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胴体」等于「裸体」?

“胴体”,《辞源》解释道:“屠体,家畜屠宰后的躯干部分”。《现代汉语词典》,这里“胴体”一词意思似有所扩大,除了指动物躯体外,有时也指“人的躯体”。但其最主要的意思仍然是“躯干”,不是人的,而是特指动物的“躯干”。

「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可是现在呢,“胴体”一词不知道怎么回事,简直就成了女子“裸体”的代名词。这正如鲁迅先生曾经批判过的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惯性:“中国人一见到短袖······立刻想到全裸体。”

「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古人不敢自称“我”

「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余、予、我,在古代,公开自称“我”、“余”甚至会被大家讥为不懂礼仪。据考证,至少从晋朝开始,各级官僚热衷于自称“下官”来显示自己的谦卑。唐人用略显青涩的“小生”来指代自己。宋朝则再进一步,那时的官僚喜欢自称“卑职”,普通人则更愿意自称“晚生”。

“美轮美奂”房屋好

「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不能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

切勿乱抛“橄榄枝”

「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有关“橄榄枝”的典故,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为了摸清洪水泛滥的情况,诺亚放出鸽子去试探。当时世界上一片汪洋,鸽子无法落地,便又飞回方舟。七天以后,诺亚再次放飞了鸽子。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还叼着一片橄榄叶,诺亚由此获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来,人们便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双方交战,一方求和,便可说“伸出橄榄枝”

“七月流火”非天热

「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火”是指大火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边落下。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望其项背”能赶的上

「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对象,比如难以望其项背,表示差距大。

“差强人意”非不满意

「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差:稍微、大致;强:振奋。原意是吴汉很能振奋其部下的意志。后用来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也就是还行,不错,可以。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胴体」是「裸体」么?细说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