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翼虎投資餘定恆:當下投資,首選好股票,其次別倒在黎明前

本刊記者 劉增祿


疫情終究會過去,經濟終將恢復,只是循序漸進或是大破大立上的形式差別。可以肯定的是,全球量寬的趨勢不會變,新的產業趨勢必將到來,需要找出的就是誰能在這種趨勢下生存並做強。
在國強民強的大趨勢下,自2019年開始,我們基本維持了高倉位的操作,雖然今年年後因疫情影響,全球股市均出現了較大的波動,但國內對疫情的控制明顯更為有效,且此前金融市場也做了去槓桿化,因此,我們認為國內不太會像海外一樣出現系統性風險,目前我們對倉位並未進行大的調整。當然,再往後看的話,仍需要關注全球疫情的控制時間,如果時間過長,我們也會做一些風控。

2018年,在去槓桿的收官階段,我們也進行了及時的應對,採取了相對保守的防禦策略,主要佈局了醫藥、消費和港股的教育企業。但因政策在醫藥和教育領域頻現“黑天鵝”事件,導致我們當年出現了近25%的歷史最大回撤,而此前我們最大的回撤幅度不到11%,可以說2018年是對於我們來說最困難的一年。隨著時間步入2018年底,國內去槓桿化進入尾聲,市場的底部逐漸探明,當時我們因為個別產品接近預警線,而公司的產品管理是複製策略,因此在2019年初期,倉位受到了一定限制。不過,雖然錯過了市場前期最猛的20%的漲幅,但我們採用企業再造的極限思維進行了防守反擊和基於產業趨勢的成長精選雙輪驅動的策略,後期仍獲得了很好的表現,截至年底,我們的平均收益在35%左右。


進入2020年,年初基於極限思維策略的機會明顯減少,但貨幣較2019年更為寬鬆,產業趨勢也更加明朗,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了已經長期積累研究的人口老齡化、科技、氣候環境和消費四大領域,並對此進行了中長期佈局。

見證 翼虎投資餘定恆:當下投資,首選好股票,其次別倒在黎明前
對於美股市場,我認為,其實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的復甦基礎並不紮實,美股的十年長牛,主要是由流動性所推升,本身就存在調整的需求。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相較之前的SARS顯然更為棘手,因此也加速了市場出清的過程。因美股金融市場和企業的槓桿率均處於歷史高位,股市、債市相繼出現了流動性擠兌的情況,但隨著美聯儲持續的大規模QE,目前流動性危機已基本解除,市場連續大幅下調的風險已經很小了,接下來需要面對的主要還是疫情的擴散以及擴散所帶來的經濟衰退而引發的市場調整,這個調整過程可能會比較緩慢,但也會很漫長。美股前期的巨大跌幅部分由股、債內部槓桿的去化和擠兌造成,近期對因流動性產生的超跌市場已在修復,後期會跟隨基本面的情況進行緩慢調整。
分析目前各個國家的疫情發展趨勢,我認為不同的國家及地區處在不同的階段,歐美應該接近國內2月底的頂部階段了,但亞非拉則可能還處在我們2月初的時候,考慮到這些國家的治理能力、檢測能力、防護能力,見頂的週期很可能比我們更長。對於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的國家,現在要面對的是無症狀感染者和治癒後患者的二次復發,因新冠肺炎病毒遺傳物質是單鏈RNA,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變異的可能性較大,且溫度的提升也並未明顯抑制病毒的傳染,所以在疫苗研製出來以前,尚不敢輕易斷言疫情已經控制住。

此次疫情因傳染性極強,控制的方式也比較極端,對經濟、社會、生產和消費活動所產生的衝擊都是極大的,尤其消費服務佔比較高的國家衝擊也會更大。從目前疫情發展的態勢來看,今年全球經濟大概率需要下調兩個點左右接近零增長,國內因疫情控制較好,且動員能力較強,恢復的動能也會更強一些。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和疫苗出來以前,當下進行判斷超過三個季度以上的經濟增速是比較困難的。只能在假定全球疫情在三季度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疊加國內貨幣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的情況下,今年國內經濟會有恢復到5%以上的潛力。當前國內最需要警惕的風險點主要還是佔GDP比重接近20%的出口,假如疫情延續三個月以上的話,則很多企業可能存在破產的風險,就業會引發較大連鎖反應,甚至是系統性風險。政府當下需要快速的出臺政策來維繫這些企業的生存,一旦關停則很難再恢復,畢竟這後面所對應的是2000多萬的就業,1億以上人口的生存需求。

股票價值的本質是基於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低迴報對應低估值,低估值只能說安全邊際更強一些,並不能去推演一定會上漲。且在過去20多年的全球化進程推動下,全球經濟已經是共同體,雖然國內出口佔GDP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但短期影響仍很顯著,過去經濟的下滑是循序漸進的,而此次疫情影響下,各國的經濟呈現斷崖式下滑,股價=EPS×PE,整體來看,EPS的斷崖式下滑可能很難抵消流動性推動下的PE上行,但不受影響的行業則會不太一樣。


放眼全球投資領域,對於疫情率先得到控制、且擁有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和政策可調整空間更大的中國,其資產無疑是最具投資價值的。從市場的選擇來看,調整幅度大的中概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的港股和A股都已具備了很好的投資機會。從行業和個股的佈局來看,我們仍聚焦在科技、消費、老齡化、新能源四個領域並對其進行了中長期的佈局,但對於出口佔比較大的細分子行業公司短期則會進行迴避。此外,因這次疫情受到嚴重影響,但可能會加速行業集中的細分領域及個股也會成為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從疫情爆發至今,無論是其傳染力、對溫度的不敏感、對身體的傷害、還是其復陽的比例均超出了預期,而且目前並未看到明顯的阻斷方案。基於目前經濟、社會、生活受到的各種斷崖式影響來看,不排除會將本已負債累累,且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還未見到因新技術變革而改變的全球經濟體拖入衰退乃至蕭條的境地,假如在這種預期下,首先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就是活著。但疫情終究會過去,經濟終將恢復,只是循序漸進或是大破大立上的形式差別。可以肯定的是,全球量寬的趨勢不會變,新的產業趨勢必將到來,需要找出的就是誰能釋放政策的空間更大,誰能在這輪寬鬆中率先恢復,誰能抓住新一輪的產業趨勢。這才是中國及中國資產最值得下注的。

對於投資者的建議,我認為首先我們要選到好股票,其次是在黎明前不要倒下。從翼虎投資成立十三年來的經驗來看,個人和機構會有一些差異,無論是資金性質還是資金的期限,對於個人來說只要保證兩點:首先決不加槓桿,其次選擇能產生自由現金流實現自我內循環增長的好企業,在此基礎上在時間的長河裡越跌越買會有好的收穫;而對於機構來說,在考慮適合的倉位管理、行業分佈、及匹配資金的性質的基礎上,對於優質企業當然也是越跌越買了。
每個市場、每個行業在不同的階段均有優秀的公司值得投資,在A股和港股市場的消費、醫藥、互聯網、先進製造等領域優質的企業佔比會相對更高一些,現在科技企業佔比也在逐步地提升。對於中國的優質企業需要從產業在中國、需求在中國,走向產業在全球、需求在全球,並通過提質增效增強品牌力和盈利能力,提升在全球的定價權,在這個實現的過程中比較優勢自然會出來,國際資本也會逐步湧入。但當下,我仍想說一句:“要對未知充滿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