幫助患者找到興趣愛好或者能作為精神支持的寄託,比如寫作、運動、旅行、公益等等,彌補自尊心和自信心,重新找回獲得感和在社會中的歸屬感。

  調查表明,抗抑鬱藥物對70%的抑鬱症患者有效。可見一旦出現抑鬱症狀,及時就醫,在專業心理醫生的指導下用藥、進行心理調適等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在癌症患者伴發抑鬱症常規的臨床治療中,以前常用三環類抗抑鬱藥,例如:阿米替林、丙咪嗓等。而近年來產生了多種新型抗抑鬱藥,常見的為5-輕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舍曲林,西普蘭,艾司西酣普蘭,目前臨床使用這類藥物較多。

  要注意的是,由於癌症患者本身用藥較複雜,在選擇抗抑鬱藥物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患者或親友在看心理醫生時,要全面說明癌症的治療情況,便於醫生在用藥選擇上做出準確判斷。

  照顧者也要重視心理問題

  癌症患者的照顧者往往承受著他人無法體會的心理壓力,除了身體的疲勞,還有心理上的難過、絕望、無助、恐懼等。照顧者除了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問題,更要關愛自己的身心健康。

  新里程美家可根據每位患者的個人情況,在全球範圍找到最適合醫院和專家,為患者提供定製化海外醫療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