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戰役,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濟南城為何不堪一擊?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起“活捉王耀武”,想必大家都一定不陌生,沒錯,它就是

濟南戰役時的口號。濟南,這座位於華北平原東部邊緣的美麗“泉城”,自古以來就是山東地區的核心城市,歷史文化悠久。這座老城,也是歷經了滄桑。

濟南戰役,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濟南城為何不堪一擊?原因其實很簡單

解放前濟南老城一角

1948年時,這裡駐守著數十萬的國民黨軍隊,其中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王耀武、龐鏡塘等幾十名名高級將領也都在此,可見濟南城的重要性。隨著膠東半島頻繁的戰事勝利,濟南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下一個解放目標。

當年的九月十六日,數十萬的野戰軍戰士把濟南城包圍的水洩不通,在接到“攻克濟南”的指示後,濟南戰役打響。戰鬥異常激烈,歷經八個晝夜後,最終解放了濟南。這場戰役全殲了濟南城的國民黨軍隊,自此,濟南解放,這也是從天津到南京之間的最大城市。

濟南戰役,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濟南城為何不堪一擊?原因其實很簡單

戰役期間

濟南北靠黃河,南倚泰山,地形極其險要,因此易守難攻。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濟南城會不堪一擊呢?其實這主要有三點原因,下面大家不妨跟我來一起看一下:


一、充足的戰前準備

其實早在戰役打響的兩個月前,華東野戰軍就為即將打響的濟南戰役做出了部隊調整。1948年的7月,基本的作戰方針被確定:首先攻佔其飛機場,隔斷其空中補給和退路,讓濟南城內的國民黨軍隊成為甕中之鱉。其次就是從濟南城的西面對守城的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然後就是阻擊國民黨可能會從青島和徐州方向前來的援軍。

濟南戰役,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濟南城為何不堪一擊?原因其實很簡單

戰役期間

在此之後到戰役打響前的兩個月內,華東野戰軍按照作戰方針迅速展開部署,大量的野戰軍戰士悄無聲息的潛伏到了濟南城四周,等待戰令。此外,在魯南地區(鉅野到金鄉)部署大量兵力阻擋國民黨徐州方向趕來的援軍。此外還有大量的武器裝備和戰略物資一同調集。

如此充足的準備,只為儘快解放濟南城。

二、正確的作戰指揮

9月16日半夜,濟南戰役的第一槍打響,整個戰役採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沒過多久,位於濟南城西外的長清、齊河守敵被殲滅。與此同時,另一支部隊對濟南城的東南茂嶺山和硯池山等高地發起猛攻,這使得王耀武誤認為主攻在城東面,於是調集了大量部隊前往城東,除此之外,蔣介石開始集結徐州地區大量的部隊,並命令他們沿著津浦鐵路北進,欲援助濟南城的守軍,但這批援軍直至戰役結束都未能趕到戰場。

濟南戰役,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濟南城為何不堪一擊?原因其實很簡單

戰役期間

19日,外圍全部被野戰軍戰士佔領,這時的王耀武想突圍,但遭到了蔣介石的反對,於是繼續抵抗。20日傍晚,商埠被野戰軍戰士攻克,兵臨城下,此時的野戰軍戰士並沒有選擇修整,而是一鼓作氣對外城發起了進攻,反觀城內的守軍部隊則是一片混亂。23日,濟南外城被全部攻克,24日,在嚴密組織炮火、爆破與突擊三者的協同和後續部隊

的跟進後,內城被攻克,兩天後,濟南城解放。

這場攻城戰役採用了鉗勢攻擊的方法,並且各路部隊配合縝密,鬥志昂揚,這也是國民黨軍隊所沒有的,也是其被圍殲的重要原因。

三、強大的群眾力量

濟南戰役,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濟南城為何不堪一擊?原因其實很簡單

解放戰爭時期支援前線的群眾

在這場戰役中,有大量的人民群眾參與進來,救護傷員的擔架和糧食都是由當地人民群眾所提供,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軍需物資。

而這不僅僅出現在了濟南戰役,在之後的三大戰役中也有著大量人民群眾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三場大戰役(遼瀋、平津、淮海)中參戰的民工就五百多萬人次,出動擔架十多萬副,大小車輛八十萬臺,支援糧食更是高達十億斤。這些,都是國民黨軍隊所得不到的!


濟南戰役,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濟南城為何不堪一擊?原因其實很簡單

濟南戰役,為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守到戰略總攻的轉折拉開了序幕,使得華北和華東兩個大的解放區完全連在了一起。

(以上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如有異議,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