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 爱国教育系列(三) 她牺牲在黎明前——江姐

第一次读到江姐的故事,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看的一部小说《红岩》,里面有很多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小萝卜头、华子良、双枪老太婆,当然还有江姐!今天发文,缅怀一下,以下部分内容来自百度。

一、出生贫苦,少有志向

江姐,原名江竹筠,别名江雪琴,生于四川自贡的一个农民家庭,她的父亲长期在外漂泊、流浪,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出身城市、不会种地的母亲带着女儿和儿子,在农村勉强度日,八岁时家乡发生大旱灾,江竹筠跟着母亲到重庆投奔亲戚。

1939年,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她进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的工作。

清明祭英烈, 爱国教育系列(三)    她牺牲在黎明前——江姐

1941年秋,江竹筠受党组织指派在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单线联系沙坪坝一些高等学校的党员和新市区的女党员同志。当时日本飞机经常来袭,军统特务机关就在附近,而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熟。

1943年,江竹筠接受党组安排,与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假扮夫妻,在强烈的革命责任感的驱使下,江竹筠自然地和周围的人们交往,不露破绽以掩护彭咏梧顺利开展工作。

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清明祭英烈, 爱国教育系列(三)    她牺牲在黎明前——江姐

中间是儿子彭云,也很有才华,大家自己搜一下

二、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上级党组织决定川东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搞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和根据地。1947年11月,江竹筠和彭咏梧一道去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没过多久,彭咏梧在云阳、奉节武装暴动时牺牲。

江竹筠回重庆向川东临时工委汇报情况时,临委再三劝她留在重庆工作,可是江竹筠仍然坚持到丈夫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清明祭英烈, 爱国教育系列(三)    她牺牲在黎明前——江姐

然而由于叛徒出卖,6月14日,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

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

“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清明祭英烈, 爱国教育系列(三)    她牺牲在黎明前——江姐

其实江竹筠刚入狱时,“江姐”这个称呼还没有叫开。当特务提审江竹筠时,大家很关注,不知道这位身材瘦小、身高只有1.45米左右的女同志能不能顶住敌人的酷刑,会不会像人那样叛变。

直到特务才把江竹筠架回牢房。难友们纷纷隔着牢门向外张望。江竹筠的十指血肉模糊,明明白白地显示出她的坚贞不屈。有早与江竹筠熟识的年轻同志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声:“江姐!”从那以后,难友们无论自己的年纪比江竹筠是大是小,都统一喊她“江姐”。

三、坚贞不屈的江姐

江竹筠在敌人一个多月的酷刊审讯中,守口如瓶。重庆行辕二处处长、特务头子徐远举只得感叹地说,“共产党厉害就厉害在这些地方,彭咏梧死了,看来江竹筠也死心了。”从此结束了对江竹筠的审讯。

清明祭英烈, 爱国教育系列(三)    她牺牲在黎明前——江姐

后来,罗广斌在给党组织的报告中写道:“江竹筠受刑晕死三次,杨虞裳失明月余,李青林腿折残废,是每个被捕的同志所共同景仰的。江竹筠曾说过,‘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在被捕同志们当中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四、牺牲在黎明前

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年仅29岁。

清明祭英烈, 爱国教育系列(三)    她牺牲在黎明前——江姐

川剧《江姐》演出现场

一身蓝旗袍、一件红线衣、一条白围巾……是江姐留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但英勇如她,伟大如她,令人扼腕,更令人敬佩不已!

清明祭英烈, 爱国教育系列(三)    她牺牲在黎明前——江姐

欣慰的是,她的儿子彭云幸存了下来,很有才华,他的孙子彭壮壮,也很有成就,大家可以自己搜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