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脑中“植入”一个杀毒软件。

《大潜能》| 李南南解读,来自得到每天听本书,知识分享,源于生活。

关于作者

肖恩·埃科尔,哈佛心理学导师、哈佛幸福课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在哈佛大学赢得了12次杰出教育奖。肖恩关于幸福和潜能的研究登过《哈佛商业评论》的封面,他的TED演讲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演讲之一,浏览量超过1500万次。

关于本书

这本书写给所有处于瓶颈期的个人和企业。如果你一个独自追求成功、希望突破自我的人,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果你希望从他人身上获取能量,那么你应该来看看这本书。

核心内容

第一,为什么融入群体,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我们的成功?

第二,应该怎么更好地融入群体协作?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为你解读的书叫《大潜能》。这本书主要说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借助群体的力量获得成功?

按照惯例,咱们应该先说内容。但是今天,我想先说说这本书的来历。因为它的来历太有趣了。这本书,源于哈佛大学里的一次裸奔。是的,你没听错。整本书的思考,都源于这次裸奔。

这要从哈佛大学的一段历史说起。当年,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的儿子,因为和朋友在哈佛大学裸奔而被捕。后来,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裸奔居然成了哈佛学生的一项自发活动。学生们还给这个活动起了个名字,叫原始尖叫仪式。每年冬天,期末考试前一天,学生们都会聚集在学校里一个叫莫尔大厅的地方。然后脱光衣服,在校园里一边狂奔,一边尖叫。

这个莫尔大厅,其实就是大一新生的宿舍楼大厅。而这本书的作者,恰好就是当年其中一个新生。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先是特别震惊,然后又特别兴奋。他想到,人这一辈子,能有几次机会在哈佛大学里裸奔呢?大概就这一次,错过没准后悔一辈子。想到此处,他马上回到宿舍,脱光衣服,准备冲进裸奔的队伍里。

但是,很不幸,因为缺乏经验。他遇到了三个严重的问题。第一,当时是冬天,裸奔不应该脱鞋。冰冷的地面让双脚寸步难行。他想回去穿鞋,又发现了第二个问题。宿舍的门禁卡和身份证,都落在了裤兜里。他根本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上。紧接着,他又发现了第三个,最严重的问题。当他走到宿舍楼门口时,裸奔的大部队已经跑远了,他要是独自去追,就变成了唯一一个落单的裸奔者。他无论如何也迈不出这艰难的一步。

当然,前两个问题,是技术问题,无可挽回。但问题是第三个,完全是个人意愿。事后,作者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裸奔这种极端事件,一定要很多人一起参与呢?为什么成群的裸奔者,能跑得那么远?落单的他,却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换句话说,群体和成功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必然联系?

注意,作者可没把这件事当成儿戏,而是开始了很严肃的研究。他发现,类似的现象,原来一直存在。比如,美国有个权威杂志,叫《实验社会心理学》,里面提到一项研究。说的是,假设你正在看一座山,有朋友陪在你身边时,你会觉得,这座山的陡峭程度,降低了10%-20%。注意,即使你的朋友是在看别的地方,他仅仅是陪在你身边,你就会产生这种感觉。

再比如,作者调查了大量的哈佛毕业生。结果发现,长期成就和个人属性,比如成绩、学分、家庭财富,等等这些因素,只有很微弱的关联。在所有因素中,跟个人的长期成就相关性最大的,是一个叫社交敏感度的指标。也就是,这个学生有多看重群体联系,愿不愿意跟别人共享信息。

那么,所有这些研究,这是不是说明,成功和群体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注意,作者的命题是,不管你是否擅长协作,只要你身在群体中,不是孤军奋战,你就更容易获得成功。顺着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假如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又该怎么改善自己的协作网络,让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获得开发呢?作者针对这两个问题,做了多年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理论,这就是咱们今天说的这本《大潜能》。

这本书的作者,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他也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导师,著名的哈佛幸福课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快乐竞争力》,是心理自助领域的畅销书。

接下来,我将分成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说说,为什么融入群体,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我们的成功?第二部分,我们再说说,应该怎么更好地融入群体协作?

第一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为什么融入群体,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成功?说白了,就是不要搞个人英雄主义,别光想着表现自己,要融入群体。在乍一听这个命题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很像我们经常转发的那种心灵鸡汤。你可能也有这种感觉。毕竟,人多力量大,一个好汉三个帮,类似的大道理,我们早就听说过。

其实,鸡汤本身没什么问题,关键在于,这个鸡汤,能不能被你吸收。比如,告诉你,你要善良,善良对你有好处。这本身是一句鸡汤。但是,假如能更进一步,告诉你善良和收益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是怎么发生的?其中的逻辑链条什么样?那它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份真正有用的行动策略。同样,要想明白,为什么群体更容易导致成功,我们得先找到一个过硬的佐证。

在书中,作者展示了很多群体和成功之间的关联案例。但是我觉得,在这些证据中,最有力的恰恰不是这些案例和数据。而是作者引用的一个进化论观点,这个观点叫作群体选择。也就是,自然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群体为单位展开的。它选出的不是更适合的个体,而是更适合的群体。

群体选择本身是一套复杂的理论,咱们不细说。咱们通过一个小故事,大致了解一下。它说的是萤火虫的发光现象。我们都知道,生物进化的最高目的是繁衍。而对萤火虫来说,完成这个目的,主要靠发光。雄性萤火虫通过发光,来吸引雌性。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最佳的发光策略无非两种,要么做第一个发光的,要么找一个同类少的地方,自己发光。总之,要保持竞争意识,要确保自己是最显眼的。但事实是,萤火虫从来不这么做。它们往往是聚集在同一颗树上,同时发光,把这棵树照得像发光的圣诞树一样。

科学家专门研究过这个现象。结果发现,当一只雄性萤火虫发光时,获得雌性回应的概率只有3%。但当一群雄性一起发光时,雌性回应的概率,高达82%。注意,是每一只雄性萤火虫获得回应的概率,都提高到了82%。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萤火虫体内有一套生理感应机制,让它们能够准确的探测到同类发光的时间,准确度精确到毫秒。这个感应机制,就是为了确保,你能跟同类分毫不差的一起发光。你看,进化用上千万年的时间,塑造出了这个功能。而这个功能本身,对应的就是群体选择。它是为确保,所有萤火虫一起发光而进化出来的。

换句话说,生物的很多功能,它们本身就是为了适应群体选择而进化出来的。假如只有一个个体,这种功能根本没用,就像萤火虫的感应机制一样。但假如是一个群体,这种功能就会带来巨大的红利,个体也会因此获得巨大的收益。

简单说,过去我们都认为,要想成功,要想让个人利益最大化,必须要保持竞争意识,要尽可能的去争抢资源。但是,站在群体选择的角度,你会发现,生物的很多功能,不是为了自己好,而是为了大家好。同时,只有大家好,你才能真的好。

在这本书里,作者还引用了一个实验。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也就是《正义之心》这本书的作者。他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的对象是母鸡。假如你想培养出一只最能下蛋的母鸡,你该怎么办?按照通常的设想,母鸡的下蛋能力是可以遗传的,我们可以一代代优中选优。也就是,找一群最爱下蛋的母鸡,关在一个笼子里。这么繁衍几代之后,应该就会产生一只最能下蛋的母鸡。

但事实正好相反,研究人员发现,爱下蛋的母鸡往往攻击性很强。它们聚在一起,整天忙着互相斗,死的死,伤的伤,根本顾不上下蛋。后来,研究人员换了个思路,不选拔单个的母鸡,而是选母鸡群体。也就是,先随机分组,然后看看哪个笼子里集体产蛋量最高,就对这个笼子集体育种,让它们的后代还在一起。结果发现,这个思路是对的。几代下来,优秀母鸡集体的产蛋能力,一代比一代强。

作者是想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假如一个群体中,每个人都想争着当第一,都抱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那么长期看,反而谁都成不了第一。相反,假如你跟着群体一起演化,更有可能成为第一。换句话说,想成为那只最能下蛋的母鸡,就必须融入群体。

当然,不光是对萤火虫和母鸡来说如此,在人类身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个趋势更明显。因为人类是更高级的群体动物。我们也有着更高级的群体本能。

比如,报复,这就是一种对群体有利的行为。站在个体的角度看,这个行为其实很奇怪。你看,假如别人欺负了你,你去报复。无非是两个结果,要么你赢了,出了一口恶气。要么你倒霉,又挨了一顿揍。但不管是哪个,它都没法给你带来切实的收益。那么,这个情感,为什么没有被进化淘汰掉,反而被保存到了今天呢?

这时,只要我们站在族群的角度,你就会发现,报复其实是一种有利于群体的行为。因为报复的本质,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震慑机制。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一个群体中,不存在报复行为,会变成什么样?在没有法律约束的远古社会,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极少数人仗着力气大,恃强凌弱,把一个族群的资源,死死攥在自己手里。然后好人整天受气。这样的族群内部,它怎么可能有凝聚力?遇到困难很可能不堪一击,到头来,谁都好不了。

但是,假如这时,把报复这个行为引入,情况就不一样了。只要有人会产生报复行为,哪怕只是极少数,它也会对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产生震慑作用。有句话叫,仗义每多屠狗辈。这些屠狗辈,其实就是族群里的杀毒软件。他们牺牲的是自己,但却用这种方式,维持了整个族群的内部平衡。族群稳定发展,个人才能活得更好。

其实,说到这,作者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既然大自然把我们塑造成了群体动物,并且赋予了我们这么多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发挥作用,对群体有利的本能。我们就应该享受由同类带来的群体红利,不应该浪费它。

我们经常说,要想做成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其实,这三个因素,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群体带给我们的红利。当然,作者并不是排斥竞争意识,也不是让我们利用群体红利,坐享其成。他是想说明,只要你身在群体中,就一定会享受到群体的红利。这是个客观结果,和主观动机无关。当然,身在群体中,你还能获得很多其他的好处。比如更充分的信息,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帮助,等等。这些收益而易见,咱们就不多说了。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群体和成功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简单说,人类是群体动物,我们的很多能力,就是为了让群体变得更好。而在更好地群体中,我们也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二部分

到这一步,我们已经明白了群体和成功之间的联系。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要更深入一步,说说怎么才能找到那个,最适合我们的群体,把群体带给我们的收益最大化。

注意,作者说的是,最适合的群体,而不是最好的群体。最好的群体很好理解,就是最优秀、最突出、成就最高的。那么,什么叫最合适的群体呢?简单说,就是那个能带给你超级回弹力的群体。

你可以设想一下,在玩蹦床的时候,假如一个人蹦,你能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固定的。但是,假如一群人一起蹦,只要你找准时机,就有可能利用别人制造出的弹力,蹦得比原来高得多。这个由别人制造出来的强大的弹力,就叫超级回弹力。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带给你超级回弹力?显然,未必是一群最会玩蹦床的人。但他们一定是,能跟你保持恰当的频率,恰好能为你提供弹力的人。也就是俗话说的,贵人。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遇贵人需要机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打造自己的贵人网络。也就是,每个人都未必给你带来切实的利益,但是他们加到一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你的成功几率。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供了很多方法。我从中挑选了两种比较重要,也是作者本人比较推崇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建立自己的三层式社交网络。也就是,在自己的社交体系中,建立三类人脉。

第一类,叫作支柱。也就是那些坚定不移的支持你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会站在你这边。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拉帮结伙,搞小团体吗?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这些人其实更像一个默默支撑你的系统。就像在生活中,家庭的作用一样。

以前曾经有学者搞过一项研究,说人到底为什么要结婚?过程咱们就不细说了。总之,最后的结论是,婚姻除了能提高你抵御风险的能力,能让你生儿育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让你找到自己的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翻译过来,意思是超越自我的,更远大的目标。也有人把它理解成,更好地自己,或者更值得被爱的自己。

同样,在职场上,假如有一群一直支持你,站在你这边的人,因为他们的期待,你也很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值得被期待。这就是支柱的作用。

第二层人脉叫作桥梁。也就是,能像一座桥梁一样,把你的眼界拓宽到另一个领域,把你的人脉延伸到另一个圈子里的人。他们未必是你的好朋友,很可能都是一些弱联系。但是,千万别小看这些弱联系。曾经有一份统计数据,说一个公司里,80%的重要岗位,都不是对外公开招聘,而是通过别人介绍的。在庞大的弱联系网络里,我找你,你找他,实现关于职位信息和匹配人选的配对。

除了延伸你的社交边界,桥梁型人脉还能给你带来认知上的启发。因为他们往往来自不同的专业。我们经常说,天才需要灵感。但是,灵感到底从哪来呢?其实,仔细揣摩这个词,你会发现,灵感这两个字,本来就隐含一层意思。那就是,你是信息的接受者。外来信息在你的大脑里,经过加工,变成了灵感。换句话说,要想获得灵感,首先得有大量的输入。怎么输入?很明显,你要不断走出自己的认知边界,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这就是桥梁型人脉的作用。

第三层人脉叫扩音器。也就是,你身边那些让你钦佩的高手、大师、前辈。总之,一定是你认可、钦佩的人。这些人的作用,就是用他们的经历,在你的大脑里植入一个杀毒软件。一旦有一个消极的坏念头进入你的大脑,你马上就想到这些钦佩的人,想想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然后利用这些积极的想法,把坏念头赶出去。这是扩音器型人脉的作用。

好,这是作者提供给我们的第一个方法,叫作打造你的三层人脉,分别是支柱、桥梁和扩音器。第二个方法,叫作策略性赞扬。也就是,有方法,有计划的赞扬别人。这么做的目的,是让群体里的正能量流动起来,让每个人都能吸收。

我们都知道,赞扬是个激励别人的好办法。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赞扬也是一种社交货币,你给出去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一些好感。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赞扬别人?作者认为,大多数人赞扬别人的方式,很可能是错的。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当你跟别人说,你真棒,真厉害时。别人的第一反应是,哪里哪里,我还有很多不足。或者,这其实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作者认为,当对方做出这种回应时,就意味着,这些表扬并没有落到实处。就相当于,你发出一个正能量,但是,对方的回应,却把它给消解掉了。这些看似谦虚的回应,本质上,都或多或少包含一点反弹的意思。注意,作者不是说谦虚不对,而是想说,有比谦虚更好地,能让这个表扬的正能量,最大化的方式。也就是,策略性赞扬。简单说,就是要把一个人赞扬得不容他反驳。让他把赞扬吸收进去,并且以后用这种方式再去赞扬别人。这样,正能量就在团队里流动起来了。

策略性赞扬的关键在于,你要把赞扬本身事实化。也就是,不要做主观评判,而是弄明白,你表扬的那个具体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值得被赞扬?

比如,在一个项目谈判中,你的同事发挥出色,谈下了这个项目。假如你跟他说,你是最棒的,就等于贬低其他人。你可以说,你在谈判中的论证特别有力量,它针对合作方的问题,做出了很有价值的回答,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个项目。你看,这时,你就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被赞扬的人知道自己到底做对了什么,他会继续保持。其他人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向他学习。你看,这么一来,你释放出的这个赞扬,就在群体中流动起来了。

作者也特别提醒,策略性赞扬,并不是一针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法,需要你长年累月的坚持。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整个团队的氛围变得积极了。身在其中,你的收益也会更大。这是作者给我们提供的第二个,增进群体关系的方法,策略性赞扬。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应该怎么改善自己的群体网络?我们说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打造你的三层人脉网络。这三层人脉分别是,坚定不移的支持你的支柱型人脉,帮你拓宽社交边界的桥梁型人脉和为你清除消极思想的扩音器型人脉。第二种方法是,策略性赞扬。也就是,把你的赞扬事实化。通过陈述一个事实,让表扬的人无法反驳,必须接受这个表扬。这么一来,赞扬才能转化成团队里的流动能量。

总结

到这里,这本《大潜能》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了。其实,这本书归根结底,就是一次提醒。作为哈佛大学的导师,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给我们,尤其是像哈佛学生那样,个人能力突出的精英们提个醒。那就是,要想成功,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群体的红利也同样重要。当然,假如这话直接说出来,大多数人听了都没什么感觉。所以作者才要做那么长的推论。这也算是一种高级的提醒。

还是那句话,没被你吸收,那它只是一句鸡汤。被你吸收,它就是一份扎实的行动策略。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红包,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撰稿:李南南

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转述:徐惟杰


在你脑中“植入”一个杀毒软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