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洞察|病歷上鍊真的可以解決醫療中的巨大浪費問題嗎?

相信很多去醫院就醫的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得的同一種疾病在不同醫院就診,或者需要轉院時,遇到了同一個檢查項目不同醫院重複檢查的情況,不僅浪費金錢,嚴重時還會導致錯過患者的最佳救助時間。

那麼,將區塊鏈和醫療系統相結合,將患者病歷上鍊,真的可以解決醫療中巨大浪費的問題嗎?

首先來看醫療中由來已久的浪費問題難以解決的原因。

鏈洞察|病歷上鍊真的可以解決醫療中的巨大浪費問題嗎?

首先,主要原因之一為同一項檢查結果不同醫院的認可標準不同。如患者需要拍一張胸片,在A醫院拍攝後又想去B醫院就診,但是B醫院並不認可患者在A醫院拍攝的胸片,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需要患者在B醫院重複拍攝一次胸片。但是若患者在同一醫院做了一項檢查,患者所患不同疾病需要在不同科室就診,且不同科室都需要患者提供同一項檢查指標,則患者不需要進行重複檢查。即不同科室可以在同一數據庫中調取信息。

從上邊的兩種情況可以看出,同一醫院裡患者的信息記錄在同一數據庫中,因而在同一醫院中信息可以在不同科室間不受限制的流動,且可以被認可。但是信息在不同醫院間的流動和認可都受到限制,這種情況也尤其是跨地區就診時,這就是信息孤島。

其次,數字化程度有待提升。現在的醫療系統內,紙質報告、紙質文書、紙質檔案依舊十分普遍,紙質文書不能有效數字化儲存。另外,大型醫院雖然已經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電子數據庫,但是各地區醫院,甚至是同一地區的不同醫院數字化標準依舊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存放檔案,開具紙質文書都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費。不同醫院間的電子化標準不同,這也造成了有限的數據不能夠有效利用,需要進行重複備份,重複檢查等浪費。

最後,結合我國國情,公費醫療帶來了過度開藥等浪費問題。舉個例子,在一些單位,省直機關的處級幹部,按照規定持證每天可以用兩張“記賬單”分別掛兩個號用於開藥,如果只是開藥,不用指定科室和醫生,直接跟掛號人員說開藥就可以,也就是說掛號人員不需要拿到醫囑就可以直接將藥品開給掛號人員,而掛號人員也不需要是患者本人,患者的家屬、朋友都可以代開。開具藥品超過限額以上國家會負擔80%,而個人只需要負擔20%。所擁有的這項特權的幹部不管有沒有病一般都會將“記賬單”額度內的資金用完,畢竟大家都希望佔到“公家”的便宜。這也就造成了大量的藥品浪費,國家和企業也將會負擔起龐大的資金壓力。

另外,在保險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情況。當患者在進行醫療保險理賠時,需要患者自己按照保險公司的要求準備好相關材料帶到保險公司。患者在準備相關信息時經常會遇到困難,有時開具相關證明還需要額外的費用,並且辦理週期也較長,甚至有時候會出現患者信息造假、醫院開具證明不合格導致患者多跑路,格式等等問題。而保險公司確實也無法讀取到患者在醫院的相關信息。這樣,醫院、患者、保險公司就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互相之間信息流通極為不暢。

傳統的IT治理模式歸根結底還是大量的“人治”,“可操作性”極大,存在很大的侷限性,想要徹底解決醫療浪費問題是沒有希望的。但是若將區塊鏈引入醫療系統中,利用區塊鏈思想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則信息孤島、醫療浪費等現象將得到有效改觀。


鏈洞察|病歷上鍊真的可以解決醫療中的巨大浪費問題嗎?

首先,信息可以得到共享。可以將不同的醫院看作是區塊鏈網絡裡的不同節點,不同節點(醫院)之間遵循相同標準(共識),當患者在某一醫院就診時,其就診信息一旦上鍊,則在不同節點(上鍊的醫院)上都會進行記錄。若患者需要在不同醫院進行治療,則只需要該醫院在獲取權限(患者私鑰)後直接在區塊鏈上進行信息讀取,這樣既節約了患者的金錢和時間,避免了時間和金錢上的浪費,也利於不同醫院之間進行信息交流,跟進患者就醫。

當然,也可以將保險公司併入鏈中。保險公司在遵循一定協議後,從區塊鏈上得到報銷所需患者信息後,可以直接進入報銷程序。避免患者自己在醫院進行材料收集,浪費時間金錢,並且也可避免患者信息造假,騙保的現象。

2017年8月,阿里健康與常州市合作,成功落地了區塊鏈醫聯體項目,在阿里健康的技術支持下,常州市各個三甲醫院、區縣醫院和社區衛生院的信息上鍊,將原本舊的IT設備和系統通過區塊鏈技術連接在一起,成功打通了信息孤島。以分級就診為例,居民在附近的衛生院體檢,體檢報告上傳到區塊鏈上,這些患者裡大部分患者社區衛生院就可以處理,小部分需要轉診的患者由社區衛生院通過區塊鏈實現對上級醫院的授權和數據傳輸,上級醫院醫生在得到授權之後可以迅速瞭解患者的醫療信息,這樣就避免了重複檢查,患者可以享受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務,醫療資源也得以節省。

其次,需要強調共識的重要性。不同地區不同醫院全部上統一區塊鏈,就要按照同一規則進行數據部署,也就不同醫院要達成一個共識。共識的達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多方做出妥協讓步,找到效率最高,共識最強的方法。現有的PoW、PoS、DpoS、PBFT等共識機制可能都不能直接拿來幫助區塊鏈和醫療系統的落地,因此在共識方面區塊鏈+醫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要著重強調智能合約的重要性。智能合約本質上是一種商業合同,是程序代碼實現的商業合同。今天的商業合同是用人類的自然語言書寫,而智能合約是用機器寫的。今天的商業糾紛主要因為合約沒有寫清楚,但是機器寫的合約可避免這一點。今天有很多老賴,但是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強制性執行,人無法干預,可避免老賴。當醫療領域的智能合約得到完善和發展後,浪費的問題將得到巨大的改善。

舉個例子,公費醫療報銷的本意是幫助有貢獻的人員報銷其“真正有需求的藥品”,而不是希望報銷人員不論有沒有病患都將報銷額全部用完。但是在執行中往往會不盡如人意,由於報銷人員職業特殊、職位特殊,帶來的是特權較大,因而在報銷執行過程中,執行人並不會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精神來完成報銷,導致了上文提出的浪費。但是在引入區塊鏈,完善智能合約後,報銷數據必須無條件上傳,因為藥品是給定的,藥品的流向就必須記錄在案,簡而言之藥品最終給到誰那裡就一定要有結果,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會存在糊塗賬。並且一旦藥品報銷信息上鍊後,就一定不可篡改,那麼藥品的報銷也就一定會實現有據可查。甚至進一步講,因為所報銷人員的身體情況是上鍊的,那麼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所可以使用的藥品,以及藥品數量就可以圈定在一定範圍內,這一限制可以應用智能合約執行。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報銷人員不能隨便開藥,必須根據醫囑進行開藥,如想開具不具備條件開具的藥品,由於智能合約是計算機來執行,所以該操作就一定不會被允許,人的因素也就被降到了最低。

鏈洞察|病歷上鍊真的可以解決醫療中的巨大浪費問題嗎?

當然,區塊鏈和醫療系統的結合剛剛開始,還很不完善。想要進一步的發展,既需要宏觀上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微觀上各地區各醫院形成標準,同時也需要技術上的不斷跟進,畢竟沒有基礎協議的支持,區塊鏈只能是空中樓閣。當然在看到了既有的成熟案例所帶來的便利後,相信病歷上鍊終究會在某一天幫助我們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參考文獻:

1. 張楠:《區塊鏈+醫療:未來醫療新模式?》

2. 新浪財經:《北京大學肖臻:區塊鏈在醫院落地可以減少醫患糾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