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饃饃奶子”-山東人在新疆

初來新疆的時候,除了生活上有很多不適應之外,新疆人的方言也讓我費盡心思,使我不由感嘆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讓我費解的是新疆人說話,很多語句後面都帶有一個“子”字。用的最多的就屬給面子。什麼皮牙子、面肺子、烤腸子、揪片子、拉條子。尤其讓我搞不明白的就是新疆人把牛奶不叫牛奶,都說成奶子。一次,我問一個新疆朋友:牛奶叫奶子,那羊奶、馬奶叫什麼呢?他笑了一下說:也叫奶子呀!這豈不有點偷換概念的嫌疑?每天清晨,樓下有一老頭,總是大聲吆喝“饃饃奶子、饃饃奶子……”起初我驚呆了,誰這麼一大早就下流呀?敢如此囂張!爬到窗口觀看,才明白原來是賣饅頭和牛奶的。

記得剛來新疆,院子裡有一個很帥氣的小夥兒,一看就是個維族人,人們都叫他巴郎子,當然,有時我也這麼稱呼他。可奇怪的是,只要有維族小夥在的地方,人們都叫他們巴郎子,這我就百思不得其解了。難道所有維族男人都叫一個名字嗎?這樣豈不亂成三國了嗎?後來問同事,才知道“巴郎子”是“小夥子”的意思。我不禁悍然;看來這“巴郎子”和“奶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新疆的冬天很冷。可有一句話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卻被傳的火熱.那就是——“凍求子”!走在新疆的大街小巷,隨處都可以聽見這句話,大有取代問候語“你好”之勢。

如果把北京的罵叫“京罵”,陝西的罵叫“陝罵”,那新疆人的罵則可稱之為“疆罵”。它沒有京罵的那種大氣,也沒有陝罵的那種直率,但卻多了幾分含蓄。

新疆人把小偷不叫小偷,叫“賊娃子”。賊就賊唄,還帶了個娃子。給人第一印象聽起來好親切。彷彿在說:好孩子,如此不道德的職業,從新疆人的嘴裡說出,還真有點含蓄之美。

一說到“賣勾子”,你可別以為那是在推銷什麼好東東。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也以為是賣什麼東西呢,可仔細一看,說話那人什麼東西也沒有,只是一邊抱著電話,一邊在電話裡喊著:賣勾子。後來我問一新疆朋友,才知道這是一句罵人的話,我當場暈倒。不禁感嘆,別看新疆人熱情豪爽,可這罵起人來卻格外含蓄,不知不覺中已被罵的入木三分了。

更絕的是在新疆要是有人喊你勺子,你可不要滿世界給他找勺子去。那是在罵你,是“傻瓜”的意思。看來以後在飯店吃飯時要多注意口語表達,免得捱揍。

中國文化深厚,地域遼闊。各地都有各地所特有的地方語言。在一個地方呆的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被當地的文化同化掉。一個人在北京呆久了,會被“京化”,在陝西呆久了會被“秦化”。而我彷彿也正走在被新疆人“疆化”的路上。

我愛著新疆這片神聖的熱土,愛這裡湛藍的天空,愛這裡豪爽的人民,愛這裡濃濃的遊牧文化。

“饃饃奶子”-山東人在新疆
“饃饃奶子”-山東人在新疆
“饃饃奶子”-山東人在新疆
“饃饃奶子”-山東人在新疆
“饃饃奶子”-山東人在新疆
“饃饃奶子”-山東人在新疆
“饃饃奶子”-山東人在新疆
“饃饃奶子”-山東人在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