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亿八千万的庚子赔款,被11个国家瓜分,多出了哪三个国家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的默认下发展达到了高潮,

代表着清政府正式向西方列强开战,但是战争的结果对清政府是不利的。到八月中旬,也就是八月十三日的时候,列强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北京城下,眼看着北京城已经成为敌人的囊中之物了。战局非常凶猛,仅相隔一天,整个北京城就被列强侵占了。慈禧见状赶紧收拾行李,带着光绪以及后妃们进行了逃亡,最后由清政府派大臣出面和联军和谈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九亿八千万的庚子赔款,被11个国家瓜分,多出了哪三个国家

清政府再次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西方受害国家支付本金利息共计九亿八千万两白银赔款,此笔款项被称为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

九亿八千万的庚子赔款,被11个国家瓜分,多出了哪三个国家

庚子年,义和团运动严重侵犯了洋人在华的利益,早日铲除这个眼中钉就成了列强们共同的目标。因此西方列强组织了八个国家的军队,以协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对华发动了侵略战争。这口号打得响亮,实际上一个个狐狸尾巴都快藏不住了,打倒义和团,再趁机勒索清政府,这一石二鸟之计,可谓十分凶残,当时列强的野心太大了。

九亿八千万的庚子赔款,被11个国家瓜分,多出了哪三个国家

发动“八国联军清华战争”的成员主要来自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这八个国家。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义和团运动只不过是他们进攻的一个借口,清朝的这顿美餐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了。

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并不单单只和参战的八国进行条约的签订这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实际上参与那次签订活动的一共有十一个国家,除了参加侵华战争的八个国家外,在和谈之时还增加了三个国家,分别是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虽然这三个国家没有参战,但是这三个国家是以受害国的身份参加了不平等条约的签署。这很明显就是想强行分得一杯羹。

九亿八千万的庚子赔款,被11个国家瓜分,多出了哪三个国家

列强们索要赔款的理由很简单。自己国家的军队参战了,上战场就会有损失,那么这个损失就由你们清政府来解决吧。当时这十一个国家就向清政府提出了高达4亿5千万两白银“受害国”的军费和损失费。因为钱比较多,怕清政府一时之间拿不出来,所以还特地宽限了日期,列强们是不会那么好心的,宽限时日是只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财利益。当时加上所有利息,清政府要赔款9亿8千万两白银。这些钱肯定不是平分,其中俄国占比最高,而像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这种只是作为受难国身份参与的则相对较少。

清政府为了筹集这笔庚子赔款,将每年需要缴纳的2121万余两白银分摊到各省,从而引起了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在偿还该赔款的过程中,汇率发生变化,银价跌落,但是各国坚持“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于是清政府又继续向西方银行借款,并且在伦敦发行债券筹款。

列强主动退款

九亿八千万的庚子赔款,被11个国家瓜分,多出了哪三个国家

后来美国主动提出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部分庚子款缓付了5年,其中德国和奥匈帝国因为在一战中是战败国,所以支付给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庚子款取消。1924年以后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先后声明退回庚子赔款剩下的金额,并且订立协议,退回的钱作为对中国教育文化事业,或者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

九亿八千万的庚子赔款,被11个国家瓜分,多出了哪三个国家

美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建立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专门用来培养清华学生去美国留学。清朝灭亡之后,这笔钱继续用来选拨赴美留学生。随后,英国,俄国等国也开始拿出庚子赔款用于教育。其实对于庚子赔款数额,各国核算的实际损失都有虚报,浮报的现象,后来中国驻各国的使臣国就这一情况与签约国沟通,大部分签约国承认有浮报冒报的现象,并且答应中国退款,但是具体退款金额无从统计。

九亿八千万的庚子赔款,被11个国家瓜分,多出了哪三个国家

庚子赔款的退款大部分用在了发展中国教育,培养人才方面。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就是第二批庚子赔款资助留美的学生,和胡适一起留美的还有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美国的良苦用心的学习计划得到了很好的收获,中国赴美的留学生年年增加,并且很多中国的留学生对美国非常认可,从而影响到下一代,以至于到现在,依然有大批中国学生向往去美国留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