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VS陽澄湖 大閘蟹京東路徑的背後

洪澤湖VS陽澄湖 大閘蟹京東路徑的背後

9月7日,京東生鮮聯合陽澄湖、太湖、洪澤湖等11個大閘蟹產區政府及協會共同宣佈成立京東生鮮大閘蟹產業聯盟,並升級了在陽澄湖畔設立的大閘蟹協同倉。9月23日,京東生鮮與江蘇宿遷泗洪縣政府共同啟動“2017年洪澤湖大閘蟹開捕暨網上螃蟹節”,這意味著洪澤湖將先於陽澄湖成為今年首個規模性開湖捕撈的大閘蟹湖區。


在此之前的9月5日,天貓生鮮也與興化、洪澤區兩地大閘蟹原產地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此前天貓生鮮已與20餘家陽澄湖商家合作,“承包”5萬畝專屬水域養殖。京東本輪在洪澤湖、太湖的兩大活動的啟動則再次將本來就炙手可熱的大閘蟹推上風口浪尖。


為什麼是大閘蟹?

洪澤湖VS陽澄湖 大閘蟹京東路徑的背後


為什麼電商對大閘蟹如此青睞?顯然大閘蟹市場逐年增長的需求量是一個原因。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大閘蟹產業規模648億,相較15年同比上漲20%,預計2017年大閘蟹產業總規模將達778億。


我國大閘蟹全年總產量為80萬噸,陽澄湖大閘蟹一年僅能生產2000噸左右,據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統計,大閘蟹電商銷售佔比從2012年的8%上升到2015年的60%,2016年達70%。


而作為一個單品,電商看重的還是陽澄湖大閘蟹自身帶的“流量”。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余思敏認為,陽澄湖大閘蟹在線下有良好的口碑,本身的銷售量就比較高,引入線上之後,本身線下的良好口碑被帶入線上,同時也可以將線下的銷售引入到線上。



為什麼是京東?


每年2000噸左右的陽澄湖大閘蟹成了電商爭搶的“香饃饃”,120平方千米的陽澄湖已成電商大戰的“前線”。



據京東大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8月,大閘蟹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500%,達到了近三年來同期銷售額的最大值。在11大湖區,除了陽澄湖、洪澤湖受到消費者青睞之外,今年的盤錦和大縱湖的銷售環比增長也均超過350%。儘管產量上漲,大閘蟹的價格卻沒有應聲下跌,反而呈現出增長的狀態。根據京東大數據顯示,2017年的大閘蟹平均單價逼近三年來最高價位,與往年相比,大閘蟹的平均單價漲幅在200塊左右。這就不難看出為何京東和天貓都把大閘蟹作為秋季生鮮的一個發力點。



相比天貓在陽澄湖的用力,京東另闢蹊徑選擇了洪澤湖,根據大數據顯示,用戶對陽澄湖大閘蟹的評價關鍵詞主要圍繞:味道鮮美,禮盒包裝;洪澤湖則集中在價格實惠、划算、味道好等。從銷售的角度來看,陽澄湖是走質,洪澤湖則是走量。



在這次大閘蟹爭奪中,京東使出了自己的物流優勢。京東物流結合各個湖區的特點,定製化提供包含物流、運營和營銷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確保各湖區大閘蟹配送時效控制在48小時之內,並且承諾如用戶簽收時發現有死蟹,京東配送員現場即可提供“即刻賠”服務,對死蟹進行賠付。 此番京東生鮮試水整個冷鏈全運輸,對其線上線下的協同策略是再清晰不過的一次展示。



顯而易見,京東與天貓的本輪大閘蟹之戰才剛剛開始。一個利用成熟的供應鏈積極圈地拿下更多的陽澄湖大閘蟹;一個則通過聯盟、合作不斷深入對方未開發的“腹地”,雙方都彪著勁為零售業的未來給出答案。其實,無論天貓還是京東,彼此都認同在線平臺和實體店同時存在的必要性,生鮮是開端,拿下了生鮮,線上和線下的對接也將會變得更加無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