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紫禁城第一张照片

本期将对费利斯·比托拍摄的“全景照片”做一次集中展示,在他众多的作品中精选几幅,作“垂屏"呈现,以便以最宽阔的视野欣赏一下160年前的帝都风光,以及画面中更多的细节。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放眼十九世纪中期的西方摄影师,若论“全景摄影”这一领域,费利斯·比托堪称第一,其理念之先进、构图之精良、画面之精湛,数量之丰富,无人能出其右。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即将呈现的这一幅是这组照片中最“牛”的作品,它已经在我们的公众号里出现三次。它由六张照片组成,视觉角度接近180度。每张照片的实际大小约为20cm*25cm,因此这张全景照片最终的总长度达到了约150cm,创下了当时世界全景照片的记录。

这幅作品的拍摄地点在正阳门城楼,北京人称其为“前门楼子”。由城楼北侧向北拍摄,主体为“大清门”(现为毛主席纪念堂)及周边环境。


1、观看前请将手机“自动旋转”关闭

2、点击画面 满屏观看 效果更佳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大清门全景照片(六联接片)

1860.10.24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张照片,看看其中“玄妙“何在。

第一部分 技术层面

▋首先,一张好的全景照片关键因素是“水平“,片幅越长保持水平的难度越高,尤其最后几张,稍有不平,就会出现倾斜角度。即使现在我们用手机拍全景照片,凭借手机里的“水平参考线”,我们还经常发生倾斜变形,而这张照片从第一张到第六张几乎都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在当年相机和三脚架都没有自带“水平仪”的年代,不知比托是如何做到的。

▋其次、这幅作品是由六张照片组成,每两张照片之间的“接缝”是需要把握的第二个关键点。如果回到现在,我们的做法是要么借助“全景云台”,去控制相机的旋转角度;要么每两张之间有15%左右的部分重合,后期用修图软件做处理。

然而在比托那个年代,“全景云台”肯定是没有的,相机的旋转角度只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确定;另外比托也没有采用“部分重合”的做法,何以见得呢?因为这幅作品目前还存世,专家测量过尺寸是20cm*150cm。当时比托的“玻璃底版”为通用的“8英寸*10英寸”,即20cm*25cm,六张总和正好是20cm*150cm,因此,比托几乎是采用“首尾相接”进行拍摄的,这个难度系数可是相当高的。

▋第三个问题,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问题。即当时照片底版是一块玻璃,每拍一张照片就要更换一次玻璃板,更换过程稍不注意就会产生“震动”,三脚架就会发生“位移”、或者相机就会发生转动错位,最终的成果就会产生瑕疵。

▋第四个问题,比托采取的拍摄方法是当时最流行最先进的“火棉胶湿版摄影法(Wet plate processing)”。但即使“最先进”,比起现代摄影还是“繁琐漫长”了很多(具体细节,日后详述)。即每拍一张照片都要在现场进行“底版刷胶+拍摄曝光+显影定影”三个步骤,需要时间大约20分钟,如拍六张全景,就需将三个步骤重复六次,即使有助手辅助、交叉作业,总体时间也估计在两个小时左右(还需算上前后准备时间)。在这段时间里,

摄影师必须高度集中,对所有工序的细节严格掌控,工序之间要紧密衔接,稍有疏忽则前功尽弃。

综合以上,我们再反观这幅作品,上述四个“问题”都被比托一一化解,“水平线”极为平稳;接缝处除有个别处略有“错位”和“污损”,基本都“严丝合缝”;作品整体曝光准确,细节清晰,绝对上乘之作。

总之,在没有任何“水平仪”、“全景云台”、“参考线”等现代化工具的辅助下,费利斯·比托以自己高超的技艺、扎实的手法,严密的操控、丰富的经验,拍下了这张早期世界影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堪称那个年代的“全景之王”!


第二部分 画面内容

本幅作品是北京内城第一幅全景式画面,它居高临下,将内城正南端部分尽收眼底,涵盖了城墙城楼、胡同四合院、皇城城门、衙署商铺,以及远处的西山山脉,让我们完整清晰的看到了真正的老北京城的本来面目。

下面我们将把整幅作品进行分段截取,来看一些其中的细节。

首先,是拍摄这幅作品时比托选取的摆放相机的位置。我们知道,正阳门在大清门的正南方向,正阳门的中心点和大清门的中心点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御道)上(设计插图如下)。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正阳门区域平面图)

一般我们在拍摄这种照片时,常规思路都会将相机放在中轴线上(图中A点),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是左右对称的,也符合一般拍摄建筑群的取景构图方式。

而比托却没有这样做,他选取了正阳门城楼上的西北角作为相机的摆放位置(图中B点),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拍到了城墙,因为这里比城墙要外凸一部分,如果在中心A点拍摄,那无论左右都不会拍到城墙。

于是就出现了整幅作品中最左边的画面(下图)。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左起第一张画面

画面中出现了正阳门西侧的城墙,它的高度和宽度在画面中均可体现出来,城墙向远方延伸,出现了西边“宣武门”城楼(请注意不是“和平门”,所谓“和平门”是在1926年民国政府为方便百姓而新开设的“拱形券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城门”,复兴门和建国门也是如此)。

另外画面中还拍摄到了登城的马道(画面下方),以及距离城墙最近的居民生活区。

其实我猜想,比托当时的身份是随军摄影记者,在拍摄一些战争场景以及当地风貌的同时,是否也要拍摄很多当地的军事设施?而北京的城墙及城楼最大的功能就是“军事防备”,因此比托如此设立“拍摄机位”可能也包含某些军事目的?不得而知 ...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左起第二张画面

上图基本是我们老北京典型的风貌:胡同、四合院、青砖、灰瓦、远处的西山峰峦起伏、清晰可见(当年还没有雾霾),拱卫着这座千年帝都。

我家祖宅就在这片区域,左数第三棵树的后面 .......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左起第三张画面

此时画面渐入中心区域,右下已出现“棋盘街”,右上远方可见北海琼华岛及永安寺白塔,这里也是北京标志性景观之一。

画面左侧出现“牌楼”一座,这是西交民巷(当时称“西江米巷”)东口的位置。西交民巷在明清时期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太常寺等衙门所在地。清末至民国逐渐成为北京的“金融街”,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俄国道胜银行以及中央银行、大陆银行等均在此建立。

这座牌楼名为“振武”,四柱三间三楼冲天柱样式,正面特写如下图,1954年被拆除。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1952年西交民巷东口“振武”牌楼

画面中“铛铛车”正从牌楼下方穿过,右侧是清末建成的银行大楼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左起第四张画面

这是大清门和棋盘街的区域(老朋友又见面了)。正如之前所说,由于费利斯·比托将“拍摄机位”设置于“B”点,因此拍摄的御道(中轴线)为45度倾斜方向。不过这种取景角度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大清门后面的天安门城楼,从而让这张照片成为历史上“第一张出现天安门的照片”。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左起第五张画面

上图中出现本幅作品中唯一清晰可见的人物,他蹲坐在棋盘街东侧联房下方晒着太阳。画面中间出现了另一座牌楼,东交民巷西口的“敷文”牌楼,它与“振武”牌楼样式相同,一文一武,文东武西。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左起第五张画面右下角

这是“御道”旁边临街的一排商铺,招牌写着“自置雨衣油单”和“发卖高丽纸张布疋”,高丽纸产自朝鲜半岛,是当时文人画客比较喜欢的一种纸张,但仿制较多。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左起第五第六张画面交界处

老北京有句俗语,叫“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句话描写的是老北京人日常生活的图景,“天棚”一般是夏天乘凉或者家中有喜事时搭建在四合院中。上图画面中就出现了几座“天棚”,这是当时那个年代常见的景观。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左起第六张画面

这是整幅作品的最后部分,画面最右边出现了崇文门城楼。

以上就是费利斯·比托拍摄这幅作品全部画面的展示。2013年5月,在伦敦苏富比举办的专场拍卖会上,这幅作品和其它几幅比托的作品一起,以21.85万英镑(约人民币210万元)的价格拍出(买者为薛蛮子),创出近年中国老照片单标价格的最高纪录!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以下是费利斯·比托的其它全景照片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北京内城东北角楼东北面(二联接片)

远处城门是东直门(1860.10)

原注释:North and east corner of the city wall of Peking.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京城北侧城墙(二联接片)

远处城门是安定门,右侧建筑群是地坛。

原注释:21st October 1860, AlsoWall of Peking.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紫禁城的第一张全景照片(二联接片)

从北海琼岛向东南拍摄(1860.10.29)。

原注释:View of theImperial Winter Palace, Pekin, Showing the Artificial Mill, October 29, 1860.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清漪园(颐和园)全景(二联接片)

佛香阁已毁,远处可见玉泉山(1860.10)

原注释:Viewof the Lake at The Imperial Summer Palace (Yuan Ming Yuan), Peking, China,after its destruction by the English and French armies.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大连湾全景(二联接片)

这是中国东北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

英法联军抵达大连湾(1860.6)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香港海湾全景(四联接片)

1860.3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香港海湾全景(五联接片)

1860.3

以上两张是香港历史上第一组全景照片(此组共4张),但遗憾的是香港的青山秀水只是陪衬,照片的主角是英国的上百艘战舰。如果仅从专业的摄影角度来看,这张全景照片无疑是成功的,它表达出了作者需要的那种“全景式震撼”。

当然这种“震撼”也是作者所在的“日不落大英帝国”需要的,上至他们的首脑(维多利亚女王)、议会、下至普通民众,都会因这种“震撼”而产生称霸世界的“愉悦感”与“自豪感”。

突然想起去年我们建国七十年的阅兵典礼上,当我们看到自己国家的“飞机火箭、铁甲战车”的照片时,也会产生似乎同样的“自豪感”,但这是来源于我们自己国家的复兴与强盛,而非以侵略他国、称霸世界来换取。

这张照片的场景不会重现,屈辱的历史更不会重演,只有国家自强,蛮夷才不会来城下放马!


(END)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影史人物」费利斯·比托全景视界—苏富比创纪录拍卖200万成交

做张插图,纪念一下

这位160年前将北京第一次

带入光影世界的比托先生


#北京# #北京身边事# #旅行# #历史# #历史回眸# #历史真相# #老照片# #老照片的故事# #摄影# #胶片# #北京旅行攻略# #全景# #全景照片# #故宫# #颐和园# #香港# #东北# #城墙# #前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