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私”远点

听说日本每年都会选出最流行的汉字。不知道国人中最流行的汉字是什么,但我认为国人对“私”这个字,一定会印象深刻。

作为一名80后,在小学时,老师教育我们不可以做“自私自利”的人,上初中时政治历史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万恶的“私有制”,上了高中我们害怕上“私立大学”,因为私立大学的学费高昂,有的专业甚至是公办大学的数倍,文凭还不一定比公办大学“硬实”。大学毕业后,大家害怕私企的不稳定,都想进国家部门或者是事业单位、国企。

上了班,有了家庭后,有时要不得不接触与 “私”有关的事物。最近,家宝要上幼儿园了,我和妻子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私立幼儿园。虽然学费比公办的贵了一倍,但是人数相对少些,照顾的更好些。虽然我们两个人收入不高,但是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压缩了家庭其他开支,咬咬牙就让他上了。

让 “私”远点


幼儿园三年的学费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还可以咬牙挺过去。但作为家长最反感的就是听到什么私立小学、私立初中、高中比公办的要好。不上私立吧,怕耽误了孩子,上吧又得节衣缩食好多年。

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如果私有化,它不仅加重了普通家庭的负担,还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你也会发现存钱越来越难了,工资一到手,交完房贷、车贷、水电费后,能剩下的寥寥无几。本想着赶上了好时代,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了,当我们带着孩子迈进公办学校的大门时,你却发现隔壁王老五的孩子去了教学条件更好的“贵族学校”,你说郁闷不郁闷。

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可以过度的私有化。我们必须坚持公办教育为主,私立教育为辅的模式。并且每个地方的公办教育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

让 “私”远点


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公办教育出现了萎靡不振,老百姓 “热衷”于上私立学校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是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不足。教育事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不可能短期带来收益,相反它的投入多,能看到的效益很漫长。有的地方把教育事业看成“无底洞”,认为办教育出力不讨好,热衷引入私立教育机构。这样虽然节省了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但是也加重了老百姓的教育负担。

二是对公办教育的管理不到位。近年来,一说加大教育投入,就是盖楼,铺设塑胶跑道,买设备,而对人的投入没人问津。设施再好也得在人的手中发挥作用。一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查教案,查作业,查卫生......以上活动看似做的轰轰烈烈,其实效果堪忧。这说明我们的管理没跟上时代,墨守成规不懂得创新。

让 “私”远点


没有任何产业的贡献能与教育事业相比,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成就依靠的就是千千万万的人才。进入21世纪,各个地方对人才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所以地方经济的发展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的是高质量的公办教育。

这次疫情,我国社会制度的优势让其他各国刮目相看,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可以办好公办教育。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正处在走向复兴的关键阶段,党中央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们只要上下一心,勇于探索,走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我们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