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領導人轉向二戰期間的病毒危機啟發

最近幾天,世界面臨著自上次真正的國際戰爭以來可能最嚴重的威脅。幾位世界領導人呼籲人們展現那些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的無畏精神。


一些人對一個“看不見的敵人”發出了警告:這個敵人可能會導致死亡、破壞世界經濟並造成社會問題。另一些人說,做這樣的比較是沒有幫助的,它們只會增加對冠狀病毒的恐懼。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名字、地點和戰役勾起了許多人的情緒:阿道夫·希特勒、約瑟夫·斯大林、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溫斯頓·丘吉爾。奧斯維辛、珍珠港、中途島和斯大林格勒,這些地方也會有與之相關的情感。事件也會帶來情緒:列寧格勒保衛戰、德國對倫敦的閃電戰、盟軍對德累斯頓的轟炸,以及對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轟炸。據估計,有8500萬人死於二戰。這種冠狀病毒已造成數萬人死亡。有些人擔心這些比較是有用的還是隻是一種比喻。


世界各國領導人呼籲採取行動。德國總理默克爾出生於二戰結束十年後。她在當時受前蘇聯影響的東德長大。上週,她在電視上對她的同胞講話。她說:“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的國家就沒有面臨過要求這樣做的挑戰。統一行動。”美國總統川普稱自己是“戰時總統”。他曾使用或表示將使用已有70年曆史的《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來應對醫療用品和口罩、呼吸器等設備的短缺。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和許多媒體評論作家都敦促他利用這一法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似乎回憶起她在戰爭期間駕駛軍車在英國的年輕時光。她說:“在這樣的時刻,我想起我們國家的歷史是由人民和社區團結一致創造的。”


到目前為止,意大利死於冠狀病毒的人數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意大利總理孔特星期六在電視上說,他將加強國家對人員流動的限制,關閉除食品和藥品供應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

他說:“我們面臨的是這個國家自二戰以來經歷的最嚴重的危機。


救援計劃、就業和技術對於讓人們繼續工作和重要產業繼續運轉的問題,各國政府的反應各不相同。一些西方國家啟動的救援計劃讓一些人想起了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在二戰結束後重建歐洲的150億美元計劃。


今天,現代經濟不僅依賴金融資源,而且還依賴互聯網來連接政府服務和企業。有些人想知道如果互聯網崩潰會發生什麼。他們說,這種情況很像使用原子彈,造成無法想象的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