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收官之作《鹿鼎记》:不学无术的韦小宝一不小心成了人生赢家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

韦小宝是小说的主人公,他一反金庸以往的风格,不似令狐冲那样豪放不羁,虽然他也挺重义气,但那是在不掉脑袋的情况下;也不像杨过那样英俊潇洒,迷倒万千少女,但也说不上有多丑;更不像袁承志那样出身名门,他出生在妓院,根本不知父亲是何许人也;当然,他更没有郭靖的精忠报国之志,也无陈家洛的高强武艺……

与金庸小说中的众多男主角相比,韦小宝简直不值一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金庸却给他赋予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金庸收官之作《鹿鼎记》:不学无术的韦小宝一不小心成了人生赢家

“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因此,从名字上看,这部小说和政治、权力斗争紧密相关。

康熙除鳌拜,他是功臣;保护顺治,有他的份;擒拿吴三桂,他功不可没;签《尼布楚条约》,他是主帅……好像康熙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有他的身影。如果是别人,我们也许会理解,但像他这样一个大字不识几个、不学无术的市井无赖,就让人觉得有些啼笑皆非了。因为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很严肃的史实,在金庸笔下,有了韦小宝的参与,一切都显得那么好笑。

韦小宝何其幸运,人家一不小心就成为了人生赢家。感觉啥好事都能让他碰上,什么贵人都能让他遇上,什么美女都能成为他的老婆,简直活成了广大男同胞心中的样子。

如果他的命大多半归功于他的灵机应变,那么他的艳福齐天可真让人无法理解了。段正淳招女人喜欢,是因为人家颜值高,出身好,并且十分了解女人的心思,韦小宝是哪一样都不占。但连洪夫人和阿珂这样的大美女也终于心甘情愿跟着他。或许,在韦小宝的夫人们的心中,韦小宝的重义气、广交朋友、聪明调皮、从不死板让他看起来像个男子汉,进而连他的无赖作风也变得可爱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金庸收官之作《鹿鼎记》:不学无术的韦小宝一不小心成了人生赢家

这部小说如此细说历史,看似荒诞,但细细品读的话,我们会发现,作品中蕴含着金庸的个人独到的历史观。

“鹿”被喻为人民群众,小说表面上写的是韦小宝,其实是写以韦小宝为代表的普通大众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照金庸演绎的清初历史看,如果没有韦小宝这个功臣,康熙是绝对办不成那些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的,说不定他的江山都难保。这看似可笑至极,但细想来,少数精英固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历史的前进步伐却少不了像韦小宝这样的普通大众的推动。

在《鹿鼎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金庸小说的风格已大大不同于早期的作品《书剑恩仇录》。如果说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安排陈家洛成为反清英雄,可以看出他深受传统历史观的影响,即汉族统治时期才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其他如北魏、元朝、清朝都属于异族统治;那么在《鹿鼎记》中,他的历史观则有了新的发展。

金庸收官之作《鹿鼎记》:不学无术的韦小宝一不小心成了人生赢家

何以见得呢?

首先,韦小宝的父亲不知姓甚名谁,更不知是满族,是汉族,亦或是其他民族。

其次,韦小宝与皇帝是童角之交,内心并无反他之意。相反,他内心极为认可这位皇帝的统治。

韦小宝生来胸无大志,根本就无追名逐利之心。更何谈如陈家洛一般成为反清志士。他不仅不去反抗清政府,还为康熙完成除鳌拜、擒吴三桂等大事立下汗马功劳。功成名就后他也不贪恋权力,而是选择携一众妻妾归隐江湖,做一个自在的活神仙。

由此可见,在《鹿鼎记》中,金庸已经认同少数民族并非不开化的蛮夷之族,而是和汉族一样,同属于中华民族。而北魏、元朝、清朝也只是少数派执政,算不上异族统治。

谈起小说的创作缘起,金庸说:“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家都说蛮夷戎狄、五胡乱华、蒙古人、满洲人侵略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我想写几篇历史文章,说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只是‘轮流做庄’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这些观念我在小说中发挥得很多。希望将来写成学术性文字

金庸的这段话正是他独到史观的最好佐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