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DC-DC電源管理中的EMI干擾問題

選擇合適的開關DC-DC降壓電源器件,同時將EMI干擾的影響降至最低,這似乎是一種平衡。本文講述關於如何使用ADI的新型集成穩壓器來達成這一設計目標的想法。

在電子系統和設備設計中,開發人員總是會遇到電磁干擾(EMI)。選擇合適的開關DC-DC降壓調節器,同時將EMI降至最低,這似乎是一種平衡。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什麼是EMI,以及如何使用Analog Device的新型集成穩壓器的應用來降低電源管理電路中的EMI。我們還將看到這種特殊的DC-DC降壓穩壓器如何與業內其他同類產品競爭的。

什麼是EMI?

EMI是從開關電源和其他電源所產生的有害能量的一種形式。不受控制的EMI干擾不僅會干擾其他電氣設備,而且有可能會違反FCC的規定。

在電路,模塊和組件附近的環境中,這種EMI電噪聲會影響敏感的通信設計,例如RF和其他音頻設計。

使用5 V DC的電子設備和設計在汽車,電信,工業,醫療,計算機和軍事等應用中非常普遍。通常,電路會使用降壓穩壓電源(Buck電源)從系統電源獲得所需的5 V輸入,或者從更高的電壓源中進行轉換得到。

如何降低DC-DC電源管理中的EMI干擾問題

LT8648S的輻射EMI性能和傳導EMI性能。圖片由ADI提供

但是,開關穩壓器很容易通過傳導或輻射產生EMI輻射。傳導的EMI輻射遵循導線和印刷電路板(PCB)的走線,從而影響產品電路。

整個電路都會產生EMI干擾輻射,但不幸的是,直到完成整個印刷電路PCB板組件(帶有完全填充組件的PCB)後,才能對它進行全面測試。如果無法通過EMI測試,則需要重新佈局PCB,而一般來說這樣做的成本很高。

如何降低電源管理電路中的EMI干擾

為了降低開關穩壓器中的EMI,開發人員可以添加外部分立電路或金屬屏蔽。設計人員還可以使用集成穩壓器(如Analog Device的新型LT8648S)來實現降壓並降低EMI。

LT8648S是一款同步降壓型(Buck)DC-DC穩壓器,基於第二代專有的靜音開關架構,具有一個內部旁路電容器以降低輻射EMI。電容器將吸收多餘的EMI電流(在充電模式下)。此外,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建議的PCB佈局,通過在調節器附近添加兩個小的1微法(uF)電容器來進一步降低EMI。

如何降低DC-DC電源管理中的EMI干擾問題

LT8648S的典型應用。圖片由Analog Devices提供

這種穩壓器接受3 V至42 V的輸入電壓,並支持1 A至15 A的輸出電流,適用於汽車,工業和通信系統。它可以在高頻下實現高轉換效率(在1 MHz,12 VIN至5 VOUT時高達95.5%的效率以及在2 MHz,12 VIN至5 VOUT時高達93%的效率),有助於通過CISPR 25的 5級(Class 5)的EMI峰值限制。

此外,該電源可以通過不同的連接引腳32的方式來設置為能夠在四種不同模式下運行。

突發模式(Burst mode)操作:將引腳接地,這將降低靜態電流(待機);

強制連續模式(FCM,Forced continuous mode):使該引腳懸空(未連接任何東西)以實現快速瞬態響應並控制開關頻率的諧波;

擴頻模式(Spread spectrum mode):將引腳連接至高電壓或高於3 V,以進一步降低EMI輻射;

同步模式(Synchronous mode):將引腳連接到外部時鐘,該時鐘將與源同步並在FCM中運行;

該穩壓器採用36引腳7mm×4mm LQFN封裝。

LT8648S在降壓型穩壓器級中如何運作?

對市場上的DC-DC降壓型穩壓器進行的快速調查將顯示,存在許多具有不同參數的選擇。

有些具有正確的電壓,但輸出電流很小(TI TPS62000系列的電流小於1 A)。 Maxim為uSLIC系列提供了可變的輸出電壓,但其最大輸出電流為2A。Pololu提供了另一種型號,其輸出能力為5 V和15 A,但尺寸較大(與LT8648S相比,Pololu D24V150F5的尺寸為43 mm x 31 mm ,即7毫米x 4毫米)。

如果您需要高輸出電流支持,TI的TPS546D24A DC-DC穩壓器可提供40 A的輸出電流(級聯4個可提供160 A的輸出電流),但輸入電壓限制為3 V至16V。其封裝尺寸為7 V毫米x 5毫米與LT8648S相當。

如何降低DC-DC電源管理中的EMI干擾問題

LT8648S的引腳配置和封裝尺寸。 圖片由Analog Devices提供

除了電流和電壓,還有EMI合規性問題要處理。 LT8648S可以通過集成電容器幫助解決EMI法規遵從性問題,並且仍然適合於非常小的封裝。 它的工作溫度範圍為-40°C至125°C,超過了大多數商業級解決方案的要求。

如果您希望控制EMI,那麼LT8648S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在設計中管理EMI的其他方法有哪些?請在後面的評論中分享您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