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祭掃寄清明哀思:殯葬業,一門具有朝陽潛質的“暴利”生意

清明時節陰雨紛紛,路上行人稀疏可見。

在2020年,人們迎來了一個特別的清明節,在向先輩、故人寄託哀思的同時,也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以深切哀悼。

而正值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之際,為進一步收緊防控舉措,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人們迎來了與眾不同的祭掃形式。

高風險地區可暫緩開放殯葬服務機構祭掃服務,中、低風險地區對相對封閉的室內祭掃場所等服務項目可先不開放或延後開放。”——民政部《關於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

相對於常規的集體公祭、骨灰海撒、集體告別、骨灰集中安放等群體性活動,在官方的呼籲之下,人們主動通過居家追思、“雲祭掃”等方式緬懷逝者尤其是“雲祭掃”得益於其超越時間、空間

限制人們可以藉助互聯網技術以點燭、寄語贈花將自己的心意傳至“雲端之上”

清明期間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老山骨灰堂舉辦網絡直播代祭追思活動,直播觀看人數達50.8萬人次

至3日午時,江蘇

已有435.65萬人次通過清明“雲祭掃”平臺線上祭掃

截至4日17時,省事“雲祭掃”使用用戶數超過12.3萬人次,創建先人檔案數1.1萬多份,提供網絡祭掃服務7.6萬多次

截止到5日,全省累計已有13.49萬人次參與網上祭掃,實現“足不出戶”寄託哀思

云祭扫寄清明哀思:殡葬业,一门具有朝阳潜质的“暴利”生意

此外,截至目前,國家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主導開發的“雲上殿堂”微信小程序中已經有超過11萬人為英雄“點亮紀念之光”

云祭扫寄清明哀思:殡葬业,一门具有朝阳潜质的“暴利”生意

顯而易見,在這一特殊時期,相對於傳統的祭奠方式,以“雲祭掃”為核心的網絡祭奠更具安全性和環保性,而隨著線上祭掃模式的進一步推廣,或將為殯葬產業帶來一些意外的啟示

“暴利屬性”凸顯?

俗話說,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人們對長者的孝道涵蓋了其生前和生後,而對於“生後”所盡的孝道便促使殯葬業步入成長軌道,逐步享受“暴利”這一紅利。

人們對死亡常常諱莫如深,但對殯葬的重視十分深厚。尤其是隨著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重,殯葬剛需

屬性便較為凸顯,其市場的藍海特質也得到釋放。從市場行情來看,預計2020年我國殯葬業的消費額或將高達6000億元,到2023年有望達到1萬億元。

中國每年死亡人口大約有1000萬人,為殯葬行業帶來總體銷售額超2000億元,並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2016-2021年中國殯葬服務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的高度監管之下,殯葬業具有一定的行業門檻,即雖然其相關產品銷售及服務市場開放度較高,但相關選址、規模等需要經過複雜且嚴格的審批

就其產業鏈來看,殯葬服務行業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包括遺體處理(火化、生態葬等)、殯儀服務(遺體處理、運輸、化妝、出殯禮儀以及靈堂租賃服務)、墓地服務以及其他產品銷售及服務等。其中,除了遺體處理服務和殯儀服務業務由政府主導之外,墓地服務和其他產品銷售的市場開放程度較高隨著私營企業的入局,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持較高的利潤水平

云祭扫寄清明哀思:殡葬业,一门具有朝阳潜质的“暴利”生意

就拿墓地來說,從低檔到高檔墓的價格跨度可以從萬元飛躍至十萬,甚至是百萬,這也就是殯葬業這一行業已連續數年入選國內十大暴利行業的原因。

但正是其自帶的“暴利”屬性,隨著企業的入局,行業的亂象也頻出,以墓地為首的殯葬商品和服務價格偏離市場價格而高居不下在一定程度上是其行業引起民憤的最大痛點;與此同時,國內祭祀用品的生產銷售主要以個體戶和小微企業為主,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也造成了行業發展的不規範

“殯葬業的互聯網化”可行嗎?

而隨著雲祭掃的走熱,殯葬業的互聯網化又再一次進入業內人士的視野,引發深思。

所謂“殯葬業的互聯網化”,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喪葬方式,

主要致力於解決信息不對稱對價格、人員服務的透明性和公開性加以把持。顯然,在互聯網技術的賦能之下,或將可以使得殯葬業變得更為合規。

而基於這一初衷,不少企業便順勢做起這門生意,開始打著“互聯網+”旗號紛紛入局。

現實終歸是骨感的,並不是所有靈感都可以結出碩果

2013年自稱國內第一家“互聯網+殯葬”的公司“彼岸”成立,獲得真格基金150萬元的天使投資2017年“關門大吉”;

2014年未上線便獲得200萬元融資殯葬電商“恩雪天使”於2016年停止運營

同年獲得天使輪投資100萬元殯葬電商品牌“恩華情”2016年暫停業務。

顯然,通過互聯網基因去解決行業痛點這一邏輯是沒有什麼大錯的,但為什麼這些起初抱有雄心壯志的企業最後的結局皆是黯然離場呢?

而究及其無法度過經營危機的原因,普遍都是

由於包括營銷成本為首的運營成本過高、消費者黏性弱而難以開展線上業務等因素所致

原來,所謂的“互聯網化”雖然可以解決行業內一些不規範不透明的現象,但最終還是抵不過傳統,即來自受到儒家思想而耳濡目染的人們根深蒂固的喪葬習俗

殯葬業首要的基本矛盾是公益性和其市場化的矛盾,是應由政府包辦還是放到市場中發展的矛盾。”——遼寧阜新北山公墓工會主席時代華

畢竟,殯葬業是特殊於其他行業的,長期都是提供人對人的服務,且主要依靠重資產運營模式。

雖說在疫情時期,為最大化減少交叉傳染,這個清明節人們多數通過“雲祭掃”以緬懷逝者,但對於奔走於繁忙日常的人們,每逢清明之際,還是更願意走上幾階石階,手持素花,探尋古人,以寄哀思

由殯葬文化所帶來的這一神聖且必要的儀式感是經過歷史歲月的長河沉澱而成的,深深植根於骨血裡,難以輕易改變又或是抹去的

基於此,“雲祭掃”對現有的殯葬股的“利空威脅”並不確實存在,而或為入局的企業帶來新的啟迪,即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巧妙利用科技手段去多元化地佈局對死者的祭祀緬懷的形式(VR等)。

數字陵園展示圖

云祭扫寄清明哀思:殡葬业,一门具有朝阳潜质的“暴利”生意

實際上,目前這一行業的優質標的較為稀缺,市場集中度還較為分散,且地域壟斷之狀

在港股“殯葬第一股”福壽園1448.HK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8.51億元,同比增幅12.07%;淨利潤實現7.35億元,同比增幅19.44%;毛利率始終在60%以上,淨利率高達39.73%。其中,該公司的大部分收益來自墓穴銷售為首的墓園服務佔2019年墓園服務收益的91.5%,佔2019年總收益的83.8%

。其中,2019年公司經營性墓穴銷售1.3539座,收益13.88億元,佔總收益約75%;公益性墓穴及村遷墓穴7146座,收益3142.1萬元;其他墓園服務收入1.315億元。

福壽園2019年財報收益構成

云祭扫寄清明哀思:殡葬业,一门具有朝阳潜质的“暴利”生意

在A股市場,福成股份(600965.SH)2014年對大股東旗下寶塔陵園實施併購,公司業務內容中增加了經營性墓地(前期主業為畜牧養殖屠宰及食品加工),近三年來(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殯葬業毛利率分別達到84.84%、86.78%、87.96%。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11.22億元,同比增長1.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1.60億元,同比增長10.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實現1.3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20元,同比增長11.11%,可以看出該公司轉型殯葬服務行業取得一定的成效。

整體來說,通過代表性的頭部標的可以看出,殯葬業的線下業務依舊佔大頭,雖說其順應時勢而開闢了雲端模式,但基於人們養成的習慣習俗,這一互聯網化模式依舊歸屬於“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並沒有真正改變行業現有的經營格局

結語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新時代之下,從古至今沿襲的殯葬文化依舊帶著人性之光,念著尊重之意,為逝者留下一種圓滿,也為生者帶來新的開始

殯葬行業雖或受疫情衝擊而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基於該行業始終在政策的把控之下抗風險能力較強,再加上毛利率

較高,行業的剛性需求依舊會帶動市場規模不斷擴容。其中,“雲祭掃”為人們提供了多一種的祭掃方式,也為入局的企業跟上時代變化帶來啟示,畢竟形式無論怎麼變,人們對故人的追思亙古不變

今天是清明假期的最後一天,讓我們依舊懷揣最真摯的熱忱和虔誠,尊重生命,致敬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