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老妇人将传家宝换了10袋粮食,专家鉴定后说:稀世珍宝

抗日战争结束后,受战乱的影响,老百姓生活困难,粮食价格猛涨,不少人为了吃饱肚子不惜拿出家中的传家宝拿去换粮食。

有一天,山东一个老妇人走进了青岛一家商行,这个商行经营的种类非常多了,日用百货、粮食水果、玉器古玩都是他们的经营项目。不过,来这买东西的人大多数是买粮食的。老妇人进门后,四处张望,注意到站在柜台后一个掌柜,于是说:您这可以用东西换粮食吗?我男人曾经告诉我,可以用我手里的东西去换吃的。

当年一老妇人将传家宝换了10袋粮食,专家鉴定后说:稀世珍宝

“什么物件,我瞧瞧?”老妇人递过物件,掌柜的拿起来仔细看,这是一个类似于唐僧化缘用的饭钵,掌柜对古董没什么辨识,便问:“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这是啥,男人过世之前交给我的,说是传家宝,一个老物件,以前本来想传给儿子们,奈何两个儿子在打鬼子的时候死后,男人怕他死后我一个人活不下去,便告诉我可以用来换粮食,我现在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便来换吃的。”

“你要换多少粮食?”老妇人犹犹豫豫的拿出一个米袋子说:“能换这一袋子粮食吗?”“那您等一下,我去问问老板。”

掌柜去后院见了老板,将老妇人说的话复述了一遍,老板听完,亲自出来见老妇人。“大娘啊,我给你换十袋粮食吧,我让店里的伙计给您送家里去。”老妇人作势要跪下去:“您真是菩萨心肠,现在粮食这么贵,这个老物件换不到那么多啊。”老板一边扶住老妇人一边说:“您一丈夫去世了,孩子为国家捐躯,是我们的功臣,不能看着您没饭吃!”


当年一老妇人将传家宝换了10袋粮食,专家鉴定后说:稀世珍宝


送走老妇人后,掌柜替老板不值当,老板则说:“她那么不容易,就当为抗战烈士敬孝吧。”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老板想起了老妇人的饭钵,于是让人拿去给青岛市里一个懂古董的行家瞧一瞧,送回的消息是:这是一个稀世珍宝,是三千多年钱西周的一个青铜物件,制作非常精致,内底面还刻有大篆体铭文:“史孔作宝和子子孙孙永宝用”(根据这段铭文,这个物件最后被命名为“史孔和”)。老板本来是抱着好心给老妇人换粮食,没想的竟然得了这样一个宝贝,从此之后,商行将史孔和视为珍宝,不轻易示人。

当年一老妇人将传家宝换了10袋粮食,专家鉴定后说:稀世珍宝

1957年,被商行卖出的“史孔和”辗转进了故宫博物院,考古学家郭沫若给了这个文物极高的评价:“和”应该就是西周法定的计量器“合”,上有铭文更是让这件文物身价倍增,文物本身更是中国计量史上、农业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