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历史的车轮一直滚动着向前,不知不觉,我们的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回首过往岁月,几度风霜,几经坎坷,有过风雨飘摇的时刻,却也在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下安然度过。如今的祖国繁荣美好,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得不说,是人民群众坚定的拥护与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如果要说为新中国成立打下基础的,为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起到过推波助澜作用的,一定是我们为之骄傲的五四运动。

1919年一场由青年学生组织发起的爱国运动,不单单是学生,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都共同参与了,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对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不公平待遇提出抗议,是一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拉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从此之后,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不畏艰险,为了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不断努力,让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护国之心、意志之坚,在有识之士的积极领导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联合无产阶级,已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她的出现,给黑暗无助的国人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让中国的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为推动革命的成功提供了动力。

革命战争有流血也有牺牲,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会紧跟着冲上去,很多时候,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勇敢了,而是来自于对信仰的坚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九十多年过去了,再读夏明翰的这首就义诗,依旧能感受到他当时面对死亡的勇敢决绝以及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心。在战乱的年代里,是一个个如夏明翰一般的英雄烈士,一次次带给人民胜利的希望,一遍遍叙述着那个关于新中国的信仰,为信仰而战的他们从不退缩,从不后悔,终如夏明翰所说,虽然儿女无法看到母亲两鬓斑白,但母亲一定会替他们看到那些曾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所有的美好或许会迟到,但一定会实现。

14年抗战,我们看到的是用战士鲜血染红的国旗;是狼牙山五壮士高唱国歌的宁死不屈;是陈觉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的从容赴死;是王孝锡儿去也,莫牵连的诀别;是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人的使命;是江姐面对渣滓洞严刑拷打的坚韧······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不朽的灵魂,谁无父母,谁无子女,他们所做的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的父母子女,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在我心里他们从来不曾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在祖国的身边。

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大的转折点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之后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一步步扩大开放的范围,加快发展的步伐,最终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就有了深圳“一夜崛起”的佳话。国家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每个人都从中有所受益,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保障、公共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所有的一切都呈现极好的态势不断发展着。

总会在朋友圈看到一张照片,是开国大典那天,周总理站在天安门城楼凝望远方,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实现了建立新中国的目标,但是那时的祖国百废待兴,由于日军的破坏,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意味着接下去的一切都会很艰难,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都远远落后其他国家的我们,该如何寻求一条出路,现在想想那个年代的人们,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挖石油、造工厂;海外学者不远万里重回祖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隐姓埋名几十载,过草原、越荒漠,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做实验,只为了能够自主研发出属于我国的核武器,其中艰难可想而知,但也正是因为一个个前辈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让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核武器,在提高国际地位的同时也让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人的实力。犹记得开国大典那天,由于飞机的数量不够,周总理下令飞行员在广场上空飞两遍,现在的我们不仅拥有了自己的飞机,还有自己的航空母舰、潜水艇等等,如今的中国实力早已经不容许任何国家轻视,随着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迅速提升,中华民族已然自信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数十年无名烈士终于魂归故里,抗疫战士的奋不顾身,数十万战士为了保护祖国的安全,为了维护祖国的主权,无惧生死,“青山处处埋忠骨”,你们是英雄,无与伦比,尽管生命已经逝去,但你们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