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化之路-----影片《黑天鵝》的心理解讀

自我分化之路

---影片《黑天鵝》的心理解讀

芭蕾舞演員妮娜和控制慾極強的單身母親生活在一起。影片主要通過競選主角天鵝皇后位置為載體,介紹了妮娜如何擺脫和母親的共生狀態,如何走出超我的壓抑,釋放出本我,同時演繹了人格的主題部分:順從、乖巧、敏感、脆弱的白天鵝,以及被壓抑的部分:黑色的、誘惑的、邪惡的黑天鵝,最終走向人格的獨立。

自我分化之路-----影片《黑天鵝》的心理解讀

妮娜的舞姿標準、到位、但過分追求完美,但缺乏黑天鵝的野性、活力和誘惑。一開始不是老闆心中理想的人選。老闆告訴她:"你的阻礙是你自己,你很完美,但你害怕。"那妮娜為什麼害怕?怕什麼?這裡不得不提到她的客體關係,母親。她把自己未實現的職業理想,歸結於生了妮娜,葬送了事業,母親的情緒瞬息萬變。妮娜選上主角回家時,母親買回來一個粉色大蛋糕,妮娜為了控制體重,讓母親少切一點,這一句話就激怒了母親,立刻拎起蛋糕要扔垃圾桶,妮娜只好道歉求和。這種共生狀態讓女兒成了母親自戀滿足的延申、人格的附屬品。背後的潛臺詞:我的人生已經毀了,你一定要綻放,替我去實現曾經喪失的夢想。母親提供給孩子愛,但是前提條件是孩子必須屈服於她的期望。哪怕有一丁點的不滿抱怨,或心生獨立的念頭,都會遭到強烈的內疚折磨。她的潛意識層面很難與母親分離,更不敢超越母親,她的自我價值感是脆弱而難以充盈的。影片有一段妮娜看望被舞團遺棄後,自殘的貝絲,她拿起妮娜還給他的修眉刀,往臉上扎,嘴裡喊著:I am nothing.影片中瞬間變成妮娜的臉。這也是妮娜對自我的定義:我什麼都不是。只有外界和權威評價我好時,我才是好的,當他們放棄和忽略我時,我就什麼都不是了。

妮娜的攻擊性、黑色力量第一次體現在,確定皇后人選的前夕。她鼓起勇氣去找老闆談,被後,自動化反應說了聲:謝謝!老闆關上門,生氣地質問她,不準備爭取了嗎?並蠻狠地去吻妮娜,這時妮娜重重地反咬了一口。這一口老闆感受到了妮娜身上潛藏地攻擊性和決斷力,這是演黑天鵝必須具備的特質,這一咬使她獲得了天鵝皇后的角色。

自我分化之路-----影片《黑天鵝》的心理解讀

佛洛依德說過:力比多(俠義層面的性本能)和攻擊性是人最根本的生命驅力,它們以尋求愉悅感和釋放為滿足的目標。而這種本我的力量,勢必威脅到道德和倫理等社會規範。所以作為人,不得不發展超我的道德準則,來時刻監督、馴服蠢蠢欲動的本我。自我就在本我和超我之間談判、調節,維持人格結構的平衡。在人格層面,過分強調道德規則或極度放縱慾望本能,都容易造成病態。妮娜在舞劇上演當夜,高壓之下,呈現出病態,出現瞭解離性人格。母親把她鎖在房間,不讓她演出,她徹底爆發,攻擊了母親,搶了鑰匙,吶喊道:""你是無名小卒,我是天鵝皇后。"頭也不回得奔赴演出現場。這一刻她完成了和母親的分化。成長,經常伴隨著放棄清白無辜的感覺,而要承受一定的罪惡感。

自我分化之路-----影片《黑天鵝》的心理解讀

演出前,妮娜在化妝間和幻想的另一個自己進行了激烈的對決衝突,並將玻璃片砸向了幻想的另一個自己,"黑天鵝"理直氣壯地走向心理上地舞臺中央。演出結束,妮娜拉住老闆,熱烈地吻了他。老闆在她地成長之路上擔任了新客體地角色,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她父親缺失這一塊。他以男性強硬的刺激方式,一步步摧毀妮娜內化為嚴厲超我的"母親",讓本性中所有的激情、狂野和性感,獲得解放。

自我分化之路-----影片《黑天鵝》的心理解讀

妮娜通過自我救贖,擺脫了和母親彼此糾纏的共生關係,最終走向精神的獨立。

每個人都是一隻白天鵝,同時也是黑天鵝。人需要隨和的一面,也需要攻擊性,因為釋放本我才有生命力。一味地壓抑一方面都會呈現病態。白與黑,純潔與邪惡,構成完整的生命,接納完整的自己,才能讓生命翩翩起舞。


作者簡介: 周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華大應用星級心理諮詢師

堅信每個生命都有價值 都值得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