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的一句“不要緊”,為何勝過千萬句“我愛你”?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曾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的一句“不要緊”,為何勝過千萬句“我愛你”?

這都是錢鍾書先生對妻子的最高評價和肯定,正應了那句話:我喜歡的樣子你都有。娶楊絳為妻,視作他今生最大的福氣。

評價誠非過譽。楊絳先生完全受得起。

在《我們仨》裡,只屬於他們仨的世界,再現平凡一家人的喜怒哀樂,不摻任何的修飾與表演,那麼的真,那麼的切,那麼的感人肺腑。

在這裡,楊絳不是學貫中西的淵博學者;也不是被西班牙國王授於“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的《堂吉訶德》翻譯者,她只是錢鍾書的妻子,錢媛的母親,僅此而已。

樸素的文字無不彰顯出妻子的賢惠、擔當、體諒、寬容。面對生活的不順遂,總是以“不要緊”的姿態來面對,從容自如,不驚不擾。

楊絳的一句“不要緊”,為何勝過千萬句“我愛你”?


“不要緊”的背後都是深情的愛

錢鍾書先生在生活上的“拙手拙腳”是出了名的,在楊絳生娃住院期間,他是一個人過日子,每每來探望楊絳總會哭著臉說:“墨水打翻了,檯燈砸了,門軸壞了。”

楊絳沒有半句怨言,總是微笑著安慰道:“不要緊”。這三個字彷彿總有一股魔力讓他舒心踏實,因為每次楊絳都會處理地妥妥的。

就連他身上生了個疔,也說:“不要緊,我會給你治。”在護士的指導下,楊絳學會了熱敷,他果真好了,一點疤痕都沒有。

他對這三個字的總是深信不疑,或許這是他聽過世界上最動聽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不要緊”,這一句“不要緊”絕對比千萬句“我愛你”更溫暖更動聽。

若是一個不會包容寬容的女人,或許會呵責你不小心,或許會罵:“不會?難道你不會去學嗎?”

但是楊絳沒有,她包容丈夫的缺點,從不試圖去改變他。這一點也就奠定了他們日後瑣碎生活的堅實基石,不會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鬧矛盾。

也許她知道在這世上想改變的事情太少,尤其是對伴侶的改變更難,何不放手,讓自己去適應或是改變自己來得容易。

後來相伴的幾十年裡,真的,楊絳從未拿任何家務事去煩過鍾書。這便是楊絳富有智慧地愛。

楊絳的一句“不要緊”,為何勝過千萬句“我愛你”?


各持己見,“不要緊”,求同存異便好,尊重彼此也尊重自己。

俗話說的好:牙齒和舌頭再好,也有打架的時候。

雖然他們是一對伉儷情深的學者,是志同道合的盟友,但也有存在分歧的時候。

有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吵了一架。對於平時都是相互謙讓的璧人來說,這次吵架應該是記憶深刻。

導火線原來是法文“bon”的讀音,楊絳說他的口音帶鄉音,按照道理說,本國人去學非本國的語言一般都會帶有鄉音,就連我們南方人說普通話都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更可況是法文。其實鄉音不鄉音不重要,重要的能聽懂就行。

但是,錢老先生不樂意了,說了很多傷情分的話。罵架時誰能理智,楊絳也盡力傷他。

至於什麼話楊絳並沒有說,作為過來人來說,我想定是不堪入耳的話,要多難聽有多難聽。最後請了法國夫人裁決,楊絳正確,雖然她贏了,全然沒有贏得開心,反而是無趣。

誰輸誰贏,誰又能改變讀音的規定?誰也不能。有時夫妻的吵架真的是莫名其妙,正如克里斯多福·孟著的《親密關係》中提到一對夫妻為了下任美國總統會是誰而爭論,其實他們都不投票,而且兩人只有一人是美國人,你說奇怪不奇怪?

細想也不奇怪,爭論法語讀音這事,正好體現他們作為學者的風範,嚴謹的態度,一字一詞都不能馬虎。

他們是生活的智者,提出“求同存異”的處理方案來規避爭執的再次發生,此後他們遇事都是一起商量,不全依誰,共同出謀劃策,如此安好。

尊重彼此正是愛彼此的最佳表現

楊絳的一句“不要緊”,為何勝過千萬句“我愛你”?


“不離不棄,生死相依”是最長情的告白。

於他們而言:只有死別,沒有生離。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相互撫慰。

在錢鍾書生病期間,楊絳曾說:

“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她對鍾書的照顧盡心盡力,無微不至。錢鍾書有嚴重的哮喘病,她戲稱“呼嘯山莊”,看似詼諧幽默,但實際這聲音每天聽是非常難受的,扎心的,若在夜晚,註定是個無眠夜。

但是對楊絳來說,若晚上沒有聽到“呼嘯”倒擔心起來,嚇得她立即跳起來,摸摸錢鍾書的手,原來是他睏乏極了,這才得以安心。

隨後病情加重,“聽著丈夫急促的呼嘯隨時都會停止似的,急得楊絳左眼球的微血管都滲出血來了。”心急如焚誰能知,傷痛流在外面是血,流在心裡便成了灰。

他還好撿了一條命,在楊絳的悉心照料下,得到很好恢復。他們依舊十年如一日地做著喜歡的事情,如讀書、工作、“探險”,於平凡而艱苦的日子裡尋找樂趣。

她不在乎他是色盲;不在乎他不會打蝴蝶結;不在乎搬家他僅作個“勞動態度好”的旁觀者。這一切她都說“不要緊”,甚至毫無猶豫中斷清華學業,甘心做錢鍾書背後的女人。

其實楊絳比錢鍾書出名要早,1942年冬,楊絳的話劇《稱心如意》一炮走紅,錢鍾書譽妻的三件事其中一件便是:

“話劇在上海上演,一夜成名,可你還是和從前一樣,一點也沒有變,照舊燒飯洗衣。”

她依然不在乎什麼出名不出名,把“錢夫人”這一角色看得比自己的事業還重要,只要守著他,她便安心。錢鍾書又何嘗不是,風雨兼程皆不怕,唯有你在身邊最安心。

楊絳的一句“不要緊”,為何勝過千萬句“我愛你”?

他們演繹著圍城裡的幸福,像陽光和煦,細水潺潺,如一股清流溫暖滋養著我們內心,生活化的描寫卻富有社會化的意義。

如今,在愛情都是“玻璃心”,離婚率也連年攀升的年代,這無疑給我們展現了一場不可多得的真情盛宴。

情能戰勝一切,愛能彌補一切,若不能體諒、包容、犧牲與擔當,那麼“我愛你”就真成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