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崛起的“書”與“事”——《大憲章》《獨立宣言》和革命

如果要把這三件大事放在一起說的話,那應該就是資產階級的崛起吧。

資產階級崛起的“書”與“事”——《大憲章》《獨立宣言》和革命

(《自由大憲章》的簽署)

《自由大憲章》屬於憲法性的文件,出現在1215年的英國。是當時的英國貴族、教會和市民聯合起來,逼迫國王簽署的——這是一種明顯的奪權行為,充分展示了中世紀歐洲政局的混亂狀況。

當時英王約翰在和法國的戰爭中頻頻失利,而為了戰爭從大貴族手中籌措了大量資金,這讓貴族很不滿意;同時,英王約翰還和教皇產生了矛盾,引起教會的不滿。中世紀歐洲各國的實際統治權從沒有被國王牢牢掌握,英王約翰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還惹怒了強大的教皇英諾森三世,被“奪權”也是正常的。

不過,在《大憲章》中,我們要注意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體:城市市民。

資產階級崛起的“書”與“事”——《大憲章》《獨立宣言》和革命

(歐洲城市自中世紀開始發展就非常迅速)

11世紀開始大發展的城市,在傳統的歐洲政治體系中狠狠的“插了一刀”。以往,教會、君主,以及貴族總能達成權力平衡狀態——但市民階層(以新興資產階級為主力)依靠貿易發展獲得了財富,並且逐漸得到了很多自治權(比如為數眾多的自由城)。《大憲章》雖然主要是貴族及教會主導,限制國王的權力,但同時也能看到市民階層也取得了“勝利”,比如其中有規定:全體自由民享有自由權、倫敦及其他各城市享有自治權……

所以,13世紀的《大憲章》,奠定了城市資產階級的崛起,為1688年的“光榮革命”鋪好了寬廣的道路。

和英國相比,傳統的歐洲強國法國,資產階級的步伐顯然慢了一些。

在傳統天主教會的控制下,法國教會和貴族實力很強。雖然資產階級已經崛起,但是在法國依然沒有什麼政治地位——這一點和英國確實區別很大。

所以法國大革命是有著歷史必然性的,資產階級對政治權力極度渴望,英國的光榮革命沒有流血衝突,當然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的話,資產階級也毫不畏懼動用武力。

所以,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主導的,武力奪權的代表性事件。這意味著資產階級已經成長起來,有足夠的實力進行“權力洗牌”。

至於說美國的獨立戰爭,算是資產階級最激進的奪權事件吧。法國大革命還僅僅是市民階層武裝暴動,進行一種社會變革。但是美國的獨立戰爭,則證明資產階級已經完全成熟,不僅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還可以系統性的構建一種有利於自己的政治模式,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

所以,單單就這三個事件來看,確實展示了資產階級一步步的成長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