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最悲情的人,“報國無門、蕩婦出軌、家賊難防、功高致禍”

“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用這句話來看水滸故事發生的社會,看水滸108將,卻發現居然相當貼切傳神,簡直讓人懷疑薩特在說這句話時是不是剛看過《水滸傳》所以有感而發。為什麼那麼多的好漢反上梁山,因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因為當時的社會充滿了醜惡和罪行,荒謬而冷酷,身處其中,人們感到的只能是無盡的苦悶失望、悲觀消極。於是,這些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們儘管用自身的行動對這個社會進行了不屈的抗爭,但他們其中的絕大多數人的結局命運卻相當悲情。


水滸中最悲情的人,“報國無門、蕩婦出軌、家賊難防、功高致禍”

首領宋江,一心想要報效朝廷,費盡心力搞招安,東征西討,南征北戰,鞠躬盡瘁,換來的卻是一壺毒酒,典型的“我欲將心託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豹子頭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前途光明,卻被以高太尉為代表的惡勢力逼得家破人亡、無路可走,仇人被抓到梁山也不能報仇;一丈青扈三娘,原本應該很幸福,誰知造化弄人,從時遷偷雞開始,厄運開始與她如影隨形,命運將所有給她的東西一一收回,讓她經歷了一個女人所能想象得到的所有不幸;類似的悲情人物在水滸中比比皆是,比如忠心耿耿卻被騙喝毒酒的李逵,比如耿直真誠、重情重義卻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晁蓋……就像托爾斯泰說的那樣: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相較而言,玉麒麟盧俊義無疑是最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的命運,簡直是集梁山所有悲情人物不幸之大成。可嘆,棍棒無雙的一身本事;可惜,河北三絕的玉麒麟;可恨,不賢賈氏紅杏出牆;可憎,無良李固賣主求榮;可悲,赫赫軍功換來的卻是水銀墜腹,屈做水中冤鬼。盧俊義啊,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你?


水滸中最悲情的人,“報國無門、蕩婦出軌、家賊難防、功高致禍”

1、報國無門。盧俊義,周侗的徒弟,本是大名府裡一富戶,因他“身軀九尺如銀,威風凜凜,儀表如天神”,故有“玉麒麟”之美譽,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善使矛,號稱河北三絕。民間歷來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說法,但盧俊義卻是馬上馬下均出色當行,書中描寫他的武藝鶴立雞群,很難見到他和某某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的情景,往往三二十合內就被他殺了或擒了,一合擒了史文恭更是著實令人覺得恐怖。那麼,為什麼盧俊義有福不享,卻整日只顧“打熬力氣,不親女色”,練就一身好武藝呢?簡單說,為的是“殫赤心報國,建立功勳”。這正是盧俊義的可貴之處。當時的北宋王朝內憂外患頻仍,而宋朝歷來重視“文治”不重“武功”,加之朝政腐敗,國家積貧積弱,“猛士”奇缺。在此背景下,盧俊義卻“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報效國家練就一身武藝,名震河北。


然而,這樣的盧俊義卻報國無門。儘管他名聲在外,卻始終不被任用。在一個充斥著貪官汙吏的朝廷裡,是斷斷容不得有真才實學的剛直之士的。所以,他“平生學的一身本事,不曾逢著買主”。若不是宋江、吳用硬賺他上山入夥,恐怕盧俊義只能是空抱一身武藝和滿腔報國熱忱而蹉跎歲月。宋江與大圓和尚閒話,聽得盧俊義的大名,神往不已:“梁山泊若得此人時,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誰想得到,能賞識盧俊義這匹千里馬的伯樂卻是佔山為王的“梁山草寇”,而東京城裡的那群尸位素餐的王侯將相以及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們卻是睜眼瞎。我們看到,草莽之中,盡多俠義忠勇之士,其實國家不缺報國雄才;然而這樣的時代,多少英雄卻報國無門,只能如辛棄疾般“可憐白髮生”。


水滸中最悲情的人,“報國無門、蕩婦出軌、家賊難防、功高致禍”

李卓吾先生認為:“宋江、吳用也是多事,如何平白地要好人做強盜!最可恨是賺玉麒麟上山也。”這樣的說法曾經盛行一時,但卻是不瞭解施耐庵的深意,也脫離了當時北宋的社會背景。施耐庵大寫“吳用智賺玉麒麟”,正是對腐敗不堪的宋王朝不能知人善任、英才有志不得伸、有才不得任而奸佞之徒竊據高位的現狀的極為辛辣的嘲弄和諷刺。


2、蕩婦出軌。因盧俊義整日只顧“打熬力氣”,對夫妻床第之事不感興趣。青春年少的賈氏難耐寂寞,素日裡就與管家李固勾勾搭搭。及盧俊義被浪裡白跳張順活捉請上梁山,李固回京,二人即做了夫妻,出賣了盧俊義,並買通官府,欲置之於死地。結果,要財有財、要貌有貌的盧員外綠雲壓頂不說,還險些被這對姦夫淫婦所害。妻子的背叛、不貞是剜割盧俊義心頭的一把尖刀啊,所以,燕青所說二人勾搭成奸之事他死活不信。最終,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獨力劫法場,救出盧俊義,殺了這對姦夫淫婦。


3、家賊難防。管家李固,差點凍死時為盧俊義所救,無親可投被盧俊義收留。五年之內,直抬舉他做了都管。誰曾想,這傢伙是個喂不熟的白眼狼,不思報恩,反而噬主。先是勾搭主人妻子,接著謀奪家產,賣主求榮。如此狼心狗肺之徒,實千刀萬剮不為過也。幸虧還有一個忠心耿耿的燕青,否則盧俊義恐怕要對人性失望透頂了。


4、屈身梁山。盧俊義上山後排名第二,忠義堂前豎起了“山東呼保義,河北玉麒麟”的大旗,僅位居宋江之下,也算尊崇了。然而,因為上山得遲,除了一個燕青,還有誰是他的心腹呢?實際上,梁山事務,盧俊義是沒有多少發言權的。宋江、吳用誆其上山為的是壯大梁山聲勢,借其勇力作為對抗朝廷的籌碼。而他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擒得史文恭,他堅決推辭繼任首領;梁山的決策,他基本上屬於堅決執行的一類,每次兵分兩路,他都是服從安排。總而言之,上了梁山的盧俊義是憋屈的,只能像一頭老黃牛那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5、功高致禍。儘管這樣,盧俊義的才能仍如囊中之錐,脫穎而出,立下了赫赫戰功,成了宋江的得力助手,徵遼、平方臘後,朝廷封其為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所以,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奸佞認為:“先對付了盧俊義,便是絕了宋江一隻臂膊。這人十分英勇,若先對付了宋江,他若得知,必變了事,倒惹出一場不好。”於是,這些人向徽宗進讒言,招盧俊義進京,趁機在皇帝的御酒裡放入水銀,盧俊義喝後在泗州淮河失足落水而死。

悲情,在於那個腐敗盛行、貪官遍地的時代;盧俊義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時代的悲劇。今人讀《水滸》,如能從中領略到這一點,也當竭力使盧俊義式的悲劇不再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